<卷一 周語上>
GK周上01,01 穆王將征犬戎, 祭公謀父諫曰 : "不可! 先王耀德不觀兵. 夫兵 而時動, 動則威, 觀則玩, 玩則無震. 是故周文公之≪頌≫曰 : '載 干戈, 載 弓矢. 我求懿德, 肆于時夏, 允王保之.' 先王之於民也, 懋正其德而厚其性, 阜其財求而利其器用, 明利害之鄕, 以文修之, 使務利而避害, 懷德而畏威, 故能保世以滋大.
GK周上01,02 "昔我先王世后稷, 以服事虞·夏. 及夏之衰也, 棄稷不務, 我先王不 用失其官, 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不敢怠業, 時序其德, 纂修其緖, 修其訓典, 朝夕恪勤, 守以敦篤, 奉以忠信, 奕世載德, 不 前人. 至于武王, 昭前之光明, 而加之以慈和, 事神保民, 莫弗欣喜. 商王帝辛, 大惡於民. 庶民不忍, 欣戴武王, 以致戎于商牧. 是先王非務武也, 勤恤民隱, 而除其害也.
GK周上01,03 "夫先王之制 : 邦內甸服, 邦外侯服, 侯·衛賓服, 蠻·夷要服, 戎·狄荒服. 甸服者祭, 侯服者祀, 賓服者享, 要服者貢, 荒服者王. 日祭·月祀·時享·歲貢·終王. 先王之訓也. 有不祭則修意, 有不祀則修言, 有不享則修文, 有不貢則修名, 有不王則修德, 序成而有不至則修刑. 於是乎有刑不祭, 伐不祀, 征不享, 讓不貢, 告不王. 於是乎有刑罰之 , 有攻伐之兵, 有征討之備, 有威讓之令, 有文告之辭. 布令陳辭而又不至, 則增修於德, 而無勤民於遠, 是以近無不聽, 遠無不服.
GK周上01,04 "今自大畢·伯士之終也, 犬戎氏以其職來王, 天子曰 : '予必以不享征之, 且觀之兵.' 其無乃廢先王之訓而王幾頓乎! 吾聞夫犬戎樹惇, 帥舊德而守終純固, 其有以禦我矣."
GK周上01,05 王不聽, 遂征之, 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自是荒服者不至.
GK周上02,00 恭王遊于涇上, 密康公從, 有三女奔之. 其母曰 : "必致之于王. 夫獸三爲 , 人三爲衆, 女三爲粲. 王田不取 , 公行下衆, 王御不參一族. 夫粲, 美之物也. 衆以美物歸女, 而何德以堪之? 王猶不堪, 爾小丑乎? 小丑備物, 終必亡." 康公不獻. 一年, 王滅密.
GK周上03,00 王虐, 國人謗王. 邵公告曰 : "民不堪命矣!" 王怒, 得衛巫, 使監謗者. 以告, 則殺之. 國人莫敢言, 道路以目. 王喜, 告邵公曰 : "吾能 謗矣, 乃不敢言." 邵公曰 : "是障之也. 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川壅而潰, 傷人必多, 民亦如之. 是故爲川者決之使導, 爲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聽政, 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 獻曲, 史獻書, 師箴, 賦, 誦, 百工諫, 庶人傳語, 近臣盡規, 親戚補察, ·史敎誨, 耆·艾修之, 而後王斟酌焉, 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 猶士之有山川也, 財用於是乎出 ; 猶其原 之有衍沃也, 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 善敗於是乎興, 行善而備敗, 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 夫民慮之于心, 而宣之于口, 成而行之, 胡可壅也? 若壅其口, 其與能幾何?" 王不聽, 於是國人莫敢出言, 三年, 乃流王于 .
GK周上04,00 王說榮夷公. 芮良夫曰 : "王室其將卑乎! 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 夫利, 百物之所生也, 天地之所載也, 而或專之, 其害多矣. 天地百物, 皆將取焉, 胡可專也? 所怒甚多, 而不備大難, 以是敎王, 王能久乎? 夫王人者, 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 使神人百物無不得其極, 猶日 , 懼怨之來也. 故≪頌≫曰 :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立我蒸民, 莫匪爾極.' '≪大雅≫曰 : '陳錫載周.' 是不布利而懼難乎? 故能載周, 以至於今. 今王學專利, 其可乎? 匹夫專利, 猶謂之盜, 王而行之, 其歸鮮矣. 榮公若用, 周必敗." 旣, 榮公爲卿士, 諸侯不享, 王流于 .
GK周上05,00 之亂, 宣王在邵公之宮, 國人圍之. 邵公曰 : "昔吾驟諫王, 王不從, 是以及此難. 今殺王子, 王其以我爲 而怒乎? 夫事君者險而不 , 怨而不怒, 事王乎?" 乃以其子代宣王, 宣王長而立之.
GK周上06,01 宣王卽位, 不籍千畝. 文公諫曰 : "不可! 夫民之大事在農, 上帝之 盛於是乎出, 民之蕃庶於是乎生, 事之供給於是乎在, 和協輯睦於是乎興, 財用蕃殖於是乎始, 敦 純固於是乎成, 是故稷爲大官. 古者, 太史順時 土, 陽 憤盈, 土氣震發, 農祥晨正, 日月底于天廟, 土乃脈發.
GK周上06,02 "先時九日, 太史告稷曰 : '自今至於初吉, 陽氣俱蒸, 土膏其動. 弗震弗 , 脈其滿 , 穀乃不殖.' 稷以告王曰 : '史帥陽官以命我司事曰, 距今九日, 土其俱動, 王其祇 , 監農不易.' 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 司空除壇于籍, 命農大夫咸戒農用.
GK周上06,03 "先時五日, 告有協風至, 王卽齋宮, 百官御事, 各卽其齋三日. 王乃淳濯饗醴. 及期, 鬱人 , 人 醴, 王 饗醴乃行, 百吏·庶民畢從. 及籍, 后稷監之, 膳夫·農正陳籍禮, 太史贊王, 王敬從之. 王耕一*발, 班三之, 庶民終于千畝. 其后稷省功, 太史監之 ; 司徒省民, 太師監之 ; 畢, 宰夫陳饗, 膳宰監之. 膳夫贊王, 王歆大牢, 班嘗之, 庶人終食.
GK周上06,04 "是日也, 帥音官以風土. 于籍東南, 鍾而藏之, 而時布之于農. 稷則偏誡百姓, 紀農協功, 曰 : '陰陽分布, 震雷出滯. 土不備墾, 在司寇.' 乃命其旅曰 : '徇!' 農師一之, 農正再之, 后稷三之, 司空四之, 司徒五之, 太保六之, 太師七之, 太史八之, 宗伯九之, 王則大徇. 獲亦如之. 民用莫不震動, 恪恭于農, 修其疆畔, 日服其 , 不解于時, 財用不乏, 民用和同.
GK周上06,05 "是時也, 王事唯農是務, 無有求利於其官以干農功, 三時務農, 而一時講武, 故征則有威, 守則有財. 若是, 乃能媚于神, 而和于民矣, 則享祀時至, 而布施優裕也.
GK周上06,06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緖, 而棄其大功, 神之祀, 而困民之財, 將何以求福用民?"
GK周上06,07 王不聽. 三十九年, 戰于千畝, 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
GK周上07,00 魯武公以括與戱見王, 王立戱, 樊仲山父諫曰 : "不可立也! 不順必犯, 犯王命必誅, 故出令不可不順也. 令之不行, 政之不立, 行而不順, 民將棄上. 夫下事上, 少事長, 所以爲順也. 今天子立諸侯而建其少, 是敎逆也. 若魯從之, 而諸侯效之, 王命將有所壅. 若不從而誅之, 是自誅王命也. 是事也, 誅亦失, 不誅亦失, 天子其圖之!" 王卒立之. 魯侯歸而卒, 及魯人殺懿公而立伯御.
GK周上08,00 三十二年春, 宣王伐魯, 立孝公, 諸侯從是而不睦. 宣王欲得國子之能導訓諸侯者, 樊穆仲曰 : "魯侯孝." 王曰 : "何以知之?" 對曰 : "肅恭明神, 而敬事耉老 ; 賦事行刑, 必問于遺訓而咨于故實 ; 不干所問, 不犯所咨." 王曰 : "然則能訓治其民矣." 乃命魯孝公于夷宮.
GK周上09,00 宣王旣喪南國之師, 乃料民于太原. 仲山父諫曰 : "民不可料也!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 司民協孤終, 司商協民姓, 司徒協旅, 司寇協姦, 牧協職, 工協革, 場協入, 協出, 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 皆可知也. 於是乎又審之以事, 王治農于籍, 蒐于農隙, 獲亦于籍, 於旣烝, 狩于畢時, 是皆習民數者也, 又何料焉? 不謂其少而大料之, 是示少而惡事也. 臨政示少, 諸侯避之 ; 治民惡事, 無以賦令. 且無故而料民, 天之所惡也, 害于政而妨于后嗣." 王卒料之, 及幽王乃廢滅.
GK周上10.00 幽王二年, 西周三川皆震. 伯陽父曰 : "周將亡矣! 夫天地之氣, 不失其序 ; 若過其序, 民亂之也. 陽伏而不能出, 陰迫而不能烝, 於是有地震. 今三川實震, 是陽失其所而鎭陰也, 陽失而在陰. 川源必塞 ; 源塞, 國必亡. 夫水土演而民用也. 水土無所演, 民乏財用, 不亡何待? 昔伊·洛竭而夏亡, 河竭而商亡. 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 其川源又塞, 塞必竭. 夫國必依山川, 山崩川竭, 亡之征也. 川竭, 山必崩. 若國亡, 不過十年, 數之紀也. 夫天之所棄, 不過其紀." 是歲也, 三川竭, 岐山崩. 十一年, 幽王乃滅, 周乃東遷.
GK周上11,00 惠王三年, 邊伯·石速·蔿國出王而立子頹. 王處于鄭三年. 王子頹飮三大夫酒, 子國爲客, 樂及偏 . 鄭 公見 叔, 曰 : "吾聞之, 司寇行戮, 君爲之不擧, 而 敢樂禍乎! 今吾聞子頹歌舞不息, 樂禍也. 夫出王而代其位, 禍孰大焉! 臨禍忘憂, 是謂樂禍, 禍必及之. 納王乎?" 叔許諾. 鄭伯將王自 門入, 叔自北門入, 殺子頹及三大夫. 王乃入也.
GK周上12,01 十五年, 有神降于莘, 王問于內史過曰 : "是何故? 固有之乎?" 對曰 : "有之. 國之將興, 其君齊明·衷正·精 ·惠和, 其德足以昭其馨香, 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神饗而民聽, 民神無怨, 故明神降之, 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 國之將亡, 其君貪冒· 邪·淫佚·荒怠· 穢·暴虐 ; 其政腥 , 馨香不登 ; 其刑矯誣, 百姓 貳. 明神不 而民有遠志, 民神怨痛, 無所依懷, 故神亦往焉, 觀其苛慝而降之禍. 是以或見神以興, 亦或以亡. 昔夏之興也, 融降于崇山 ; 其亡也, 回祿信于聆隧. 商之興也, 次于丕山 ; 其亡也, 夷羊在牧. 周之興也, 鳴于岐山 ; 其衷也, 杜伯射王于 . 是皆明神之志者也."
GK周上12,02 王曰 : "今是何神也?" 對曰 : "昔昭王娶于房, 曰房后, 實有爽德, 協于丹朱, 丹朱憑身以儀之, 生穆王焉. 是實臨照周之子孫而禍福之. 夫神壹, 不遠徙遷, 若由是觀之, 其丹朱之神乎?" 王曰 : "其誰受之?" 對曰 : "在 土." 王曰 : "然則何爲?" 對曰 : "臣聞之 : 道而得神, 是謂逢福 ; 淫而得神, 是謂貪禍. 今 少荒, 其亡乎?" 王曰 : "吾其若之何?" 對曰 : "使太宰以祝·史帥狸姓, 奉 牲· 盛·玉帛往獻焉, 無有祈也."
GK周上12,03 王曰 : " 其幾何?" 對曰 : "昔堯臨民以五, 今其胄見, 神之見也, 不過其物. 若由是觀之, 不過五年." 王使太宰忌父師傅氏及祝·史奉 牲·玉 往獻焉. 內史過從至 , 公亦使祝·史請土焉. 內史過歸, 以告王曰 : " 必亡矣, 不 于神而求福焉, 神必禍之 ; 不親于民而求用焉, 人必違之. 精意以享, 也 ; 慈保庶也, 親也. 今 公動 百姓以逞其違, 離民怒神而求利焉, 不亦難乎!" 十九年, 晉取 .
GK周上13,01 襄王使邵公過及內史過賜晉惠公命, 呂甥· 芮相晉侯不敬, 晉侯執玉卑, 拜不稽首.
GK周上13,02 內史過歸, 以告王曰 : "晉不亡, 其君必無後. 且呂· 將不免." 王曰 : "何故?" 對曰 : "≪夏書≫有之曰 : '衆非元后, 何戴? 后非衆, 無與守邦.' 在≪湯誓≫曰 : '余一人有罪, 無以萬夫 ; 萬夫有罪, 在余一人.' 在≪盤庚≫曰 : "國之臧, 則惟女衆. 國之不臧, 則惟余一人. 是有逸罰.' 如是則長衆使民, 不可不愼也. 民之所急在大事, 先王知大事之必以衆濟也, 是故 除其心, 以和惠民. 考中度衷以 之, 昭明物則以訓之, 制義庶孚以行之. 除其心, 精也 ; 考中度衷, 忠也 ; 昭明物則, 禮也 ; 制義庶孚, 信也. 然則長衆使民之道, 非精不和, 非忠不立, 非禮不順, 非信不行. 今晉侯卽位而背外內之賂, 虐其處者, 棄其信也 ; 不敬王命, 棄其禮也 ; 施其所惡, 棄其忠也 ; 以惡實心, 棄其精也. 四者皆棄, 則遠不至, 而近不和矣, 將何以守國? "
GK周上13,03 古者先王旣有天下, 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 於是乎有朝日·夕月, 以敎民事君. 諸侯, 春秋受職于王以臨其民, 大夫·士, 日恪位著以儆其官, 庶人·工·商, 各守其業以共其上. 猶恐其有墜失也, 故爲車服·旗章以旌之, 爲贄幣·瑞節以鎭之, 爲班爵·貴賤以列之, 爲令聞嘉譽以聲之. 猶有散·遷·懈慢而著在刑 , 流在裔土, 於是乎有蠻夷之國, 有斧鉞·刀墨之民, 而 可以淫縱其身乎?
GK周上13,04 "夫晉侯非嗣也, 而得其們, , 保任戒懼, 猶曰未也. 若將廣其心而遠其 , 陵其民而卑其上, 將何以固守? 夫執玉卑, 替其贄也 ; 拜不稽首, 誣其王也. 替贄無鎭, 誣王無民. 夫天事 象, 任重享大者必速及, 故晉侯誣王, 人亦將誣之 ; 欲替其鎭, 人亦將替之. 大臣享其祿, 弗諫而阿之, 亦必及焉."
GK周上13,05 襄王三年而立晉侯, 八年而隕于韓, 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 懷公無胄, 秦人殺子金·子公.
GK周上14,01 襄王使太宰文公及內史興賜晉文公命, 上卿逆于境, 晉侯郊勞, 館諸宗廟, 饋九牢, 設庭燎. 及期, 命于武宮, 設桑主, 布幾筵, 太宰 之, 晉侯端委以入. 太宰以王命命冕服, 內史贊之, 三命而後卽冕服. 旣畢, 賓·饗·贈·餞如公命侯伯之禮, 而加之以宴好. 內史興歸, 以告王曰 : "晉, 不可不善也. 其君必 , 逆王命敬, 奉禮義成. 敬王命, 順之道也 ; 成禮義, 德之則也. 則德以導諸侯, 諸侯必歸之. 且禮所以觀忠·信·仁·義也, 忠所以分也, 仁所以行也, 信所以守也, 義所以節也. 忠分則均, 仁行則報, 信守則固, 義節則度. 分均無怨, 行報無 , 守固不偸, 節度不 . 若民不怨而財不 , 令不偸而動不 , 其何事不濟! 中能應外, 忠也 ; 施三服義, 仁也 ; 守節不淫, 信也 ; 行禮不 , 義也. 臣入晉境, 四者不失, 臣故曰 : '晉侯其能禮矣, 王其善之!' 樹于有禮, 艾人必 ." 王從之, 使于晉者, 道相逮也. 及惠后之難, 王出在鄭, 晉侯納之.
GK周上14,02 襄王十六年, 立晉文公. 二十一年, 以諸侯朝王于衡雍, 且獻楚捷, 遂爲踐士之盟, 於是乎始 也.
<卷二 周語中>
GK周中01,01 襄王十三年, 鄭人伐滑. 王使遊孫伯請滑, 鄭人執之. 王怒, 將以狄伐鄭. 富辰諫曰 : "不可! 古人有言曰 : '兄弟讒 , 侮人百里.' 周文公之詩曰 : '兄弟 于牆, 外禦其侮.' 若是則 乃內侮, 而雖 不敗親也. 鄭在天子, 兄弟也. 鄭武·莊有大勳力于平·桓 ; 我周之東遷, 晉·鄭是依 ; 子頹之亂, 又鄭之繇定. 今以小忿棄之, 是以小怨置大德也, 無乃不可乎! 且夫兄弟之怨, 不徵於他, 徵於他, 利乃外矣. 章怨外利不義, 棄親卽狄不祥, 以怨報德不仁. 夫義所以生利也, 祥所以事神也, 仁所以保民也. 不義則利不阜, 不祥則福不降, 不仁則民不至. 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 故能光有天下, 而和寧百姓, 令聞不忘. 王其不可以棄之." 王不聽. 十七年, 王降狄師以伐鄭.
GK周中01,02 王德狄人, 將以其女爲后. 富辰諫曰 : "不可! 夫婚姻, 禍福之階也. 由之利內則福, 利外則取禍. 今王外利矣, 其無乃階禍乎? 昔摯·疇之國也由大任, 杞·繒由大 , 齊·許·申·呂由大姜, 陳由大姬, 是皆能內利親親者也. 昔 之亡也由仲任, 密須由伯 , 由叔 , 聃聘由鄭姬, 息由陳 , 鄧由楚曼, 羅由季姬, 盧由荊 , 是皆外利離親者也."
GK周中01,03 王曰 : "利何如而內? 何如而外?" 對曰 : "尊貴·明賢·庸勳·長老·愛親·禮新·親舊. 然則民莫不審固其心力以役上令, 官不易方, 而財不 竭, 求無不至, 動無不濟. 百姓兆民, 夫人奉利而歸諸上, 是利之內也. 若七德離判, 民乃 貳, 各以利退, 上求不 , 是其外利也. 夫狄無列於王室, 鄭伯南也, 王而卑之, 是不尊貴也. 狄, 豺狼之德也, 鄭未失周典, 王而蔑之, 是不明賢也. 平·桓·莊·惠, 皆受鄭勞, 王而棄之, 是不庸勳也. 鄭伯捷之齒長矣, 王而弱之, 是不長老也. 狄, 姓也, 鄭出自宣王, 王而虐之, 是不愛親也. 夫禮, 新不閒舊, 王以狄女閒姜·任, 非禮, 且棄舊也. 王一擧而棄七德, 臣故曰利外矣. ≪書≫有之曰 : '必有忍也, 若能有濟也.' 王不忍小忿而棄鄭, 又登叔 以階狄. 狄, 封豕豺狼也, 不可 也." 王不聽.
GK周中01,04 十八年, 王黜狄后, 狄人來誅, 殺譚伯. 富辰曰 : "昔吾驟諫王, 王弗從, 以及此難. 若我不出, 王其以我爲 乎!" 乃以其屬死之.
GK周中02,00 初, 惠后欲立王子帶, 故以其黨啓狄人, 狄人遂入周. 王乃出居于鄭, 晉文公納之. 晉文公旣定襄王于 , 王勞之以地, 辭, 請隧焉. 王不許, 曰 : "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 規方千里以爲甸服, 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 以備百姓兆民之用, 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 使各有寧宇, 以順及天地, 無逢其災害, 先王豈有賴焉? 內官不過九御, 外官不過九品, 足以供給神祇而已, 豈敢 縱其耳目心腹以亂百度? 亦唯是死生之服物 章, 以臨長百姓而輕重布之, 王何異之有? 今天降禍災於周室, 余一人僅亦守府, 又不 以勤叔父, 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賞私德, 其叔父實應且憎, 以非余一人, 余一人豈敢有愛? 先民有言曰 : '改玉改行.' 叔父若能光裕大德, 更姓改物, 以創制天下自顯庸也, 而縮取備物以鎭撫百姓, 余一人其流 旅於裔土, 何辭之有與? 若由是姬姓也, 尙將列爲公侯, 以復先王之職, 大物其未可改也. 叔父其懋昭明德, 物將自至, 余何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 以 天下? 其若先王與百姓何? 何政令之爲也? 若不然, 叔父有地而隧焉, 余安能知之?" 文公遂不敢請, 受地而還.
GK周中03,00 王至自鄭, 以陽樊賜晉文公. 陽人不服, 晉侯圍之. 倉葛呼曰 : "王以晉君爲能德, 故勞之以陽樊, 陽樊懷我王德, 是以未從於晉. 謂君其何德之布以懷柔之, 使無有遠志. 今將大泯其宗 , 而蔑殺其民人, 宜吾不敢服也! 夫三軍之所尋, 將蠻·夷·戎·狄之驕逸不虔, 於是乎致武. 此 者陽也, 未狎君政, 故未承命. 君若惠及之, 唯官是徵, 其敢逆命? 何足以辱師! 君之武震, 無乃玩而頓乎? 臣聞之曰 : '武不可 , 文不可匿. 武無烈, 匿文不昭.' 陽不承獲甸, 而祇以 武, 臣是以懼. 不然, 其敢自愛也? 且夫陽, 豈有裔民哉? 夫亦皆天子之父兄甥舅也, 若之何其虐之也!" 晉侯聞之曰 : "是君子之言也." 乃出陽民.
GK周中04,00 溫之會, 晉人執衛成公, 歸之于周. 晉侯請殺之, 王曰 : "不可! 夫政自上下者也, 上作政, 而下行之不逆, 故上下無怨. 今叔父作政而不行, 無乃不可乎? 夫君臣無獄, 今元 雖直, 不可聽也. 君臣皆獄, 父子將獄, 是無上下也. 而叔父聽之, 一逆矣. 又爲臣殺其君, 其安庸刑? 布刑而不庸, 再逆矣. 一合諸侯, 而有再逆政, 余懼其無後. 不然, 余何私於衛侯?" 晉人乃歸衛侯.
GK周中05,00 二十四年, 秦師將襲鄭, 過周北門. 左右皆免胄而下拜, 超乘者三百乘. 王孫滿觀之, 言於王曰 : "秦師必有 ." 王曰 : "何故?" 對曰 : "師輕而驕, 輕則寡謀, 驕則無禮. 無禮則脫, 寡謀自陷. 入險而脫, 能無敗乎? 秦師無 , 是道廢也." 是行也, 秦師還, 晉人敗諸 , 獲其三帥丙·術·視.
GK周中06,01 晉侯使隨會聘于周, 定王享之 烝, 原公相禮. 范子私於原公, 曰 : "吾聞王室之禮無毁折, 今此何禮也?" 王見其語, 召原公而問之. 原公以告.
GK周中06,02 王召士季, 曰 : "子弗聞乎 : 郊之事, 則有全烝 ; 王公立 , 則有房烝 ; 新戚宴饗, 則有 烝. 今女非他也, 而叔父使士季實來修舊德以奬王室. 唯是先王之宴禮, 欲以貽女. 余一人敢設 焉, 忠非親禮, 而干舊職, 以亂前好? 且唯戎·狄則有體 . 夫戎·狄, 冒沒輕 , 貪而不讓. 其血氣不治, 若禽獸焉. 其適來班貢, 不俟馨香嘉味, 故坐諸門外, 而使舌人體委與之. 女今我王室之一二兄弟, 以時相見, 將和協典禮, 以示民訓則, 無亦擇其柔嘉, 選其馨香, 其酒醴, 品其百 , 修其 , 奉其 象, 出其樽 , 陳其鼎俎, 淨其巾冪貨, 敬其 除, 體解節折而共飮食之. 於是乎有折俎加豆, 酬幣宴貨, 以示容合好, 胡有孑然其效戎·狄也?
GK周中06,03 "夫王公諸侯之有 也, 將以講事成章, 建大德·昭大物也, 故立成禮烝而已. 以顯物, 宴以合好, 故歲 不倦, 時宴不淫, 月會·旬修·日完不忘. 服物昭庸, 飾顯明, 文章比象, 周旋序順, 容貌有崇, 威儀有則, 五味實氣, 五色精心, 五聲昭德, 五義紀宜, 飮食可饗, 和同可觀, 財用可嘉, 則順而德建. 古之善禮者, 將焉用全烝?" 武子遂不敢對而退. 歸乃講聚三代之典禮, 於是乎修執秩以爲晉法.
GK周中07,01 定王使單襄公聘於宋. 遂假道於陳, 以聘於楚. 火朝 矣, 道 不可行, 侯不在疆, 司空不視塗, 澤不陂, 川不梁, 野有庾積, 場功未畢, 道無列樹, 墾田若 , 饍宰不致 , 司里不授館, 國無寄寓, 縣無施舍, 民將築臺於夏氏. 及陳, 陳靈公與孔寧·儀行父南冠以如夏氏, 留賓不見.
GK周中07,02 單子歸, 告王曰 : "陳侯不有大咎, 國必亡." 王曰 : "何故?" 對曰 : "夫辰角見而雨畢, 天根見而水 , 本見而草木節解, 駟見而隕霜, 火見而淸風戒寒. 故先王之敎曰 : '雨畢而除道, 水 而成梁, 草木節解而備藏, 隕霜而冬 具, 淸風至而修城郭宮室.' 故≪夏令≫曰 : '九月除道, 十月成梁.' 其時儆曰 : '收而場功, 而 , 營室之中, 土功其始. 火之初見, 期於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財賄, 而廣施德於天下者也. 今陳國火朝 矣, 而道路若塞, 野場若棄, 澤不陂障, 川無舟梁, 是廢先王之敎也.
GK周中07,03 "周制有之曰 : '列樹以表道, 立鄙食以守路. 國有郊牧, 疆有寓望, 藪有圃草, 有林池, 所以禦災也. 其餘無非穀土, 民無懸 , 野無奧草. 不奪民時, 不蔑民功. 有優無 , 有逸無罷. 國有班事, 縣有序民.' 今陳國道路不可知, 田在草閒, 功成而不收, 民罷於逸樂, 是棄先王之法制也.
GK周中07,04 "周之≪秩官≫有之曰 : '敵國賓至, 關尹以告, 行理以節逆之, 侯人爲導, 卿出效勞, 門尹除門, 宗祝執祀, 司里授館, 司徒具徒, 司空視塗, 司寇詰姦, 虞人入材, 甸人積薪, 火師監燎, 水師監濯, 膳宰致饔, 人獻 , 司馬陳芻, 工人展車, 百官以物至, 賓入如歸. 是故小大莫不懷愛. 其貴國之賓至, 則以班加一等, 益虔. 至於王吏, 則皆官正 事, 上卿監之. 若王巡守, 則君親監之.' 今雖朝也不才, 有分族於周, 承王命以爲過賓於陳, 而司事莫至, 是蔑先王之官也.
GK周中07,05 "先王之令有之曰 : "天道賞善而罰淫, 故凡我造國, 無從非 , 無卽 淫, 各守爾典, 以承天休.' 今陳侯不念胤續之常, 棄其伉儷妃嬪, 而帥其卿佐以淫於夏氏, 不亦 姓矣乎? 陳, 我大姬之後也. 棄袞冕而南冠以出, 不亦簡 乎? 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GK周中07,06 "昔先王之敎, 懋帥其德也, 猶恐殞越, 若廢其敎而棄其制, 蔑其官而犯其令, 將何以守國? 居大國之閒, 而無此四者, 其能久乎?"
GK周中07,07 六年, 單子如楚. 八年, 陳侯殺於夏氏. 九年, 楚子入陳.
GK周中08,01 定王八年, 使劉康公聘於魯, 發幣於大夫. 季文子·孟獻子皆儉, 叔孫宣子·東門子家皆侈.
GK周中08,02 歸, 王問魯大夫孰賢? 對曰 : "季·孟其長處魯乎! 叔孫·東門其亡乎! 若家不亡, 身必不免." 王曰 : "何故?" 對曰 : "臣聞之 : 爲臣必臣, 爲君必君. 寬肅宣惠, 君也 ; 敬恪恭儉, 臣也. 寬所以保本也, 肅所以濟時也, 宣所以敎施也, 惠所以和民也. 本有保則必固, 時動而濟, 則無敗功, 敎施而宣則 , 惠以和民則阜. 若本固而功成, 施偏而民阜, 乃可以長保民矣, 其何事不徹? 敬所以承命也, 恪所以守業也, 恭所以給事也, 儉所以足用也. 以敬承命則不違, 以恪守業則不懈, 以恭給事則寬於死, 以儉足用則遠於憂. 若承命不違, 守業不懈, 寬於死而遠於憂, 則可以上下無隙矣, 其何任不堪? 上作事而徹, 下能堪其任, 所以爲令聞長世也. 今夫二子者儉, 其能足用矣, 用足則族可以庇 ; 二子者侈, 侈則不恤 , 而不恤, 憂必及之, 若是則必廣其身. 且夫人臣而侈, 國家弗堪, 亡之道也." 王曰 : "幾何?" 對曰 : "東門之位不若叔孫, 而泰侈焉, 不可以事二君" 叔孫之位不若季·孟, 而亦泰侈焉, 不可以事三君. 若皆蚤世猶可, 若登年以載其毒, 必亡."
GK周中08,03 十六年, 魯宣公卒. 赴者未及, 東門氏來告亂, 子家奔齊. 簡王十一年, 魯叔孫宣伯亦奔齊, 成公未歿二年.
GK周中09,00 簡王八年, 魯成公來朝, 使叔孫僑如先聘且告. 見王孫說, 與之語. 說言於王曰 : "魯叔孫之來也, 必有異焉. 其享覲之幣薄而言諂, 殆請之也 ; 若請之, 必欲賜也. 魯執政唯彊, 故不歡焉而後遣之 ; 且其狀方上而銳下, 宜觸冒人. 王其勿賜. 若貪陵之人來而盈其願, 是不賞善也, 且財不給. 故聖人之施舍也議之, 其喜怒取與亦議之. 是以不主寬惠, 亦不主猛毅, 主德義而已." 王曰 : "諾." 使私問諸魯, 請之也. 王遂不賜, 禮如行人. 及魯侯至, 仲孫蔑爲介, 王孫說與之語, 說讓. 說以語王, 王厚賄之.
GK周中10,01 晉旣克楚于 , 使 至告慶于周. 未將事, 王叔簡公飮之酒, 交酬好貨皆厚, 飮酒宴語相說也.
GK周中10,02 明日, 王叔子譽諸朝. 至見邵桓公, 與之語.
GK周中10,03 邵公以告單襄公曰 : "王叔子譽溫季, 以爲必相晉國, 相晉國必大得諸侯, 勸二三君子必先導焉, 可以樹. 今夫子見我, 以晉國之克也, 爲己實謀之, 曰 : '微我, 晉不戰矣! 楚有五敗, 晉不知乘, 我則彊之. 背宋之盟, 一也 ; 薄德而以地賂諸侯, 二也 ; 棄壯之良而幼弱, 三也 ; 建立卿士而不用其言, 四也 ; 夷·鄭從之, 三陳而不整, 五也. 罪不由晉, 晉得其民, 四軍之帥, 旅力方剛, 卒伍治整, 諸侯與之. 是有五勝也 ; 有辭, 一也 ; 得民, 二也 ; 軍帥强禦, 三也 ; 行列治整, 四也 ; 諸侯輯睦, 五也. 有一勝猶足用也, 有五勝以伐五敗而避之者, 非人也. 不可以不戰. 欒·范不欲, 我則彊之. 戰而勝, 是吾力也. 且夫戰也微謀, 吾有三伐 ; 勇而有禮, 反之以仁. 吾三逐楚軍之卒, 勇也 ; 見其君必下而趨, 禮也 ; 能獲鄭伯而赦之, 仁也. 若是而知晉國之政, 楚·越必朝.'
GK周中10,04 "吾曰 : '子則賢矣. 抑晉國之擧也, 不失其次, 吾懼政之未及子也.' 謂我曰 : '夫何次之有? 昔先大夫荀伯自下軍之佐以政, 趙宣子未有軍行而以政, 今欒伯自下軍往. 是三子也, 吾又過於四之無不及. 若佐新軍而升爲政, 不亦可乎? 將必求之.' 是其言也, 君以爲奚若?"
GK周中10,05 襄公曰 : "人有言曰 : '兵在其頸.' 至之謂乎! 君子不自稱也, 非以讓也, 惡其蓋人也. 夫人性, 陵上者也, 不可蓋也. 求蓋人, 其抑下滋甚, 故聖人貴讓. 且諺曰 : '獸惡其網, 民惡其上.' ≪書≫曰 : '民可近也, 而不可上也.' ≪詩≫曰 : '愷梯君子, 求福不回.' 在禮, 亂必三讓, 是則聖人知民之不可加也. 故王天下者必先諸民, 然後庇焉, 則能長利. 今 至在七人之下而欲上之, 是求蓋七人也, 其亦有七怨, 怨在小醜, 猶不可堪, 而 在侈卿乎? 其何以待之?
GK周中10,06 "晉之克也, 天有惡於楚也, 故儆之以晉. 而 至 天之功以爲己力, 不亦難乎? 天不祥, 乘人不義, 不祥則天棄之, 不義則民叛之. 且 至何三伐之有? 夫仁·禮·勇, 皆民之爲也. 以義死用謂之勇, 奉義順則謂之禮, 畜義 功謂之仁. 姦仁爲 , 姦禮爲羞, 姦勇爲賊. 夫戰, 盡敵爲上 ; 守和同, 順義爲上, 故制戎以果毅, 制朝以序成. 叛戰而擅舍鄭君, 賊也 ; 棄毅行容, 羞也 ; 叛國卽 , 也. 有三姦以求替其上, 遠於得政矣. 以吾觀之, 兵在其頸, 不可久也. 雖吾王叔, 未能違難. 在≪太誓≫曰 : 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王叔欲 至, 能勿從乎?"
GK周中10,07 至歸, 明年死難. 及伯輿之獄, 王叔陳生奔晉.
<卷三 周語下>
GK周下01,01 柯陵之會, 單襄公見晉 公視遠步高. 晉 錡見, 其語犯. 郵, 其語迂. 至見, 其語伐. 齊國佐見, 其語盡.
GK周下01,02 魯成公見, 言及晉難及 之 . 單子曰 : "君何患焉? 晉將有亂, 其君與三 其當之乎!" 魯侯曰 : "寡人懼不免於晉, 今君曰 '將有亂' , 敢問天道乎, 抑人故也?" 對曰 : "吾非 ·史, 焉知天道? 吾見晉君之容, 而聽三 之語矣, 殆必禍者也. 夫君子, 目以定體, 足以從之, 是以觀其容而知其心矣. 目以處義, 足以步目, 今晉侯視遠而足高, 目不在體, 而足不步目, 其心必異矣. 目體不相從, 何以能久? 夫合諸侯, 民之大事也, 於是乎觀存亡, 故國將無咎. 其君在會, 步言視聽, 必皆無謫, 則可以知德矣. 視遠, 日絶其義 ; 足高, 日棄其德 ; 言爽, 日反其信 ; 聽淫, 日離其名. 夫目以處義, 足以踐德, 口以庇信, 耳以聽名者也, 故不可不愼也. 偏喪有咎, 旣喪, 則國從之. 晉侯爽二, 吾是以云.
GK周下01,03 夫 氏, 晉之寵人也, 三卿而五大夫, 可以戒懼矣. 高位寔疾顚, 厚味寔 毒. 今 伯之語犯, 叔迂, 季伐, 犯則陵人, 迂則誣人, 伐則掩人. 有是寵也, 而益之以三怨, 其誰能忍之! 雖齊國子, 亦將與焉. 立於淫亂之國, 而好盡言以招人過, 怨之本也. 唯善人能受盡言, 齊其有乎? 吾聞之, 國德而 於不修, 必愛其福. 今君 於晉, 而 於齊, 齊·晉有禍, 可以取伯. 無德之患, 何憂於晉? 且夫長翟之人利而不義, 其利淫矣, 流之若何?' 魯侯歸, 乃逐叔孫僑如.
GK周下01,04 簡王十一年, 諸侯會于柯陵. 十二年, 晉殺三 . 十三年, 晉侯弑, 於翼東門葬, 以車一乘. 齊人殺國武子.
GK周下02,01 晉孫談之子周適周, 事單襄公, 立無跛, 視無還, 聽無聳, 言無遠 ; 方敬必及天言忠及意, 言信必及身, 言仁必及人, 言義必及利, 言智必及事, 言勇必及制, 言敎必及辯, 言孝必及神, 言惠必及和, 言讓必及敵 ; 晉國有憂未嘗不戚, 有慶未嘗不怡.
GK周下02,02 襄公有疾, 召頃公而告之曰 : "必善晉周, 將得晉國. 其行也文, 能文則得天地. 天地所祚, 小而後國. 夫敬, 文之恭也 ; 忠, 文之實也 ; 信, 文之孚也 ; 仁文之愛也 ; 義, 文之制也 ; 智, 文之輿也 ; 勇, 文之帥也 ; 敎, 文之施也 ; 孝, 文之本也 ; 惠, 文之慈也 ; 讓, 文之材也. 象天能敬, 帥意能忠, 思身能信, 愛人能仁, 利制能義, 事建能智, 帥義能勇, 施辯能敎, 昭神能孝, 慈和能惠, 推敵能讓. 此十一者, 夫子皆有焉.
GK周下02,03 "天六地五, 數之常也. 經之以天, 緯之以地. 經緯不爽, 文之象也. 文王質文, 故天祚之以天下. 夫子被文矣, 其昭穆又近, 可以得國. 且夫立無跛, 正也 ; 視無還, 端也 ; 聽無聳, 成也, 言無遠, 愼也. 夫正, 德之道也 ; 端, 德之信也 ; 成, 德之終也 ; 愼, 德之守也. 守終純固, 道正事信, 明令德矣. 愼成端正, 德之相也. 爲晉休戚, 不背本也. 被文相德, 非國何取!
GK周下02,04 "成公之歸也, 吾聞晉之筮之也, 遇≪乾≫之≪否≫, 曰 : '配而不終, 君三出焉.' 一旣往矣, 後之不知, 其次必此. 且吾聞成公之生也, 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 曰 : '使有晉國, 三而 驩之孫.' 故名之曰 '墨臀' , 於今再矣. 單襄公曰驩, 此其孫也. 而令德孝恭, 非此其誰? 且其夢曰 : '必驩之孫, 實有晉國.' 其卦曰 : '必三取君於周.' 其德又可以君國, 三襲焉. 吾聞之≪大誓≫, 故曰 : '朕夢協朕卜, 襲于休祥, 戎商必克.' 以三襲也. 晉仍無道而鮮胄, 其將失之矣. 必蚤善晉子, 其當之也."
GK周下02,05 頃公許諾. 及 公之亂, 召周子而立之, 是爲悼公.
GK周下03,01 靈王二十二年, ·洛鬪, 將毁王宮. 王欲壅之, 太子晉諫曰 : "不可. 晉聞古之長民者, 不墮山, 不崇藪, 不防川, 不竇澤. 夫山, 土之聚也 ; 藪, 物之歸也 ; 川, 氣之導也 ; 澤, 水之鍾也. 夫天地成而聚於高, 歸物於下. 疏爲川穀, 以導其氣 ; 陂塘 , 以鍾其美. 是故聚不 崩, 而物有所歸 ; 氣不 滯, 而亦不散越. 是以民生有財用, 而死有所葬, 然則無夭·昏· · 之憂 ; 而無饑·寒·乏· 之患, 故上下能相固, 以待不虞. 古之聖王唯此之愼.
GK周下03,02 "昔共工棄此道也, 虞于湛樂, 淫失其身, 欲壅防百川, 墮高 , 以害天下. 皇天弗福, 庶民弗助, 禍亂幷興, 共工用滅. 其在有虞, 有崇伯 播其淫心, 稱遂共工之過, 堯用 之于羽山. 其後伯禹念前之非度, 釐改制量, 象物天地, 比類百則, 儀之于民, 而度之于 生, 共之從孫四岳佐之, 高高下下, 疏川導滯, 鍾水 物, 封崇九山, 決 九川, 陂 九澤, 殖九藪, 越九原, 宅居九 , 合通四海. 故天無伏陰, 地無散陽, 水無沈氣, 火無災 , 神無閒行, 民無淫心, 時無逆數, 物無害生. 帥象禹之功, 度之于軌儀, 莫非嘉績, 克厭帝心. 皇天嘉之, 祚以天下, 賜姓曰 ' ' , 氏曰 '有夏' , 謂其能以嘉祉殷富生物也. 祚四嶽國, 命以侯伯, 賜姓曰 '姜' , 氏曰 '有呂' , 謂其能爲禹股肱心 , 以養物 民人也.
GK周下03,03 "此一王四伯, 豈 多寵? 皆亡王之後也. 唯能釐擧嘉義, 以有胤在下, 守祀不替其典. 有夏雖衰, 杞· 猶在 ; 申·呂雖衰, 齊·許猶在. 唯有嘉功, 以命姓受祀, 于天下. 及其失之也, 必有 淫之心閒之. 故亡其氏姓, 斃不振 ; 絶後無主, 湮替隷 . 夫亡者豈 無寵? 皆黃·炎之後也. 唯不帥天地之度, 不順四時之序, 不度民神之義, 不儀生物之則, 以殄滅無胤, 至於今不祀. 及其得之也, 必有忠信之心閒之. 度於天地而順於時動. 和於民神而儀於物則, 故高朗令終, 顯融昭明, 命姓受氏, 而附之以令名. 若啓先王之遺訓, 省其典圖刑法, 而觀其廢興者, 皆可知也. 其興者, 必有夏·呂之功焉 ; 其廢者, 必有共· 之敗焉. 今吾執政, 無乃實有所避, 而滑夫二川之神, 使至於爭明, 以妨王宮, 王而飾之, 無乃不可乎!
GK周下04304 "人有言曰 : '無過亂人之門.' 又曰 : '佐 者嘗焉, 佐鬪者傷焉.' 又曰 : '禍不好, 不能爲禍.' ≪詩≫曰 : '四牡 , 有翩, 亂生不夷, 靡國不泯.' 又曰 : '民之貪亂, 寧爲茶毒.' 夫見亂而不 , 所殘必多, 其飾彌章. 民有怨亂, 猶不可 , 而 神乎? 王將防鬪川以飾官, 是飾亂而佐鬪也, 其無乃章禍且遇傷乎? 自我先王 ·宣·幽·平而貪天禍, 至於今未 . 我又章之, 懼長及子孫, 王室其愈卑乎? 其若之何?
GK周下03,05 "自后稷以來寧亂, 及文·武·成·康而僅克安民. 自后稷之始基靖民, 十五王而文始平之, 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其難也如是. 始革典, 十四王矣. 基德十五而始平, 基禍十五其不濟乎! 吾朝夕儆懼, 曰 : '其何德之修, 而少光王室, 以逆天休?' 王又章輔禍亂, 將何以堪之? 王無亦鑒于黎·苗之王, 下及夏·商之季, 上不象天, 而下不儀地, 中不和民, 而方不順時, 不共神祇, 而蔑棄五則. 是以人夷其宗廟, 而火焚其 器, 子孫爲隷, 不夷於民, 而亦未觀夫前哲令德之則. 則此五者, 而受天之 福, 饗民之勳力, 子孫 厚, 令聞不忘, 是皆天子之所知也.
GK周下03,06 "天所崇之子孫, 或在 畝, 由欲亂民也, 畝之人, 或在社稷, 由欲靖民也. 無有異焉! ≪詩≫云 : '殷鑒不遠, 在夏后之世.' 將焉用飾宮? 其以 亂也. 度之天神, 則非祥也 ; 比之地物, 則非義也 ; 類之民則, 則非仁也 ; 方之時動, 則非順也 ; 咨之前訓, 則非正也. 觀之詩書, 與民之憲言, 則皆亡王之爲也. 上下議之, 無所比度, 王其圖之! 夫事大不從象, 小不從文. 上非天刑, 下非地德, 中非民則, 方非時動而作之者, 必不節矣, 作又不節, 害之道也."
GK周下03,07 王卒壅之. 及景王多寵人, 亂於是乎始生. 景王崩, 王室大亂. 及定王, 王室遂卑.
GK周下04,01 晉羊舌 聘于周, 發幣於大夫及單靖公. 靖公享之, 儉而敬 ; 賓禮贈餞, 視其上而從之 ; 燕無私, 送不過郊 ; 語說≪昊天有成命≫.
GK周下04,02 單之老送叔向, 叔向告之曰 : '異哉! 吾聞之曰 : '一姓不再興.' 今周其興乎! 其有單子也. 昔史佚有言曰 : '動莫若敬, 居莫若儉, 德莫若讓, 事莫若咨.' 單子之 我, 禮也, 皆有焉. 夫宮室不崇, 器無 鏤, 儉也 ; 身聳除 , 外內齊給, 敬也 ; 宴好享賜, 不踰其上, 讓也 ; 賓之禮事, 放上而動, 咨也. 如是, 而加之以無私, 重之以不 , 能避怨矣. 居儉動敬, 德讓事咨, 而能避怨, 以爲卿佐, 其有不興乎!
GK周下04,03 "且其語說≪昊天有成命≫, 頌之盛德也. 其詩曰 : '昊天有成命, 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 夙夜基命宥密, 於! 緝熙! 亶厥心, 肆其靖之.' 是道成王之德也. 成王能明文昭, 能定武烈者也. 夫道成命者而稱昊天, 翼其上也 ; 二后受之, 讓於德也 ; 成王不敢康, 敬百姓也. 夙夜, 恭也 ; 基, 始也 ; 命, 信也 ; 宥, 寬也 ; 密, 寧也 ; 緝, 明也 ; 熙, 廣也 ; 亶, 厚也 ; 肆, 固也, 靖, 也. 其始也, 翼上德讓, 而敬百姓 ; 其中也, 恭儉信寬, 帥歸於寧 ; 其終也, 廣厚其心, 以固 之. 始於德讓, 中於信寬, 終於固和, 故曰成. 單子儉敬讓咨, 以應成德, 單若不興, 子孫必蕃, 後世不忘.
GK周下04,04 "≪詩≫曰 : '其類維何? 室家之壺. 君子萬年, 永錫祚胤.' 類也者, 不 前哲之謂也 ; 壺也者, 廣裕民人之謂也 ; 萬年也者, 令聞不忘之謂也 ; 胤也者, 子孫蕃育之謂也. 單子朝夕不忘成王之德, 可謂不 前哲矣 ; 膺保明德以佐王室, 可謂廣裕民人矣 ; 若能類善物, 以混厚民人者, 必有章譽蕃育之祚, 則單子必當之矣. 單若有闕, 必 君之子孫實續之, 不出於他矣."
GK周下05,01 景王二十一年, 將鑄大錢. 單穆公曰 : "不可. 古者, 天災降戾, 於是乎量資幣, 權輕重, 以振救民. 民患輕, 則爲作重幣以行之, 於是乎有母權子而行, 民皆得焉. 若不堪重, 則多作輕而行之, 亦不廢重, 於是乎有子權母而行, 小大利之.
GK周下05,02 "今王廢輕而作重, 民失其資, 能無 乎? 若 , 王用將有所乏, 乏則將厚取於民. 民不給, 將有遠志, 是離民也. 且夫備有未至而設之, 有至而後救之, 是不相入也. 可先而不備, 謂之怠 ; 可後而先之, 謂之召災. 周固 國也, 天未厭禍焉, 而又離民以佐災, 無乃不可乎? 將民之與處而離之, 將災是備禦而召之, 則何以經國? 國無經, 何以出令? 令之不從, 上之患也, 故聖人樹德於民以除之.
GK周下05,03 "≪夏書≫有之曰 : '關石和鈞, 王府則有.' ≪詩≫亦有之曰 : '瞻彼旱麓, 榛 濟濟. 愷悌君子, 干祿愷悌.' 夫旱麓之榛 殖, 故君子得以易樂干祿焉. 若夫山林 竭, 林麓散亡, 藪澤肆旣, 民力彫盡, 田疇荒蕪, 資用乏 , 君子將險衰之不暇, 而何易樂之有焉?
GK周下05,04 "且絶民用以實王府, 猶塞川原而爲潢 也, 其竭也無日矣. 若民離而財 , 災至而備亡, 王其若之何? 吾周官之於災備也, 其所怠棄者多矣, 而又奪之資以益其災, 是去其藏而 其人也. 王其圖之!"
GK周下05,05 王弗聽, 卒鑄大錢.
GK周下06,01 二十三年, 王將鑄無射, 而爲之大林. 單穆公曰 : "不可. 作重幣以絶民資, 又鑄大鍾以鮮其繼. 若積聚旣喪, 又鮮其繼, 生何以殖? 且夫鍾不過以動聲, 若無射有林, 耳弗及也. 夫鍾聲以爲耳也, 耳所不及, 非鍾聲也, 猶目所不見, 不可以爲目也. 夫目之察度也, 不過步武尺寸之閒 ; 其察色也, 不過墨丈尋常之閒. 耳之察和也, 在淸濁之閒 ; 其察淸濁也, 不過一人之所勝. 是故先王之制鍾也, 大不出鈞, 重不過石. 律度量衡於是乎生, 小大器用於是乎出, 故聖人愼之. 今王作鍾也, 聽之弗及, 比之不度, 鍾聲不可以知和, 制度不可以出節, 無益於樂, 而鮮民財, 將焉用之!
GK周下06,02 "夫樂不過以聽耳, 而美不過以觀目. 若聽樂而震, 觀美而眩, 患莫甚焉. 夫耳目, 心之樞機也, 故必聽和而視正. 聽和則聰, 視正則明. 聰則言聽, 明則德昭. 聽言昭德, 則能思慮純固. 以言德於民, 民歆而德之, 則歸心焉. 上得民心, 以殖義方, 是以作無不濟, 求無不獲, 然則能樂. 夫耳內和聲, 而口出美言, 以爲憲令, 而布諸民, 正之以度量, 民以心力, 從之不倦, 成事不貳, 樂之至也. 口內味而耳內聲, 聲味生氣. 氣在口爲言, 在目爲明. 言以信名, 明以時動. 名以成政, 動以殖生. 政成生殖, 樂之至也. 若視聽不和, 而有震眩, 則味入不精, 不精則氣佚, 氣佚則不和. 於是乎有狂悖之言, 有眩惑之明, 有轉易之名, 有過慝之度. 出令不信, 刑政放紛, 動不順時, 民無據依, 不知所力, 各有離心. 上失其民, 作則不濟 ; 求則不獲, 其何以能樂? 三年之中, 而有離民之器二焉, 國其危哉!"
GK周下06,03 王弗聽, 問之伶州鳩. 對曰 : "臣之守官弗及也. 臣聞之, 琴瑟尙宮, 鍾尙羽, 石尙角, 匏竹利制, 大不踰宮, 細不過羽. 夫宮, 音之主也. 第以及羽, 聖人保樂而愛財, 財以備器, 樂雙殖財. 故樂器重者從細, 輕者從大. 是以金尙羽, 石尙角, 瓦絲尙宮, 匏竹尙議, 革木一聲.
GK周下06,04 "夫政象樂, 樂從和, 和從平. 聲以和樂, 律以平聲. 金石以動之, 絲竹以行之, 詩以道之, 歌以詠之, 匏以宣之, 瓦以贊之, 革木以節之. 物得其常曰樂極, 極之所集曰聲, 聲應相保曰和, 細大不踰曰平. 如是, 而鑄之金, 磨之石, 繫之絲木, 越之匏竹, 節之鼓, 而行之以遂八風. 於乎氣無滯陰, 亦無散陽, 陰陽序次, 風雨時至, 嘉生繁祉, 人民 利, 物備而樂成, 上下不罷, 故曰樂正. 今細過其主妨於正, 用物過度妨於財, 正害財 妨於樂. 細抑大陵, 不容於耳, 非和也. 聽聲越遠, 非平也. 妨正 財, 聲不和平, 非宗官之所司也.
GK周下06,05 "夫有和平之聲, 則有蕃殖之財. 於是乎道之以中德, 詠之以中音, 德音不愆, 以合神人, 神是以寧, 民是以聽. 若夫 財用, 罷民力, 以逞淫心, 聽之不和, 比之不度, 無益于敎, 而離民怒神, 非臣之所聞也."
GK周下06,06 王不聽, 卒鑄大鍾. 二十四年, 鍾成, 伶人告和. 王謂伶州鳩曰 : "鍾果和矣." 對曰 : "未可知也." 王曰 : "何故?" 對曰 : "上作器, 民備樂之, 則爲和. 今財亡民罷, 莫不怨恨, 臣不知其和也. 且民所曹好, 鮮其不濟也 ; 其所曹惡, 鮮其不廢也. 故諺曰 : '衆心成城, 衆口 金.' 三年之中, 而害金再興焉, 懼一之廢也." 王曰 : "爾老 矣! 何知?" 二十五年, 王崩, 鍾不和.
GK周下07,01 王將鑄無射, 問律於伶州鳩. 對曰 : "律所以立均出度也. 古之神 , 考中聲而量之以制, 度律均鍾, 百官軌儀, 紀之以三, 平之以六, 成於十二, 天之道也. 夫六, 中之色也, 故名之曰黃鍾, 所以宣養六氣·九德也. 由是第之 : 二曰太 , 所以金奏贊陽出滯也. 三曰姑洗, 所以修 百物, 考神納賓也. 四曰 賓, 所以安靖神人, 獻酬交酢也. 五曰夷則, 所以詠歌九則, 平民無貳也. 六曰無射, 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 示民軌儀也. 爲之六閒, 以揚沈伏, 而黜散越也. 元閒大呂, 助宣物也. 二閒夾鍾, 出四隙之細也. 三閒仲呂, 宣中氣也. 四閒林鍾, 和展百事, 莫不任肅純恪也. 五閒南呂, 贊陽秀也. 六閒應鍾, 均利器用, 應復也.
GK周下07,02 "律呂不易, 無姦物也. 細鈞有鍾無 , 昭其大也. 大鈞有 無鍾, 甚大無 , 鳴其細也. 大昭小鳴, 和之道也. 和平則久, 久固則純, 純明則終, 終復則樂, 所以成政也, 故先王貴之."
GK周下07,03 王曰 : "七律者何?" 對曰 : "昔武王伐殷, 歲在 火, 月在天駟, 日在析木之津, 辰在鬪柄, 星在天 . 星與日辰之位, 皆在北維. 頊之所建也, 帝 受之. 我姬氏出自天 , 及析木者, 有建星及牽牛焉, 則我皇 大姜之姪伯陵之後, 公之所憑神也. 歲之所在, 則我有周之分野也. 月之所在, 辰馬農祥也, 我大祖后稷之所經緯也. 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 自 及駟七列, 南北之揆七同. 凡人神以數合之, 以聲昭之. 數合聲和, 然後可同也. 故以七同其數, 而以律和其聲, 於是乎有七律.
GK周下07,04 "王以二月癸亥夜陳, 未畢而雨. 以夷則之上宮畢, 當辰. 辰在戌上, 故長夷則之上宮, 名之曰羽, 所以藩屛民則也. 王以黃鍾之下宮, 布戎于牧之野, 故謂之 , 所以 六師. 以太 之下宮, 布令于商, 昭顯文德, 底紂之多罪, 故謂之宣, 所以宣三王之德也. 反及 內, 以無射之上宮, 布憲施舍於百姓, 故謂之 亂, 所以優柔容民也."
GK周下08,00 景王旣殺下門子, 賓孟適郊, 見雄 自斷其尾. 問之, 侍者曰 : "憚其 也." 遽歸告王, 曰 : "吾見雄 自斷其尾, 而人曰 '憚其 也' , 吾以爲信畜矣. 人 實難, 已 何害? 抑其惡爲人用也乎, 則可也. 人異於是. 者, 實用人也." 王弗應, 田于鞏, 使公卿皆從, 將殺單子, 未克而崩.
GK周下09,01 敬王十年, 劉文公與 弘欲城周, 爲之告晉. 魏獻子爲政, 說 弘而與之. 將合諸侯.
GK周下09,02 衛彪 適周, 聞之, 見單穆公曰 : " 弘其不歿乎? ≪周詩≫有之曰 : '天之所支, 不可壞也. 其所壞, 亦不可支也.' 昔武王克殷, 而作此詩也, 以爲 歌, 名之曰 '支' , 以遺後之人, 使永監焉. 夫禮之立成者爲 , 昭明大節而已, 少典與焉. 是以爲之日 其欲, 敎民戒也. 然則夫 '支' 之所道者, 必盡知天地之爲也. 不然, 不足以遺後之人. 今 ·劉欲支天之所壞, 不亦難乎? 自幽王而天奪之明, 使迷亂棄德, 而卽 淫, 以亡其百姓, 其壞之也久矣. 而又將補之, 殆不可矣! 水火之所犯, 猶不可救, 而 天乎? 諺曰 : '從善如登, 從惡如崩.' 昔孔甲亂夏, 四世而隕 ; 玄王勤商, 十有四世而興. 帝甲亂之, 七世而隕. 后稷勤周, 十有五世而興 ; 幽王亂之, 十有四世矣. 守府之謂多, 胡可興也? 夫周, 高山·廣川·太藪也, 故能生是良材, 而幽王蕩以爲魁陵·糞土·溝瀆, 其有悛乎?"
GK周下09,03 單子曰 : "其咎孰多?" 曰 : " 叔必速及, 將天以道補者也. 夫天道導可而省否, 叔反是, 以 劉子, 必有三殃 : 違天, 一也 ; 反道, 二也 ; 人, 三也. 周若無咎, 叔必爲戮, 雖晉魏子亦將及焉. 若得天福. 其當身乎? 若劉氏, 則必子孫實有禍. 夫子而棄常法, 以從其私欲, 用巧變以崇天災, 勤百姓以爲己名, 其殃大矣."
GK周下09,04 是歲也, 魏獻子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 遂田于大陸, 焚而死, 及范·中行之難, 弘與之, 晉人以爲討. 二十八年, 殺 弘. 及定王, 劉氏亡.
<卷四 魯語上>
GK魯上01,00 長勺之役, 曹 問所以戰於莊公. 公曰 : "余不愛衣食於民, 不愛牲玉於神." 對曰 : "夫惠本而後民歸之志, 民和而後神降之福. 若布德於民而平均其政事, 君子務治而小人務力 ; 動不違時, 財不過用 ; 財用不 , 莫不能使共祀. 是以用民無不聽, 求福無不 . 今將惠以小賜, 祀以獨恭. 小賜不咸, 獨恭不憂. 不咸, 民不歸也 ; 不憂, 神弗福也. 將何以戰? 夫民求不 於財, 而神求優裕於享者也. 故不可以不本." 公曰 : "余聽獄雖不能察, 必以情斷之." 對曰 : "是則可矣. 知夫苟中心圖民, 智雖弗及, 必將至焉."
GK魯上02,00 莊公如齊觀社. 曹 諫曰 : "不可! 夫禮, 所以正民也. 是故先王制諸侯, 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終則講於會, 以正班爵之義, 帥長幼之序, 訓上下之則, 制財用之節, 其閒無由荒怠. 夫齊棄太公之法, 而觀民於社, 君爲是擧而往觀之, 非故業也, 何以訓民? 土發而社, 助時也. 收 而蒸, 納要也. 今齊社而往觀旅, 非先王之訓也. 天子祀上帝, 諸侯會之受命焉. 諸侯祀先王·先公, 卿大夫佐之受事焉. 臣不聞諸侯相會祀也. 祀又不法, 君擧必書, 書而不法, 後嗣何觀?" 公不聽, 遂如齊.
GK魯上03,00 莊公丹桓宮之楹, 而刻其 . 匠師慶言於公曰 : "臣聞聖王公之先封者, 遺後之人法, 使無陷於惡. 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 使長監於世, 故能攝固不解以久. 今先君儉而君侈, 令德替矣." 公曰 : "吾屬欲美之." 對曰 : "無益於君, 而替前之令德, 臣故曰庶可已矣." 公弗聽.
GK魯上04,00 哀姜至, 公使大夫·宗婦 用幣. 宗人夏父展曰 : "非故也." 公曰 : "君作故." 對曰 : "君作而順, 則故之 ; 逆, 則亦書其逆也. 臣從有司, 懼逆之書於後也, 故不敢不告. 夫婦贄不過棗·栗, 以告虔也. 男則玉·帛·禽·鳥, 以章物也. 今婦執幣, 是男女無別也. 男女 之別, 國之大節也, 不可無也." 公弗聽.
GK魯上05,01 魯饑, 臧文仲言於莊公曰 : "夫爲四 之援, 結諸侯之信, 重之以婚姻, 申之以盟誓, 固國之艱急是爲. 鑄名器, 藏寶財, 固民之殄病是待. 今國病矣, 君 以名器請 于齊!" 公曰 : "誰使?" 對曰 : "國有饑饉, 卿出告 , 古之制也. 辰也備卿, 辰請如齊." 公使往. 從者曰 : "君不命吾子, 吾子請之, 其爲選事乎?" 文仲曰 : "賢者急病而讓夷, 居官者當事不避難, 在位者恤民之患, 是以國家無違. 今我不如齊, 非急病也. 在上不 下, 居官而惰, 非事君也."
GK魯上05,01 文仲以 圭與玉磬如齊告 , 曰 : "天災流行, 戾于弊邑, 饑饉 降, 民 幾卒, 大懼乏周公·太公之命祀, 職貢業事之不共而獲戾. 不 先君之幣器, 敢告滯積, 以 執事, 以救弊邑使能共職. 豈唯寡君與二三臣實受君賜, 其周公·太公及百 神祇實永饗而賴之!" 齊人歸其玉而予之 .
GK魯上06,01 齊孝公來伐魯, 臧文仲欲以辭告, 病焉, 問於展禽. 對曰 : "獲聞之, 處大敎小, 處小事大, 所以禦亂也, 不聞以辭. 若爲小而崇以怒大國, 使加已亂, 亂在前矣, 辭其何益? ." 文仲曰 : "國急矣! 百物唯其可者, 將無不趨也. 願以子之辭行賂焉, 其可賂乎?"
GK魯上06,02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 師, 曰 : "寡君不 , 不能事疆場之司, 使君盛怒, 以暴露於弊邑之野, 敢 輿師." 齊侯見使者曰 : "魯國恐乎?" 對曰 : "小人恐矣, 君子則否." 公曰 : "室如懸磬, 野無靑草, 何恃而不恐?" 對曰 : "恃二先君之所職業. 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齊先君太公曰 : '女股肱周室, 以夾輔先王. 賜女土地, 質之以 牲, 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GK魯上06,03 君今來討弊邑之罪, 其亦使聽從而釋之, 必不泯其社稷 ; 豈其貪壤地而棄先王之命? 其何以鎭撫諸侯? 恃此以不恐." 齊侯乃許爲平而還.
GK魯上07,01 溫之會, 晉人執衛成公歸之于周, 使 之, 不死, 亦不誅. 臧文仲言於僖公曰 : "夫衛君殆無罪矣. 刑五而已, 無有隱者, 隱乃諱也. 大刑用甲兵, 其次用斧鉞, 中刑用刀鋸, 其次用鑽 , 薄刑用鞭 , 以威民也. 故大者陳之原野, 小者致之 朝, 五刑三次, 是無隱也. 今晉人 衛侯不死, 亦不討其使者, 諱而惡殺之也. 有諸侯之請, 必免之. 臣聞之 : 班相恤也, 故能有親. 夫諸侯之患, 諸侯恤之, 所以訓民也. 君 請衛君以示親於諸侯, 且以動晉? 夫晉新得諸侯, 使亦曰 : '魯不棄其親, 其亦不可以惡.' " 公說, 行玉二十 , 乃免衛侯.
GK魯上07,02 自是晉聘於魯, 加於諸侯一等, 爵同, 厚其好貨. 衛侯聞其臧文仲之爲也, 使納賂焉. 辭曰 : "外臣之言不越境, 不敢及君."
GK魯上08,00 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僖公使臧文仲往, 宿於重館. 重館人告曰 : "晉始伯而欲固諸侯, 胡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 諸侯莫不望分而欲親晉, 皆將爭先 ; 晉不以固班, 亦必親先者, 吾子不可以不速行. 魯之班長而又先, 諸侯其誰望之? 若少安, 恐無及也." 從之, 獲地於諸侯爲多. 反. 旣復命, 爲之請曰 : "地之多也, 重館人之力也. 臣聞之曰 : '善有章, 雖賤, 賞也 ; 惡有 , 雖貴, 罰也.' 今一言而 境, 其章大矣, 請賞之." 乃出而爵之.
GK魯上09,01 海鳥曰 "爰居" , 止於魯東門之外三日, 臧文仲使國人祭之. 展禽曰 : "越哉! 臧孫之爲政也! 夫祀, 國之大節也 ; 而節, 政之所成也. 故愼制祀以爲國典. 今無故而加典, 非政之宣也.
GK魯上09,02 "夫聖王之制祀也, 法施於民則祀之, 以死勤事則祀之, 以勞定國則祀之, 能禦大災則祀之, 能 大患則祀之. 非是族也, 不在祀典.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 其子曰柱, 能殖百穀百蔬 ; 夏之興也, 周棄繼之, 故祀以爲稷.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 其子曰后土, 能平九土, 故祀以爲社. 黃帝能成命百物, 以明民共財, 頊能修之. 帝 能序三辰以固民, 堯能單均刑法以儀民, 舜勤民事而野死, 洪水而 死, 禹能以德修 之功, 契爲司徒而民輯, 冥勤其官而水死, 湯以寬治民而除其邪, 稷勤百穀而山死, 文王以文昭, 武王去民之穢. 故有虞氏 黃帝而祖 頊, 郊堯而宗舜 ; 夏后氏 黃帝而祖 頊, 郊 而宗禹 ; 商人 舜而祖契, 郊冥而宗湯 ; 周人 而郊稷, 祖文王而宗武王 ; 幕, 能帥 頊者也, 有虞氏報焉 ; , 能帥禹者也, 夏后氏報焉 ; 上甲微, 能帥契者也, 商人報焉 ; 高 ·大王, 能帥稷者也, 周人報焉. 凡 ·郊·祖·宗·報, 此五者國之典祀也.
GK魯上09,03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 皆有功烈於民者也 ; 及前哲令德之人, 所以爲明質 ; 及天之三辰, 民所以瞻仰也 ; 及地之五行, 所以生殖也 ; 及九州名山川澤, 所以出財用也. 非是不在祀典.
GK魯上09,04 "今海鳥至, 己不知而祀之, 以爲國典, 難以爲仁且智矣. 夫仁者講功, 而智者處物. 無功而祀之, 非仁也 ; 不知而不能問, 非智也. 今 海其有災乎? 夫廣川之鳥獸, 知避其災也."
GK魯上09,05 是歲也, 海多大風, 冬煖. 文仲聞柳下季之言, 曰 : "信吾過也, 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書以爲三 .
GK魯上10,01 文公欲弛孟文子之宅, 使謂之曰 : "吾欲利子於外之寬者." 對曰 : "夫位, 政之建也 ; 署, 位之表也 ; 車服, 表之章也 ; 宅, 章之次也 ; 祿, 次之食也. 君議五者以建政, 爲不易之故也. 今有司來命易臣之署與其車服, 而曰 : '將易而次, 爲寬利. 夫署, 所以朝夕虔君命也. 臣立先臣之署, 服其車服, 爲利故而易其次, 是辱君命也, 不敢聞命. 若罪也, 則請納祿與車服而違署, 唯里人所命次." 公弗取. 臧文仲聞之曰 : "孟孫善守矣, 其可以蓋穆伯而守其後於魯乎!"
GK魯上10,02 公欲弛 敬子之宅, 亦如之. 對曰 : "先臣惠伯以命於司里, 嘗· ·蒸·享之所致君 者, 有數矣. 出入受事之幣以致君命者, 亦有數矣. 今命臣更次於外, 爲有司之以班命事也, 無乃違乎! 請從司徒以班徙次." 公亦不取.
GK魯上11,01 夏父弗忌爲宗, 蒸將 僖公. 宗有司曰 : "非昭穆也." 曰 : "我爲宗伯, 明者爲昭, 其次爲穆, 何常之有!" 有司曰 : "夫宗廟之有昭穆也, 以次世之長幼, 而等胄之親疏也. 夫祀, 昭孝也. 各致齊敬於其皇祖, 昭孝之至也. 故工史書世, 宗祝書昭穆, 猶恐其踰也. 今將先明而後祖, 自玄王以及主癸莫若湯, 自稷以及王季莫若文·武, 商·周之蒸也, 未嘗 湯與文·武, 爲不踰也. 魯未若商·周而改其常, 無乃不可乎?" 弗聽, 遂 之.
GK魯上11,02 展禽曰 : "夏父弗忌必有殃. 夫宗有司之言順矣, 僖又未有明焉. 犯順不祥, 以逆訓民亦不祥, 易神之班亦不祥, 不明而 之亦不祥. 犯鬼道二, 犯人道二, 能無殃乎?" 侍者曰 : "若有殃焉在? 抑刑戮也, 其夭札也?" 曰 : "未可知也. 若血氣彊固, 將壽寵得沒, 雖壽而沒, 不爲無殃." 旣其葬也, 焚, 煙徹于上.
GK魯上12,01 太子僕弑紀公, 以其寶來奔. 宣公使僕人以書命季文子曰 : "夫 太子不憚以吾故殺其君, 而以其寶來, 其愛我甚矣. 爲我予之邑. 今日必授, 無逆命矣." 里革遇之而更其書曰 : "夫 太子殺其君而竊其寶來, 不識窮固又求自邇, 爲我流之於夷. 今日必通, 無逆命矣."
GK魯上12,02 明日, 有司復命, 公詰之, 僕人以里革對. 公執之, 曰 : "違君命者, 女亦聞乎?" 對曰 : "臣以死奮筆, 奚 其聞之也! 臣聞之曰 : '毁則者爲賊, 掩賊者爲藏, 竊寶者爲 , 用 之財者爲姦.' 使君爲藏姦者, 不可不去也. 臣違君命者, 亦不可不殺也." 公曰 : "寡人實貪, 非子之罪." 乃舍之.
GK魯上13,00 宣公夏濫於泗淵, 里革斷其 而棄之, 曰 : "古者大寒降, 土蟄發, 水虞於是乎講 , 取名魚, 登川禽, 而嘗之寢廟, 行諸國, 助宣氣也. 鳥獸孕, 水蟲成, 獸虞於是乎禁 羅, 魚鼈以爲夏 , 助生阜也. 鳥獸成, 木蟲孕, 水虞於是禁 *록, 設穽鄂, 以實廟 , 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 , 澤不伐夭, 魚禁鯤 , 獸長 *오, 鳥翼 卵, 蟲舍 , 蕃庶物也, 古之訓也. 今魚方別孕, 不敎魚長, 又行 , 貪無藝也." 公聞之曰 : "吾過而里革匡我, 不亦善乎! 是良 也, 爲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 使吾無忘 ." 師存侍, 曰 : "藏 不如 里革於側之不忘也."
GK魯上14,00 子叔聲伯如晉, 謝季文子, 欲予之邑, 弗受也. 歸, 鮑國謂之曰 : "子何辭苦成叔之邑, 欲信讓耶? 抑知其不可乎?" 對曰 : "吾聞之, 不厚其棟, 不能任重. 重莫如國, 棟莫如德. 夫苦成叔家欲任兩國而無大德, 其不存也, 亡無日矣. 譬之如疾, 余恐易焉. 苦成氏有三亡 : 少德而多寵, 位下而欲上政, 無大功而欲大祿, 皆怨府也. 其君驕而多私, 勝敵而歸, 必立新家. 立新家, 不因民不能去舊 ; 因民, 非多怨民無所始. 爲怨三府, 可謂多矣. 其身之不能定, 焉能予人之邑!" 鮑國曰 : "我信不若子, 若鮑氏有 , 吾不圖矣. 今子圖遠以讓邑, 必常立矣."
GK魯上15,00 晉人殺 公, 邊人以告, 成公在朝. 公曰 : "臣殺其君, 誰之過也?" 大夫莫對, 里革曰 : "君之過也. 夫君人者, 其威大矣. 失威而至於殺, 其過多矣. 且夫君也者, 將牧民而正其邪者也. 若君縱私回而棄民事, 民旁有慝無由省之, 益邪多矣. 若以邪臨民, 陷而不振, 用善不肯專, 則不能使, 至於殄滅而莫之恤也, 將安用之? 桀奔南巢, 紂 於京, 流於 , 幽滅於 , 皆是術也. 夫君也者, 民之川澤也. 行而從之, 美惡皆君之由, 民何能爲焉?"
GK魯上16,00 季文子相宣·成, 無衣帛之妾, 無食栗之馬. 仲孫 諫曰 : "子爲魯上卿, 相二君矣, 妾不衣帛, 馬不食栗, 人其以子爲愛, 且不華國乎!" 文子曰 : "吾亦願之. 然吾觀國人, 其父兄之食 而衣惡者猶多矣, 吾是以不敢. 人之父兄食 衣惡, 而我美妾與馬, 無乃非相人者乎? 且吾聞以德榮爲國華, 不聞以妾與馬." 文子以告孟獻子, 獻子囚之七日. 自是, 子服之妾衣不過七升之布, 馬 不過 . 文子聞之, 曰 : "過而能改者, 民之上也." 使爲上大夫.
<卷五 魯語下>
GK魯下01,01 叔孫穆子聘於晉, 晉悼公饗之, 樂及≪鹿鳴≫之三, 而後拜樂三. 晉侯使行人問焉, 曰 : "子以君命鎭撫弊邑, 不 先君之禮, 以辱從者, 不 之樂以節之. 吾子舍其大, 而加禮於其細, 敢問何禮也?"
GK魯下01,02 對曰 : "寡君使豹來繼先君之好, 君以諸侯之故, 使臣以大禮. 夫先樂金奏≪肆夏≫≪樊≫·≪ ≫·≪渠≫, 天子所以饗元侯也 ; 夫歌≪文王≫·≪大明≫·≪ ≫, 則兩君相見之樂也, 皆昭令德以合好也, 皆非使臣之所敢聞也. 臣以爲肄業及之, 故不敢拜. 今伶簫詠歌及≪鹿鳴≫之三, 君之所以 使臣, 臣敢不拜 ? 夫≪鹿鳴≫, 君之所以嘉先君之好也, 敢不拜嘉? ≪四牡≫, 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 敢不拜章? ≪皇皇者華≫, 君敎使臣曰 '每懷靡及' , 諏·謀·度·詢, 必咨於周, 敢不拜敎? 臣聞之曰 : '懷和爲每懷, 咨才爲諏, 咨事爲謀, 咨義爲度, 咨親爲詢, 忠信爲周.' 君 使臣以大禮, 重之以六德, 敢不重拜?"
GK魯下02,00 季武子爲三軍, 叔孫穆子曰 : "不可! 天子作師, 公帥之, 以征不德. 元侯作師, 卿帥之, 以承天子. 諸侯有卿無軍, 帥敎衛以贊元侯. 自伯·子·男有大夫無卿, 帥賦以從諸侯. 是以上能征下, 下無姦慝. 今我小侯也, 處大國之閒, 繕貢賦以共從者, 猶懼有討. 若爲元侯之所, 以怒大國, 無乃不可乎?" 弗從. 遂作中軍. 自是齊·楚代討於魯, 襄·昭皆如楚.
GK魯下03,00 諸侯伐秦, 及涇莫濟. 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 : "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 及涇而止, 於秦何益?" 穆子曰 : "豹之業, 及≪匏有苦葉≫矣, 不知其他." 叔向退, 召舟虞與司馬, 曰 : "夫苦匏不材於人, 共濟而已. 魯叔孫賦≪匏有苦葉≫, 必將涉矣. 具舟除隧, 不共有法." 是行也, 魯人以 人先濟, 諸侯從之.
GK魯下04,00 襄公如楚, 及漢, 聞康王卒, 欲還. 叔仲昭伯曰 : "君之來也, 非爲一人也, 爲其名與其衆也. 今王死, 其名未改, 其衆未敗, 何爲還?" 諸大夫皆欲還. 子服惠伯曰 : "不知所爲, 姑從君乎?" 叔仲曰 : "子之來也, 非欲安身也, 爲國家之利也, 故不憚勤遠而聽於楚 ; 非義楚也, 畏其名與衆也. 夫義人者, 固慶其喜而弔其憂, 畏而服焉? 聞畏而往, 聞喪而還, 苟 姓實嗣, 其誰代之任喪? 王太子又長矣, 執政未改, 予爲先君來, 死而去之, 其誰曰不如先君? 將爲喪擧, 聞喪而還, 其誰曰非侮也? 事其君而任其政, 其誰由己貳? 求說其侮, 而 於前之人, 其 不滋大乎? 說侮不懦, 執政不貳, 帥大 以憚小國, 其誰云待之? 若從君而走患, 則不如違君以避難. 且夫君子計成而後行, 二三子討乎? 有禦楚之術, 而有守國之備, 則可也 ; 若未有, 不如往也." 乃遂行. 反, 及方城, 聞季武子襲卞, 公欲還, 出楚師以伐魯. 榮成伯曰 : "不可! 君之於臣, 其威大矣. 不能令於國, 而恃諸侯, 諸侯其誰 之? 若得楚師以伐魯, 魯旣不違夙之取卞也, 必用命焉, 守必固矣. 若楚之克魯, 諸姬不獲 焉, 而 君乎? 彼無亦置其同類以服東夷, 而大攘諸夏, 將天下是王, 而何德於君, 是予君也? 若不克魯, 君以蠻·夷伐之, 而又求入焉, 必不獲矣, 不如予之. 夙之事君也, 不敢不悛. 醉而怒, 醒而喜, 庸何傷? 君其入也!" 乃歸.
GK魯下05,00 襄公在楚, 季武子取卞, 使季冶逆, 追而予之璽書, 以告曰 : "卞人將畔, 臣討之, 旣得之矣." 公未言, 榮成子曰 : "子股肱魯國, 社稷之事, 子實制之. 唯子所利, 何必卞? 卞有罪, 而子征之, 子之隷也, 又何謁焉?" 子冶歸, 致祿而不出, 曰 : "使予欺君, 謂予能也. 能而欺其君, 敢享其祿而立其朝乎?"
GK魯下06,00 之會, 楚公子圍二人執戈先焉. 蔡公孫歸生與鄭罕虎見叔孫穆子, 穆子曰 : "楚公子甚美, 不大夫矣, 抑君也." 鄭子皮曰 : "有執戈之前, 吾惑之." 蔡子家曰 : "楚, 大國也" 公子圍, 其令尹也. 有執戈之前, 不亦可乎?" 穆子曰 : "不然. 天子有虎賁, 習武訓也 ; 訓侯有旅賁, 禦災害也 ; 大夫有貳車, 備承事也 ; 士有陪乘, 告奔走也. 今大夫而設諸侯之服, 有其心矣. 若無其心, 而敢設服以見諸侯之大夫乎? 將不入矣. 夫服, 心之文也, 如龜焉, 灼其中, 必文於外. 若楚公子不爲君, 必死, 不合諸侯矣." 公子圍反, 殺 敖而代之.
GK魯下07,01 之會, 諸侯之大夫尋盟未退. 季武子伐 取 . 人告于會, 楚人將以叔孫穆子爲戮. 晉樂王 求貨於穆子, 曰 : "吾爲子請於楚." 穆子不予. 梁其 謂穆子曰 : "有貨, 以衛身也. 出貨而可以免, 子何愛焉?" 穆子曰 : "非女所知也. 承君命以會大事, 而國有罪, 我以貨私免, 是我會吾私也. 苟如是, 則又可以出貨而成私欲乎? 雖可以免, 吾其若諸侯之事何? 夫必將或循之, 曰 : '諸侯之卿有然者故也.' 則我求安身而爲諸侯法矣. 君子是以患作. 作而不衷, 將或道之, 是昭其不衷也. 余非愛貨, 惡不衷也. 且罪非我之由, 爲戮何害?" 楚人乃赦之.
GK魯下07,02 穆子歸, 武子勞之, 日中不出. 其人曰 : "可以出矣." 穆子曰 : "吾不難爲戮, 養吾棟也. 夫棟折而 崩, 吾懼壓焉. 故曰雖死於外, 而庇宗於內, 可也. 今旣免大恥, 而不忍小忿, 可以爲能乎?" 乃出見之.
GK魯下08,01 平丘之會, 晉昭公使叔向辭昭公, 弗與盟. 子服惠伯曰 : "晉信蠻·夷而棄兄弟, 其執政貳也. 貳心必失諸侯, 豈唯魯然? 夫失其政者, 必毒於人, 魯懼及焉, 不可以不恭. 必使上卿從之." 季平子曰 : "然則意如乎? 若我往, 晉必患我, 誰爲之貳?" 子服惠伯曰 : "椒旣言子矣, 敢逃難乎? 椒請從."
GK魯下08,02 晉人執平子. 子服惠伯見韓宣子曰 : "夫盟, 信之要也. 晉爲盟主, 是主信也. 若盟而棄魯侯, 信抑闕矣. 昔欒氏之亂, 齊人閒晉之禍, 伐取朝歌. 我先君襄公不敢寧處, 使叔孫豹發帥 賦, 畢行, 無有處人, 以從軍吏, 次於雍 , 與邯鄲勝擊齊之左, 止是晏萊焉. 齊師退而後敢還. 非以求遠也, 以魯之密邇於齊, 而又小國也. 齊朝駕則夕極於魯國, 不敢憚其患, 而與晉共其憂, 亦曰 : '庶幾有益於魯國乎!' 今信蠻·夷而棄之, 夫諸侯之勉於君者, 將安勸矣? 若棄魯而苟固諸侯, 臣敢憚戮乎? 諸侯之事晉者, 魯爲勉矣. 若以蠻夷之故棄之, 其無乃得蠻夷, 而失諸侯之信乎? 子計其利者, 小國共命." 宣子說, 乃歸平子.
GK魯下09,00 季桓子穿井, 獲如土缶, 其中有羊焉. 使問之仲尼曰 : "吾穿井而獲狗, 何也?" 對曰 : "以丘之所聞, 羊也. 丘聞之 : 木石之怪曰夔· , 水之怪曰龍·罔象, 土之怪曰 羊."
GK魯下10,00 季康子問於公父文伯之母曰 : "主亦有以語肥也!" 對曰 : "吾能老而已, 何以語子?" 康子曰 : "雖然, 肥願有聞於主." 對曰 : "吾聞之先姑曰 : '君子能勞, 後世有繼.' " 子夏聞之, 曰 : "善哉! 商聞之曰 : '古之嫁者, 不及舅·姑, 謂之不幸.' 夫婦, 學於舅姑者禮也."
GK魯下11,00 公父文伯飮南宮敬叔酒, 以露睹父爲客. 羞鼈焉, 小, 睹父怒. 相延食鼈, 辭曰 : "將使鼈長而後食之." 遂出. 文伯之母聞之, 怒曰 : "吾聞之先子曰 : '祭養尸, 饗養上賓.' 鼈於何有? 而使夫人怒也!" 遂逐之. 五日, 魯大夫辭而復之.
GK魯下12,00 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 康子在其朝, 與之言, 弗應, 從之及寢門, 弗應而入. 康子辭於朝而入見, 曰 : "肥也不得聞命, 無乃罪乎?" 曰 : "子弗聞乎? 天子及諸侯合民事於外朝, 合神事於內朝 ; 自卿以下, 合官職於外朝, 合家事於內朝 ; 寢門之內, 婦人治其業焉. 上下同之. 夫外朝, 子將業君之官職焉 ; 內朝, 子將 季氏之政焉 ; 皆非吾所敢言也."
GK魯下13,01 公父文伯退朝, 朝其母, 其母方績. 文伯曰 : "以 之家而主猶績, 懼 季孫之怨也, 其以 爲不能事主乎!"
GK魯下13,02 其母歎曰 : "魯其亡乎! 使 子備官而未之聞耶? 居, 吾語女. 昔聖王之處民也, 擇瘠土而處之, 勞其民而用之, 故長王天下. 夫民勞則思, 思則善心生 ; 逸則淫, 淫則忘善, 忘善則惡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 淫也 ; 瘠土之民莫不向義, 勞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 與三公·九卿祖識地德 ; 日中考政, 與百官之政事, 師尹維旅·牧·相宣序民事 ; 少采夕月, 與大史·司載糾虔天刑 ; 日入監九御, 使 奉 ·郊之 盛, 而後卽安. 諸侯朝修天子之業命, 晝考其國職, 夕省其典刑, 夜儆百工, 使無 淫, 而後卽安. 卿大夫朝考其職, 晝講其庶政, 夕序其業, 夜 其家事, 而後卽安. 士朝受業, 晝而講貫, 夕而習復, 夜而計過, 無憾, 而後卽安. 自庶人以下, 明而動, 晦而休, 無日以怠."
GK魯下13,03 "王后親織玄 , 公侯之夫人加之以紘· , 卿之內子爲大帶, 命婦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 皆衣其夫. 社而賦事, 蒸而獻功, 男女效績, 愆則有 , 古之制也. 君子勞心, 小人勞力, 先王之訓也. 自上以下, 誰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 爾又在下位, 朝夕處事, 猶恐忘先人之業. 有怠惰, 其何以避 ! 吾冀而朝夕修我曰 : '必無廢先人.' 爾今曰 : '胡不自安.' 以是承君之官, 余懼穆伯之絶嗣也."
GK魯下13,04 仲尼聞之曰 : "弟子志之, 季氏之婦不淫矣."
GK魯下14,00 公父文伯之母, 季康子之從祖叔母也. 康子往焉. *위門與之言, 皆不踰 . 祭悼子, 康子與焉, 不受, 徹俎不宴, 宗不具不繹, 繹不盡 則退. 仲尼聞之, 以爲別於男女之禮矣.
GK魯下15,00 公父文伯之母欲室文伯, 饗其宗老, 而爲賦≪綠衣≫之三章. 老請守龜卜室之族. 師亥聞之曰 : "善哉! 男女之饗, 不及宗臣 ; 宗室之謀, 不過宗人. 謀而不犯, 微而昭矣. 詩所以合意, 歌所以詠詩也. 今詩以合室, 歌以詠之, 度於法矣."
GK魯下16,00 公父文伯卒, 其母戒其妾曰 : "吾聞之 : 好內, 女死之 ; 好外, 士死之. 今吾子夭死, 吾惡其以好內聞也. 二三婦之辱共先者祀, 請無瘠色, 無洵涕, 無 膺, 無憂容, 有降服, 無加服. 從禮而靜, 是昭吾子也." 仲尼聞之曰 : "女知莫若婦, 男知莫若夫. 公父氏之婦智也夫! 欲明其子之令德."
GK魯下17,00 公父文伯之母朝哭穆伯, 而暮哭文伯. 仲尼聞之曰 : "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 愛而無私, 上下有章."
GK魯下18,00 吳伐越, 墮會稽, 獲骨焉, 節專車. 吳子使來好聘, 且問之仲尼, 曰 : "無以吾命." 賓發幣於大夫及仲尼, 仲尼爵之. 旣徹俎而宴, 客執骨而問曰 : "敢問骨何爲大?" 仲尼曰 : "丘聞之 : 昔禹致 神於會稽之山, 防風氏後至, 禹殺而戮之, 其骨節專車, 此爲大矣." 客曰 : "敢問誰守爲神?" 仲尼曰 : "山川之靈, 足以紀綱天下者, 其守爲神 ; 社稷之守者, 爲公侯. 皆屬於王者." 客曰 : "防風何守也?" 仲尼曰 : "汪芒氏之君也, 守封· 之山者也, 爲漆姓. 在虞·夏·商爲汪芒氏, 於周爲長狄, 今爲大人." 客曰 : "人長之極幾何?" 仲尼曰 : " 僥氏長三尺, 短之至也. 長者不過十數之, 數之極也."
GK魯下19,00 仲尼在陳, 有 集于陳侯之庭而死, 矢貫之, 石 , 其長尺有咫. 陳惠公使人以 如仲尼之館問之. 仲尼曰 : " 之來也遠矣! 此肅愼氏之矢也. 昔武王克商, 通道于九夷·百蠻, 使各以其方賄來貢, 使無忘職業. 於是肅愼氏貢 矢·石 , 其長尺有咫. 先王欲昭其令德之致遠也, 以示後人, 使永監焉, 故銘其 曰 '肅愼氏之貢矢' , 以分大姬, 配虞胡公而封諸陳. 古者, 分同姓以珍玉, 展親也 ; 分異姓以遠方之職貢, 使無忘服也, 故分陳以肅愼氏之貢. 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 其可得也." 使求, 得之金 , 如之.
GK魯下20,00 齊閭丘來盟, 子服景伯戒宰人曰 : "陷而入於恭." 閔馬父笑, 景伯問之, 對曰 : "笑吾子之大也. 昔正考父校商之名頌十二篇於周大師, 以≪那≫爲首, 其輯之亂曰 : '自古在昔, 先民有作. 溫恭朝夕, 執事有恪, ' 先聖王之傳恭, 猶不敢專, 稱曰 '自古' , 古曰' 在昔' , 昔曰 '先民' . 今吾子之戒吏人曰 '陷而入於恭' , 其滿之甚也. 周恭王能庇昭·穆之闕而爲 '恭' , 楚恭王能知其過而爲 '恭' . 今吾子之敎官僚曰 '陷而後恭' , 道將何爲?"
GK魯下21,00 季康子欲以田賦, 使 有訪諸仲尼. 仲尼不對, 私於 有曰 : "求來! 女不聞乎? 先王制土, 籍田以力, 而砥其遠邇 ; 賦里以入, 而量其有無 ; 任力以夫, 而議其老幼. 於是乎有鰥·寡·孤·疾, 有軍旅之出則徵之, 無則已. 其歲, 收田一井, 出稷禾·秉芻·缶米, 不是過也. 先王以爲足. 若子季孫欲其法也, 則有周公之籍矣 ; 若欲犯法, 則苟而賦, 又何訪焉?"
<卷六 齊語>
GK齊語01,01 桓公自 反於齊, 使鮑叔爲宰. 辭曰 : "臣, 君之庸臣也. 君加惠於臣, 使不凍 , 則是君之賜也. 若必治國家者, 則非臣之所能也. 若必治國家者, 則其管夷吾乎! 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 : 寬惠柔民, 弗若也 ; 治國家不失其柄, 弗若也 ; 忠信可結於百姓, 弗若也 ; 制禮義可法於四方, 弗若也 ; 執 鼓立於軍門, 使百姓皆加勇焉, 弗若也." 桓公曰 : "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 是以濱於死." 鮑叔對曰 : "夫爲其君動也. 君若宥而反之, 夫猶是也." 桓公曰 : "若何?" 鮑子對曰 : "請諸魯." 桓公曰 : "施伯, 魯君之謀臣也, 夫知吾將用之, 必不予我矣. 若之何?" 鮑子對曰 : "使之請諸魯, 曰 : '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 欲以戮之於 臣, 故請之.' 則予我矣." 桓公使請諸魯, 如鮑叔之言.
GK齊語01,02 莊公以問施伯, 施伯對曰 : "此非欲戮之也, 欲用其政也. 夫管子, 天下之才也, 所在之國, 則必得志於天下. 令彼在齊, 則必長爲魯國憂矣." 莊公曰 : "若何?" 施伯對曰 : "殺而以其尸授之." 莊公將殺管仲, 齊使者請曰 : "寡君欲以親爲戮, 若不生得以戮於 臣, 猶未得請也. 請生之." 於是莊公使束縛以予齊使, 齊使受之而退.
GK齊語01,03 比至, 三 三浴之. 桓公親逆之于郊, 而與之坐而問焉, 曰 : "昔吾先君襄公築臺以爲高位, 田狩 , 不聽國政, 卑聖侮士, 而唯女是崇. 九妃·六嬪, 陳妾數百, 食必梁肉, 衣必文繡. 戎士凍 , 戎車待遊車之*전, 戎士待陳妾之餘. 優笑在前, 賢材在後, 是以國家不日引, 不月長. 恐宗廟之不掃除, 社稷之不血食, 敢問爲此若何?" 管子對曰 : "昔吾先王昭王·穆王, 世法文·武遠績以成名, 合 , 比校民之有道者, 設象以爲民紀, 式權以相應, 比綴以度, *단本肇未, 勸之以賞賜, 糾之以刑罰, 班序顚毛, 以爲民紀統." 桓公曰 : "爲之若何?" 管子對曰 : "昔者聖王之治天下也, 參其國而伍其鄙, 定民之居, 成民之事, 陵爲之終, 而愼用其六柄焉."
GK齊語01,04 桓公曰 : "成民之事若何?" 管子對曰 : "四民者, 勿使雜處, 雜處其言 , 其事易." 公曰 : "處士·農·工·商若何?" 管子對曰 : "昔聖王之處士也, 使就閒燕 ; 處工就官府 ; 處商就 井 ; 處農就田野.
GK齊語01,05 "令夫士, 萃而州處, 閒燕則父與父言義, 子與子言孝, 其事君者言敬, 其幼者言悌.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 故士之子 爲士.
GK齊語01,06 "令夫工, 萃而州處, 審其四時, 辨其功苦, 權節其用, 論比協材, 旦暮從事, 施於四方, 以飭其子弟, 相語以事, 相示以巧, 相陳以功.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 故工之子 爲工.
GK齊語01,07 "令夫商, 萃而州處, 察其四時, 而監其鄕之資, 以知其 之賈, 負·任·擔·荷, 服牛· 馬, 以周四方, 以其所有, 易其所無, 賤 貴, 旦暮從事於此, 以飭其子弟, 相語以利, 相示以賴, 相陳以知賈.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夫是, 故商之子 爲商.
GK齊語01,08 "令夫農, 萃而州處, 察其四時, 權節其用, · · ·芟, 及寒, 擊菓除田, 以待時耕 ; 及耕, 深耕而疾 之, 以待時雨 ; 時雨旣至, 挾其槍·刈· · , 以旦暮從事於田野. 脫衣就功, 首戴茅蒲, 身衣 , 霑體塗足, 暴其髮膚, 盡其四支之敏, 以從事於田野. 少而習焉, 其心安焉, 不見異物而遷焉. 是故其父兄之敎不肅而成, 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 是故農之子 爲農, 野處而不 . 其秀民之能爲士者, 必足賴也. 有司見而不以告,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GK齊語01,09 桓公曰 : "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對曰 : "制國以爲二十一鄕." 桓公曰 : "善." 管子於是制國以爲二十一鄕 : 工商之鄕六 ; 士鄕十五 ; 公帥五鄕焉, 國子帥五鄕焉, 高子帥五鄕焉. 參國起案, 以爲三官, 臣立三宰, 工立三族, 立三鄕, 澤立三虞, 山立三衡.
GK齊語01,10 桓公曰 : "吾欲從事於諸侯, 其可乎?" 管子對曰 : "未可. 國未安." 桓公曰 : "安國若何?" 管子對曰 : "修舊法, 擇其善者而業用之 ; 遂滋民, 與無財, 而敬百姓, 則國安矣." 桓公曰 : "諾." 遂修舊法, 擇其善者而業用之 ; 遂滋民, 與無財, 而敬百姓. 則國安矣, 桓公曰 : "國安矣, 其可乎?" 管子對曰 : "未可. 君若正卒伍, 修甲兵, 則大國亦將正卒伍, 修甲兵, 則難以速得志矣. 君有攻伐之器, 小國諸侯有守禦之備, 則難以速得志矣. 君若欲速得志於天下諸侯, 則事可以隱, 令可以寄政." 桓公曰 : "爲之若何?" 管子對曰 : "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桓公曰 : "善."
GK齊語01,11 管子於是制國 : 五家爲軌, 軌爲之長 ; 十軌爲里, 里有司 ; 四里爲連, 連爲之長 ; 十連爲鄕, 鄕有良人焉. 以爲軍令 : 五家爲軌, 故五人爲伍, 軌長帥之 ; 十軌爲里, 故五十人爲小戎, 里有司帥之 ; 四里爲連, 故二百爲卒, 連長帥之 ; 十連爲鄕, 故二千人爲旅, 鄕良人帥之 ; 五鄕一帥, 故萬人爲一軍, 五鄕之帥帥之. 三軍, 故有中軍之鼓, 有國子之鼓, 有高子之鼓. 春以蒐振旅, 秋以 治兵. 是故卒伍整於里, 軍旅整於郊. 內敎旣成, 令勿使遷徒. 伍之人祭祀同福, 死喪同恤, 禍災共之. 人與人相疇, 家與家相疇, 世同居, 少同遊. 故夜戰聲相聞, 足以不乖 ; 晝戰目相見, 足以相識. 其歡欣足以相死. 居同樂, 行同和, 死同哀. 是故守則同固, 戰則同彊. 君有此士也三萬人, 以方行於天下, 以誅無道, 以屛周室, 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
GK齊語02,01 正月之朝, 鄕長復事. 君親問焉, 曰 : "於子之鄕, 有居處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惠質仁·發聞於鄕里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明,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桓公又問焉, 曰 : "於子之鄕, 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賢,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桓公又問焉, 曰 : "於子之鄕, 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悌於鄕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下比.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GK齊語02,02 是故鄕長退而修德進賢, 桓公親見之, 遂使役官.
GK齊語02,03 桓公令官長期而書伐, 以告且選, 選其官之賢者而復用之, 曰 : "有人居我官, 有功休德, 惟愼端慤以待時, 使民以勸, 綏謗言, 足以補官之不善政." 桓公召而與之語, 相其質, 足以比成事, 誠可立而授之. 設之以國家之患而不 , 退問之其鄕, 以觀其所能而無大 , 升以爲上卿之贊, 謂之三選. 國子·高子退而修鄕, 鄕退而修連, 連退而修里, 里退而修軌, 軌退而修伍, 伍退而修家. 是故匹夫有善可得而擧也 ; 匹夫有不善, 可得而誅也. 政旣成, 鄕不越長, 朝不越爵, 罷士無伍, 罷女無家. 夫是, 故民皆勉爲善. 與其爲善於鄕也, 不如爲善於里 ; 與其爲善於里也, 不如爲善於家. 是故士莫敢言一朝之便, 皆有終歲之計 ; 莫敢以終歲之議, 皆有終身之功.
GK齊語02,04 桓公曰 : "伍鄙若何?" 管子對曰 : "相地而衰征, 則民不移 ; 政不旅舊, 則民不偸 ; 山澤各致其時, 則民不苟 ; 陵·阜·陸· ·井·田·疇均, 則民不憾 ; 無奪民時, 則百姓富 ; 牲不略, 則牛羊遂."
GK齊語02,05 桓公曰 : "定民之居若何?" 管子對曰 : "制鄙. 三十家爲邑, 邑有司 ; 十邑爲卒, 卒有卒帥 ; 十卒爲鄕, 鄕有鄕帥 ; 三鄕爲縣, 縣有縣帥 ; 十縣爲屬, 屬有大夫. 五屬, 故立五大夫, 各使治一屬焉 ; 立五正, 各使聽一屬焉. 是故正之政聽屬, 牧政聽縣, 下政聽鄕." 桓公曰 : "各保治爾所, 無或淫怠而不聽治者."
GK齊語03,01 正月之朝, 五屬大夫復事. 桓公擇是寡功者而 之, 曰 : "制地·分民如一, 何故獨寡功? 敎不善則政不治, 一再則宥, 三則不赦.
GK齊語03,02 桓公又親問焉, 曰 : "於子之屬, 有居處爲義好學·慈孝於父母·聰慧質仁·發聞於鄕里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明,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桓公又問焉, 曰 : "於子之屬, 有拳勇股肱之力秀出於衆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蔽賢,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GK齊語03,03 桓公又問焉, 曰 : "於子之屬, 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悌於鄕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 有則以告. 有而不以告, 謂之下比, 其罪五." 有司已於事而竣.
GK齊語03,04 五屬大夫於是退而修屬, 屬退而修縣, 縣退而修鄕, 鄕退而修卒, 卒退而修邑, 邑退而修家.
GK齊語03,05 是故匹夫有善, 可得而擧也 ; 匹夫有不善, 可得而誅也. 政旣成矣, 以守則固, 以征則彊.
GK齊語04,01 桓公曰 : "吾欲從事於諸侯, 其可乎?" 管子對曰 : "未可. 國未吾親也. 君欲從事於天下諸侯, 則親 國." 桓公曰 : "若何?" 管子對曰 : "審吾疆 , 而反其侵地 ; 正其封疆, 無受其資 ; 而重爲之皮幣, 以驟聘眺於諸侯, 以安四 , 則四 之國親我矣. 爲遊士八十人, 奉之以車馬·衣 , 多其資幣, 使周遊於四方, 以號召天下賢士. 皮幣玩好, 使民 之四方, 以監其上下之所好, 擇其淫亂者而先征之."
GK齊語05,01 桓公問曰 : "夫軍令則寄諸內政矣, 齊國寡甲兵, 爲之若何?" 管子對曰 : "輕過而移諸甲兵." 桓公曰 : "爲之若何?" 管子對曰 : "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 輕罪贖以*궤盾一戟, 小罪 以金分, 宥閒罪. 索訟者三禁而不可上下, 坐成以束矢. 美金以鑄劍戟, 試諸狗馬 ; 惡金以鑄 ·夷·斤· , 試諸壤土." 甲兵大足.
GK齊語06,01 桓公曰 : "吾欲南伐, 何主?" 管子對曰 : "以魯爲主. 反其侵地棠·潛, 使海於有蔽, 渠 於有渚, 環山於有牢." 桓公曰 : "吾欲西伐, 何主?" 管子對曰 : "以衛爲主. 反其侵地臺·原·姑與漆里, 使海於有蔽, 渠 於有渚, 環山於有牢." 桓公曰 : "吾欲北伐, 何主?" 管子對曰 : "以燕爲主. 反其侵地柴夫·吠狗, 使海於有蔽, 渠 於有渚, 環山於有牢."
GK齊語06,02 四 大親, 旣反侵地, 正其封疆地南至於 陰, 西至於濟, 北至於河, 東至於紀 , 有革車八百乘. 擇天下之甚淫亂者而先征之.
GK齊語06,03 卽位數年, 東南多有淫亂者, 菜· ·徐夷·吳·越, 一戰帥服三十一國. 遂南征伐楚. 濟汝, 踰方城, 望汶山, 使貢絲於周而反. 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 遂北伐山戎, 令支·斬孤竹而南歸. 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 與諸侯飭牲爲載, 以約誓於上下庶神, 與諸侯戮力同心. 西征攘白狄之地, 至於西河, 方舟設 , 乘 濟河, 至於石枕. 懸車束馬, 踰太行與 耳之溪拘夏, 西服流沙·西吳. 南城於周, 反 於絳. 嶽濱諸侯莫敢不來服, 而大朝諸侯於陽穀, 兵車之屬六, 乘車之會三, 諸侯甲不解 , 兵不解 , 無弓. 隱武事, 行文道, 帥諸侯而朝天子.
GK齊語06,04 葵丘之會, 天子使宰孔致 於桓公, 曰 : "余一人之命有事於文武, 使孔致 ." 且有後命曰 : "以爾自卑勞, 實謂爾伯舅, 無下拜." 桓公召管子而謀, 管子對曰 : "爲君不君, 爲臣不臣, 亂之本也." 桓公懼, 出見客曰 : "天威不違顔咫尺, 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 '爾無下拜' , 恐隕越於下, 以爲天子羞." 遂下拜, 升受命. 賞服大輅, 龍旗九旒, 渠門赤 , 諸侯稱順矣.
GK齊語07,01 桓公憂天下諸侯. 魯有夫人·慶父之亂, 二君弑死, 國絶無嗣. 桓公聞之, 使高子存之. 狄人攻邢, 桓公築夷儀以封之, 男女不淫, 牛馬選具. 狄人攻衛, 衛人出廬于曹, 桓公城楚丘以封之. 其畜散而無育, 桓公與之繫馬三百. 天下諸侯稱仁焉. 於是天下諸侯知桓公之非爲已動也, 是故諸侯歸之.
GK齊語07,02 桓公知諸侯之歸己也, 故使輕其幣而重其禮. 故天下諸侯罷馬以爲幣, 縷 以爲奉, 鹿皮四分 ; 諸侯之使垂 而入, *륜載而發. 故拘之利, 結之以信, 示之以武, 故天下小國諸侯旣許桓公, 莫之敢背, 就其利而信其仁·畏其武. 桓公知天下諸侯多與己也, 故又大施忠焉. 可爲動者爲之動, 可爲謀者爲之謀, 軍譚, 遂而不有也, 諸侯稱寬. 通齊國之魚鹽于東萊, 使關 幾而不征, 以爲諸侯利, 諸侯稱廣焉. 築葵 ·晏負夏領釜丘, 以禦戎·狄之地, 所以禁暴於諸侯也 ; 築五鹿·中牟·蓋與·牡丘, 以衛諸夏之地, 所以示權於中國也. 敎大成, 定三革, 隱五刃, 朝服以濟河而無 焉, 文事勝矣.
GK齊語07,03 是故大國慙 , 小國附協. 唯能用管夷吾·寧戚· 朋·賓胥無·鮑叔牙之屬而伯功立.
<卷七 晉語一>
GK晉一01,01 武公伐翼, 殺哀侯, 止欒共子曰 : "苟無死, 吾以子見天子, 令子爲上卿, 制晉國之政." 辭曰 : "成聞之 : '民生於三, 事之如一.' 父生之, 師敎之, 君食之. 非父不生, 非食不長, 非敎不知, 生之族也, 故壹事之. 唯其所在, 則致死焉. 報生以死, 報賜以力, 人之道也. 臣敢以私利廢人之道, 君何以訓矣? 且君知成之從也, 未知其待於曲沃也. 從君而貳, 君焉用之?" 遂鬪而死.
GK晉一02,01 獻公卜伐驪戎, 史蘇占之, 曰 : "勝而不吉." 公曰 : "何謂也?" 對曰 : "遇兆, 挾以銜骨, 齒牙爲猾, 戎·夏交 . 交 , 是交勝也, 臣故云. 且懼有口, 民, 國移心焉." 公曰 : "何口之有! 口在寡人, 寡人弗受, 誰敢興之?" 對曰 : "苟可以 , 其入也, 必甘受, 逞而不知, 胡可壅也?" 公弗聽, 遂伐驪戎, 克之. 獲驪姬以歸, 有寵, 立以爲夫人. 公飮大夫酒, 令司正實爵與史蘇, 曰 : "飮而無肴. 夫驪戎之役, 女曰 '勝而不吉' , 故賞女以爵, 罰女以無肴. 克國得妃, 其有吉孰大焉!" 史蘇卒爵, 再拜稽首曰 : "兆有之, 臣不敢蔽. 蔽兆之紀, 失臣之官, 有二罪焉, 何以事君? 大罰將及, 不唯無肴. 抑君亦樂其吉而備其凶, 凶之無有, 備之何害? 若其有凶, 備之爲 . 臣之不信, 國之福也, 何敢憚罰!" 飮酒出, 史蘇告大夫曰 : "有男戎必有女戎. 若晉以男戎勝戎, 而戎必以女戎勝晉, 其若之何!" 里克曰 : "何如?" 史蘇曰 : "昔夏桀伐有施, 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妹喜有寵, 於是乎與伊尹比而亡夏. 殷辛伐有蘇, 有蘇氏以 己女焉, 己有寵, 於是乎與膠 比而亡殷. 周幽王伐有褒, 褒人以褒 女焉, 褒 有寵, 生伯服, 於是乎與 石甫比, 逐太子宜臼, 而立伯服. 太子出奔申, 申人· 人召西戎以伐周, 周於是乎亡. 今晉寡德而安 女, 又增其寵, 雖當三季之王, 亦不可乎? 且其兆云 : '挾以銜骨, 齒牙爲猾.' 我卜伐驪, 龜往離散以應我. 夫若是, 賊之兆也, 非吾宅也, 離則有之. 不跨其國, 可謂挾乎? 不得其君, 能銜骨乎? 若跨其國而得其君, 雖逢齒牙, 以猾其中, 誰云不從? 諸夏從戎, 非敗而何? 從政者不可以不戒, 亡無日矣!"
GK晉一02,02 郭偃曰 : "夫三季王之亡也宜. 民之主也, 縱惑不 , 肆侈不違, 流志而行, 無所不 , 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今晉國之方, 偏侯也. 其土又小, 大國在側, 雖欲縱惑, 未獲專也. 大家· 國將師保之, 多而驟立, 不其集亡. 雖驟立, 不過五矣. 且夫口, 三五之門也, 是以讒口之亂, 不過三五. 且夫挾, 小 也. 可以小 , 而不能喪國. 當之者 焉, 於晉何害? 雖謂之挾, 而猾以齒牙, 口弗堪也, 其與幾何? 晉國懼則甚矣, 亡猶未也. 商之衰也, 其銘有之曰 : ' 之德, 不足就也, 不可以矜, 而祇取憂也. 之食, 不足 也, 不能爲膏. 而祇罹咎也.' 雖驪之亂, 其罹咎而已, 其何能服? 吾聞以亂得聚者, 非謀不卒時, 非人不免難, 非禮不終年, 非義不盡齒, 非德不及世, 非天不離數. 今不據其安, 不可謂能謀 ; 行之以齒牙, 不可謂得人 ; 廢國而向己, 不可謂禮 ; 不度而迂求, 不可謂義 ; 以寵賈怨, 不可謂德 ; 少族而多敵, 不可謂天. 德義不行, 禮義不則, 棄人失謀, 天亦不贊. 吾觀君夫人也, 若爲亂, 其猶隷農也, 雖獲沃田而勤易之, 將不克饗, 爲人而已."
GK晉一02,03 士蔿曰 : "誡莫如豫, 豫而後給. 夫子誡之, 抑二大夫之言, 其皆有焉."
GK晉一02,04 旣, 驪姬不克, 晉正於秦, 五立而後平.
GK晉一03,01 獻公伐驪戎, 克之, 滅驪子, 獲驪姬以歸, 立以爲夫人, 生奚齊. 其 生卓子. 驪姬請使申生主曲沃以速懸, 重耳處蒲城, 夷吾處屈, 奚齊處絳, 以儆無辱之故. 公許之.
GK晉一03,02 史蘇朝, 告大夫曰 : "二三大夫其戒之乎, 亂本生矣! 日, 君以驪姬爲夫人, 民之疾心固皆至矣. 昔者之伐也, 興百姓以爲百姓也, 是以民能欣之, 故莫不盡忠極勞以致死也. 今君起百姓以自封也, 民外不得其利, 而內惡其貪, 則上下旣有判矣 ; 然而又生男, 其天道也? 天彊其毒, 民疾其態, 其亂生哉! 吾聞君子好好而惡惡, 樂樂而安安, 是以能有常. 伐木不自其本, 必復生 ; 塞水不自其源, 必復流 ; 滅禍不自其基, 必復亂. 今君滅其父而畜其子, 禍之基也. 畜其子, 又從其欲, 子思報父之 而信其欲, 雖好色, 必惡心, 不可謂好. 好其色, 必授之情. 彼得其情以厚其欲, 從其惡心, 必敗國, 且深亂. 亂必自女戎, 三代皆然."
GK晉一03,03 驪姬果作難, 殺太子而逐二公子. 君子曰 : "知難本矣."
GK晉一04,01 驪姬生奚齊, 其 生卓子. 公將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齊. 里克·丕鄭·荀息相見, 里克曰 : "夫史蘇之言將及矣! 其若之何?" 荀息曰 : "吾聞事君者, 竭力以役事, 不聞違命. 君立臣從, 何貳之有?" 丕鄭曰 : "吾聞事君者, 從其義, 不阿其惑. 惑則誤民, 民誤失德, 是棄民也.
GK晉一04,02 民之有君, 以治義也. 義以生利, 利以 民, 若之何其民之與處而棄之也? 必立太子." 里克曰 : "我不 , 雖不識義, 亦不阿惑, 吾其靜也." 三大夫乃別.
GK晉一04,03 蒸於武公, 公稱疾不與, 使奚齊 事. 猛足乃言於太子曰 : "伯氏不出, 奚齊在廟, 子 圖乎?" 太子曰 : "吾聞之羊舌大夫曰 : '事君以敬, 事父以孝.' 受命不遷爲敬, 敬順所安爲孝. 棄命不敬, 作令不孝, 又何圖焉? 且夫閒父之愛而嘉其 , 有不忠焉 ; 廢人以自成, 有不貞焉. 孝·敬·忠·貞, 君父之所安也. 棄安而圖, 遠於孝矣, 吾其止也."
GK晉一05,01 獻公田, 見翟 之 , 歸寢不寐. 叔虎朝, 公語之. 對曰 : "牀第之不安邪? 抑驪姬之不存側邪?" 公辭焉. 出遇士蔿, 曰 : "今夕君寢不寐, 必爲翟 也. 夫翟 之君, 好專利而不忌, 其臣競諂以求媚, 其進者壅塞, 其退者拒違. 其上貪以忍, 其下偸以幸, 有縱君而無諫臣, 有冒上而無忠下. 君臣上下各 其私, 以縱其回, 民各有心, 而無所據依. 以是處國, 不亦難乎! 君若伐之, 可克也. 吾不言, 子必言之." 士蔿以告, 公悅, 乃伐翟 .
GK晉一05,02 叔虎將乘城, 其徒曰 : "棄政而役, 非其任也." 叔虎曰 : "旣無老謀, 而又無壯事, 何以事君?" 被羽先升, 遂克之.
GK晉一06,01 公之優曰施, 通於驪姬. 驪姬問焉, 曰 : "吾欲作大事, 而難三公子之徒, 如何?" 對曰 : "蚤處之, 使知其極. 夫人知極, 鮮有慢心 ; 雖其慢, 乃易殘也." 驪姬曰 : "吾欲爲難, 安始而可?" 優施曰 : "必於申生. 其爲人也, 小心精 , 而大志重, 又不忍人. 精 易辱, 重 可疾, 不忍人, 必自忍也. 辱之近行." 驪姬曰 : "重, 無乃難遷乎?" 優施曰 : "知辱可辱, 可辱遷重 ; 若不知辱, 亦必不知固秉常矣. 今子內固而外寵, 且善否莫不信. 若外 善而內辱之, 無不遷矣. 且吾聞之 : 甚精必愚. 精爲易辱, 愚不知避難. 雖欲無遷, 其得之乎?" 是故先施讒於申生.
GK晉一06,02 驪姬賂二五, 使言於公曰 : "夫曲沃, 君之宗也 ; 蒲與二屈, 君之疆也, 不可以無主. 宗邑無主, 則民不威 ; 疆 無主, 則啓戎心. 戎之生心, 民慢其政, 國之患也. 若使太子主曲沃, 而二公子主蒲與屈, 乃可以威民而懼戎, 且旌君伐." 使俱曰 : "狄之廣莫, 於晉爲都. 晉之啓土, 不亦宣乎?" 公說, 乃城曲沃, 太子處焉 ; 又城蒲, 公子重耳處焉 ; 又城二屈, 公子夷吾處焉. 驪姬旣遠太子, 乃生之言, 太子由是得罪
GK晉一07,01 十六年, 公作二軍, 公將上軍, 太子申生將下軍以伐 .
GK晉一07,02 師未出, 士蔿言於諸大夫曰 : "夫太子, 君之貳也. 恭以俟嗣, 何官之有? 今君分之土而官之, 是左之也. 吾將諫以觀之." 乃言於公曰 : "夫太子, 君之貳也, 而帥下軍, 無乃不可乎?" 公曰: "寡人在上, 申生在下, 不亦可乎?" 士蔿對曰 : "下不可以貳上." 公曰 : "何故?" 對曰 : "貳若體焉, 上下左右, 以相心目, 用而不倦, 身之利也. 上貳代擧, 下貳代履, 周旋變動, 以役心目, 故能治事, 以制百物. 若下攝上, 與上攝下, 周旋不動, 以違心目, 其反爲物用也, 何事能治? 故古之爲軍也, 軍有左右, 闕從補之, 成而不知, 是以寡敗. 若以下貳上, 闕而變, 敗, 弗能補也. 變非聲章, 弗能移也. 聲章過數則有 , 有 則敵入, 敵入而凶, 救敗不暇, 誰能退敵? 敵之如志, 國之憂也. 可以陵小, 難以征國. 君其圖之!" 公曰 : "寡人有子而制焉, 非子之憂也." 對曰 : "太子, 國之棟也. 棟成乃制之, 不亦危乎?" 公曰 "輕其所任, 雖危何害?"
GK晉一07,03 士蔿出語人曰 : "太子不得立矣, 改其制而不患其難, 輕其任而不憂其危, 君有異心, 又焉得立? 行之克也, 將以害之 ; 若其不克, 其因以罪之. 雖克與否, 無以避罪. 與其勤而不入, 不如逃之. 君得其欲, 太子遠死, 且有令名爲吳太伯, 不亦可乎?" 太子聞之, 曰 : "子輿之爲我謀, 忠矣. 然吾聞之 : 爲人子者, 患不從, 不患無名 ; 爲人臣者, 患不勤, 不患無祿. 今我不才而得勤與從, 又何求焉? 焉能及吳太伯乎?" 太子遂行. 克 而反, 讒言彌興.
GK晉一08,01 優施敎驪姬夜半而泣謂公曰 : "吾聞申生甚好仁而彊, 甚寬惠而慈於民, 皆有所行之. 今謂君惑於我, 必亂國. 無乃以國故而行彊於君. 君未終命而不歿, 君其若之何? 殺我, 無以一妾亂百姓!"
GK晉一08,02 公曰 : "夫豈惠其民而不惠於其父乎?" 驪姬曰 : "妾亦懼矣. 吾聞之外人言曰 : "爲仁與爲國不同. 爲仁者, 愛親之謂仁 ; 爲國者, 利國之謂仁. 故長民者無親, 衆以爲親. 苟利衆而百姓和, 豈能憚君? 以衆故不敢愛親, 衆 厚之, 彼將惡始而美終, 以晩蓋者也. 凡民利是生, 殺君而厚利衆, 衆孰沮之? 殺親無惡於人, 人孰去之? 苟交利而得寵, 志行而衆悅, 欲其甚矣, 孰不惑焉, 雖欲愛君, 惑不釋也. 今夫以君爲紂, 若紂有良子, 而先喪紂, 無章其惡而厚其敗. 鈞之死也, 無必假手於武王, 而其世不廢, 祀至於今, 吾豈知紂之善否哉? 君欲勿恤, 其可乎? 若大難至而恤之, 其何及矣!" 君懼, 曰 : "若何而可?" 驪姬曰 : "君 老而授之政! 彼得政而行其欲, 得其所索, 乃得釋君.
GK晉一08,03 且君其圖之, 自桓叔以來, 孰能愛親? 唯無親, 故能兼翼." 公曰 : "不可與政. 我以武與威, 是以臨諸侯. 未歿而亡政, 不可謂武 ; 有子而弗勝, 不可謂威. 我授之政, 諸侯必絶 ; 能絶於我, 必能害我. 失政而害國, 不可忍也. 爾勿憂, 吾將圖之."
GK晉一08,04 驪姬曰 : "以皐落狄之朝夕苛我邊鄙, 使無日以牧田野, 君之倉 固不實, 又恐削封疆. 君 使之伐狄, 以觀其果於衆也, 與衆之信輯睦焉. 若不勝狄, 雖濟其罪, 可也 ; 若勝狄, 則善用衆矣, 求必益廣, 乃可厚圖也. 且夫勝狄, 諸侯驚懼, 吾邊鄙不儆, 倉 盈, 四 服, 封疆信, 君得其賴, 又知可否, 其利多矣. 君其圖之!" 公說.
GK晉一08,05 是故使申生伐東山, 衣之偏 之衣, 佩之以金 . 僕人贊聞之, 曰 : "太子殆哉! 君賜之奇, 奇生怪, 怪生無常, 無常生不立, 使之出征, 先以觀之, 故告之以離心, 而示之以堅忍之權, 則必惡其心害其身矣. 惡其心, 必內險之 ; 害其身, 必外危之. 危自中起, 難哉! 且是衣也, 狂夫阻之衣也. 其言曰 : '盡敵而反.' 雖盡敵, 其若內讒何!"
GK晉一08,06 申生勝狄而反, 讒言作於中. 君子曰 : "知微."
GK晉一09,01 十七年冬, 公使太子伐東山. 里克諫曰 : "臣聞皐落氏將戰, 君其釋申生也!" 公曰 : "行也!" 里克對曰 : "非也. 君行, 太子居, 以監國也 ; 君行, 太子從, 以撫軍也. 今君居, 太子行, 未有此也." 公曰 : "非子之所知也. 寡人聞之, 立太子之道三 : 身鈞以年, 年同以愛, 愛疑決之以卜·筮. 子無謀吾父子之閒, 吾以此觀之." 公不說.
GK晉一09,02 里克退, 見太子. 太子曰 : "君賜我以偏衣·金 何也?" 里克曰 : "孺子懼乎? 衣躬之偏, 而握金 , 令不偸矣. 孺子何懼! 夫爲人子者, 懼不孝, 不懼不得, 且吾聞之曰 : '敬賢於請.' 孺子勉之乎!" 君子曰 : "善處父子之閒矣."
GK晉一09,03 太子遂行, 狐突御戎, 先友爲右, 衣偏之衣而佩金 . 出而告先友曰 : "君與我此, 何也?" 先友曰 : "中分而金 之權, 在此行也. 孺子勉之乎! 狐突歎曰 : 以 衣純, 而 之以金銑者, 寒之甚矣, 胡可恃也? 雖勉之, 狄可盡乎?" 先友曰 : "衣躬之偏, 握兵之要, 在此行也, 勉之而已矣. 偏躬無慝, 兵要遠災, 親以無災, 又何患焉?"
GK晉一09,04 至於稷桑, 狄人出逆, 申生欲戰. 狐突諫曰 : "不可! 突聞之 : 國君好艾, 大夫殆 ; 好內, 適子殆, 社稷危. 若惠於父而遠於死, 惠於衆而利社稷, 其可以圖之乎? 其危身於狄以起讒於內也?" 申生曰 : "不可. 君之使我, 非歡也, 抑欲測吾心也. 是故賜我奇服, 而告我權, 又有甘言焉. 言之大甘, 其中必苦. 在中矣, 君故生心. 雖蝎 , 焉避之? 不若戰也. 不戰而反, 我罪滋厚 ; 我戰死, 猶有令名焉."
GK晉一09,05 果敗狄於稷桑而反. 讒言益起, 狐突杜門不出. 君子曰 : "善深謀也."
<卷八 晉語二>
GK晉二01,01 反自稷桑, 處五年, 驪姬謂公曰 : "吾聞申生之謀愈深. 日, 吾固告君曰得衆, 衆不利, 焉能勝狄? 今矜狄之善, 其志益廣. 狐突不順, 故不出. 吾聞之, 申生甚好信而彊, 又失言於衆矣, 雖欲有退, 衆將責焉. 言不可食, 衆不可 , 是以深謀. 君若不圖, 難將至矣!" 公曰 : "吾不忘也, 抑未有以致罪焉."
GK晉二01,02 驪姬告優施曰 : "君旣許我殺太子而立奚齊矣, 吾難里克, 奈何?" 優施曰 : "吾來里克, 一日而已. 子爲我具特羊之饗, 吾以從之飮酒. 我優也, 言 無郵." 驪姬許諾, 乃具, 使優施飮里克酒. 中飮, 優施起舞, 謂里克妻曰 : "主孟 我, 我敎 暇豫事君." 乃歌曰 : "暇豫之吾吾, 不如鳥烏. 人皆集於苑, 己獨集於枯." 里克笑曰 : "何謂苑? 何謂枯?" 優施曰 : "其母爲夫人, 其子爲君, 可不謂苑乎? 其母旣死, 其子又有謗, 可不謂枯乎? 枯且有傷."
GK晉二01,03 優施出, 里克 奠, 不餐而寢. 夜半, 召優施, 曰 : " 而言戱乎? 抑有所聞之乎?" 曰 : "然. 君旣許驪姬殺太子而立奚齊, 謀旣成矣." 里克曰 : "吾秉君以殺太子, 吾不忍. 通復故交, 吾不敢. 中立, 其免乎?" 優施曰 : "免."
GK晉二01,04 旦, 而里克見丕鄭, 曰 : "夫史蘇之言將及矣! 優施告我, 君謀成矣, 將立奚齊." 丕鄭曰 : "子謂何?" 曰 : "吾對以中立." 丕鄭曰 : "惜也! 不如曰不信以疏之, 亦固太子以 之, 多爲之故, 以變其志. 志少疏, 乃可閒也. 今子曰中立, 固其謀也, 彼有成矣, 難以得閒." 里克曰 : "往言不可及也, 且人中心唯無忌之, 何可敗也! 子將如何?" 丕鄭曰 : "我無心. 是故事君者, 君爲我心, 制不在我." 里克曰 : "弑君以爲廉, 長廉以驕心, 因驕以制人家, 吾不敢. 抑撓志以從君, 爲廢人以自利也, 利方以求成人, 吾不能. 將伏也!" 明日, 稱疾不朝. 三旬, 難乃成.
GK晉二01,05 驪姬以君命命申生曰 : "今夕君夢齊姜, 必速祠而歸福." 申生許諾, 乃祭于曲沃, 歸福于絳. 公田, 驪姬受福, 乃置 于酒, 置 于肉. 公至, 召申生獻, 公祭之地, 地墳. 申生恐而出. 驪姬與犬肉, 犬斃 ; 飮小臣酒, 亦斃. 公命殺杜原款. 申生奔新城. 杜原款將死, 使小臣 告于申生, 曰 : "款也不才, 寡智不敏, 不能敎導, 以至於死. 不能深知君之心度, 棄寵求廣土而竄伏焉 ; 小心 介, 不敢行也. 是以言至而無所訟之也, 故陷於大難, 乃逮于讒. 然款也, 不敢愛死, 唯與讒人鈞是惡也. 吾聞君子不去情, 不反讒, 讒行身死可也, 猶有令名焉. 死不遷情, 彊也 ; 守情說父, 孝也 ; 殺身以成志, 仁也 ; 死不忘君, 敬也. 孺子勉之! 死必遺愛, 死, 民之思, 不亦可乎?" 申生許諾.
GK晉二01,06 人謂申生曰 : "非子之罪, 何不去乎?" 申生曰 : "不可. 去而罪釋, 必歸於君, 是怨君也. 章父之惡, 取笑諸侯, 吾誰鄕而入? 內困於父母, 外困於諸侯, 是重困也. 棄君去罪, 是逃死也. 吾聞之 : '仁不怨君, 智不重困, 勇不逃死.' 若罪不釋, 去而必重. 去而罪重, 不智. 逃死而怨君, 不仁. 有罪不死, 無勇. 去而厚怨, 惡不可重, 死不可避, 吾將伏以俟命."
GK晉二01,07 驪姬見申生而哭之, 曰 : "有父忍之, 國人乎? 忍父而求好人, 人孰好之? 殺父以求利人, 人孰利之? 皆民之所惡也, 難以長生!" 驪姬退, 申生乃雉經于新城之廟. 將死, 乃使猛足言於狐突曰 : "申生有罪, 不聽伯氏, 以至於死. 申生不敢愛其死, 雖然, 吾君老矣, 國家多難, 伯氏不出, 奈吾君何? 伯氏苟出而圖吾君, 申生受賜以至於死, 雖死何悔!" 是以諡爲共君.
GK晉二01,08 驪姬旣殺太子申生, 又 二公子曰 : "重耳·夷吾與知共君之事." 公令 楚刺重耳, 重耳逃于狄 ; 令賈華刺夷吾, 夷吾逃于梁. 盡逐 公子, 乃立奚齊焉. 始爲令, 國無公族焉.
GK晉二02,01 二十二年, 公子重耳出亡, 及柏穀, 卜適齊·楚. 狐偃曰 : "無卜焉. 夫齊·楚道遠而望大, 不可以困往. 道遠難通, 望大難走, 困往多悔. 困且多悔, 不可以走望. 若以偃之慮, 其狄乎? 夫狄近晉而不通, 愚陋而多怨, 走之易達. 不通可以竄惡, 多怨可與共憂. 今若休憂於狄, 以觀晉國, 且以監諸侯之爲, 其無不成." 乃遂之狄. 處一年, 公子夷吾亦出奔, 曰 : " 從吾兄竄於狄乎?" 冀芮曰 : "不可. 後出同走, 不免於罪. 且夫偕出偕入難, 聚居異情惡, 不若走梁. 梁近於秦, 秦親吾君. 吾君老矣, 子往, 驪姬懼, 必援於秦. 以吾存也, 且必告悔, 是吾免也." 乃遂之梁. 居二年, 驪姬使奄楚以環釋言. 四年, 復爲君.
GK晉二03,01 公夢在廟, 有神人面白毛, 虎爪, 執鉞立於西阿, 公懼而走. 神曰 : "無走! 帝命曰 : '使晉襲於爾門.' " 公拜稽首. 覺, 召史 占之, 對曰 : "如君之言, 則 收也. 天之刑神也. 天事官成." 公使囚之, 且使國人賀夢.
GK晉二03,02 舟之僑告諸其族曰 : "衆謂 不久, 吾乃今知之. 君不度而賀大國之襲於己也, 何 ? 吾聞之曰 : '大國道, 小國襲焉, 曰服 ; 小國傲, 大國襲焉, 曰誅.' 民疾君之侈也, 是以遂於逆命. 今嘉其夢侈必展, 是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 民疾其態, 天又 之 ; 大國來誅, 出令而逆 ; 宗國旣卑, 諸侯遠己. 內外無親, 其誰云救之? 吾不忍俟也!" 將行, 以其族適晉. 六年, 乃亡.
GK晉二04,01 伐 之役, 師出虞. 宮之奇諫而不聽, 出, 謂其子曰 : "虞將亡矣! 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闇以應外謂之忠, 定身以行謂之信. 今君施其所惡於人, 闇不除矣 ; 以賄滅親, 身不定矣. 夫國非忠不立, 非信不固. 旣不忠信, 而留外寇, 寇知其 而歸圖焉. 已自拔其本矣, 何以能久? 吾不去, 懼及焉! 以其 適西山.
GK晉二04,02 三月, 虞乃亡.
GK晉二05,01 獻公問於卜偃曰 : "攻 何月也?" 對曰 : "童謠有之曰 : '丙之晨, 龍尾伏辰, 均服振振, 取 之 . 之賁賁, 天策焞焞, 火中成軍, 公其奔.' 火中而旦, 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GK晉二06,01 葵丘之會, 獻公將如會, 遇宰周公, 曰 : "君可無會也. 夫齊侯好示, 務施與力, 而不務德, 故輕致諸侯而重遣之, 使至者勸而叛者慕. 懷之以典言, 薄其要結而厚德之, 以示之信. 三屬諸侯, 存亡國三, 以示之施. 是以北伐山戎, 南伐楚, 西爲此會也. 譬之如室, 旣鎭其 矣, 又何加焉? 吾聞之, 惠難 也, 施難報也. 不 不報, 卒於怨 . 夫齊侯將施惠如出責, 是之不果奉, 而暇晉是皇? 雖後之會, 將在東矣. 君無懼矣, 其有勤也!" 公乃還.
GK晉二07,01 宰孔謂其御曰 : "晉侯將死矣! 景 以爲城, 而汾·河·涑·澮以爲渠, 戎·狄之民實環之. 汪是土也, 苟違其違, 誰能懼之! 今晉侯不量齊德之 否, 不度諸侯之勢, 釋其閉修, 而輕於行道, 失其心矣. 君子失心, 鮮不夭昏."
GK晉二07,02 是歲也, 獻公卒. 八年, 爲淮之會. 桓公在殯, 宋人伐之.
GK晉二08,01 二十六年, 獻公卒. 里克將殺奚齊, 先告荀息曰 : "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 子將如何?" 荀息曰 : "死吾君而殺其孤, 吾有死而已, 吾蔑從之矣!" 里克曰 : "子死, 孺子立, 不亦可乎? 子死, 孺子廢, 焉用死? 荀息曰 : "昔君問臣事君於我, 我對以忠貞. 君曰 : '何謂也?' 我對曰 : '可以利公室, 力有所能, 無不爲, 忠也. 葬死者, 養生者, 死人復生不悔, 生人不 , 貞也.' 吾言旣往矣, 豈能欲行吾言而又愛吾身乎? 雖死, 焉避之?"
GK晉二08,02 里克告丕鄭曰 : "三公子之徒將殺孺子, 子將何如?" 丕鄭曰 : "荀息謂何?" 荀息曰 :"死之." 丕鄭曰 : "子勉之. 夫二國士之所圖, 無不遂也. 我爲子行之. 子帥七輿大夫以待我, 我使狄以動之, 援秦以搖之. 立其薄者可以得重賂, 厚者可使無入. 國, 誰之國也!" 里克曰 : "不可. 克聞之, 夫義者, 利之足也 ; 貪者, 怨之本也. 廢義則利不立, 厚貪則怨生. 夫孺子豈獲罪於民? 將以驪姬之惑蠱君而誣國人, 讒 公子而奪之利, 使君迷亂, 信而亡之, 殺無罪以爲諸侯笑, 使百姓莫不有藏惡於其心中, 恐其如壅大川, 潰而不可救禦也. 是故將殺奚齊而立子之在外者, 以定民 憂, 於諸侯且爲援, 庶幾曰諸侯義而撫之, 百姓欣而奉之, 國可以固. 今殺君而賴其富, 貪且反義. 貪則民怨, 反義則富不爲賴. 賴富而民怨, 亂國而身殆, 懼爲諸侯載, 不可常也." 丕鄭許諾. 於是殺奚齊·卓子及驪姬, 而請君於秦.
GK晉二08,03 旣殺奚齊, 荀息將死之. 人曰 : "不如立其弟而輔之." 荀息立卓子. 里克又殺卓子, 荀息死之. 君子曰 : "不食其言矣." 旣殺奚齊·卓子, 里克及丕鄭使屠岸夷告公子重耳於狄, 曰 : "國亂民擾, 得國在亂, 治民在擾, 子 入乎? 吾請爲子鉥." 重耳告舅犯曰 : "里克欲納我." 舅犯曰 : "不可. 夫堅樹在始, 始不固本, 終必槁落. 夫長國者, 唯知哀樂喜怒之節, 是以導民. 不哀喪而求國, 難 ; 因亂以入, 殆. 以喪得國, 則必樂喪, 樂喪必哀生. 因亂以入, 則必喜亂, 喜亂必怠德. 是哀樂喜怒之節易也, 何以導民? 民不我導, 誰長?" 重耳曰 : "非喪誰代? 非亂誰納我?" 舅犯曰 : "偃也聞之, 喪亂有小大. 大喪, 大亂之剡也, 不可犯也. 父母死爲大喪, 讒在兄弟爲大亂. 今適當之, 是故難." 公子重耳出見使者, 曰 : "子惠顧亡人重耳, 父生不得供備 掃之臣, 死又不敢 喪以重其罪, 且辱大夫, 敢辭. 夫固國者, 在親衆而善 , 在因民而順之. 苟衆所利, 國所立, 大夫其從之, 重耳之敢違."
GK晉二08,04 呂甥及 稱亦使薄城午告公子夷吾于梁, 曰 : "子厚賂秦人以求入, 吾主子." 夷吾告冀芮曰 : "呂甥欲納我." 冀芮曰 : "子勉之. 國亂民擾, 大夫無常, 不可失也. 非亂何入? 非危何安? 幸苟君之子, 唯其索之也, 方亂以擾, 孰適禦我? 大夫無常, 苟衆所置, 孰能勿從? 子 盡國以賂外內, 無愛虛以求入, 旣入而後圖聚." 公子夷吾出見使者, 再拜稽首, 許諾.
GK晉二08,05 呂甥出告大夫曰 : "君死自立則不敢, 久則恐諸侯之謀, 徑召君於外也, 則民各有心, 恐厚亂, 請君於秦乎?" 大夫許諾. 乃使梁由靡告於秦穆公曰 : "天降禍於晉國, 讒言繁興, 延及寡君之紹續昆裔, 隱悼播越, 托在草莽, 未所所依. 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 喪亂幷臻. 以君之靈, 鬼神降衷, 罪人克伏其辜, 臣莫敢寧處, 將待君命. 君若惠顧社稷, 不忘先君之好, 辱收其逋遷裔胄而建立之, 以主其祭祀, 且鎭撫其國家及其民人, 雖四 諸侯之聞之也, 其誰不儆懼於君之威, 而欣喜於君之德? 終君之重愛, 受君之重 , 而 臣受其大德, 晉國其誰非君之 隷臣也?"
GK晉二08,06 秦穆公許諾. 反使者, 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枝, 曰 : "夫晉國之亂, 吾誰使先, 若夫二公子而立之, 以爲朝夕之急?" 大夫子明曰 : "君使 也. 敏且知禮, 敬以知微. 敏能竄謀, 知禮可使 ; 敬不墜命, 微知可否. 君其使之."
GK晉二08,07 乃使公子 弔公子重耳於狄, 曰 : "寡君使 弔公子之憂, 又重之以喪. 寡人聞之, 得國常於喪, 失國常於喪. 時不可失, 喪不可久, 公子其圖之!" 重耳告舅犯. 舅犯曰 : "不可. 亡人無親, 信仁以爲親, 是故置之者不殆. 父死在堂而求利, 人孰仁我? 人實有之, 我以 倖, 人孰信我? 不仁不信, 將何以長利?" 公子重耳出見使者, 曰 : "君惠弔亡臣, 又重有命, 重耳身亡, 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位, 又何敢有他志以辱君義?" 再拜不稽首, 起而哭, 退而不私.
GK晉二08,08 公子 退, 弔公子夷吾於梁, 如弔公子重耳之命. 夷吾告冀芮曰 : "秦人勤我矣!" 冀芮曰 : "公子勉之. 亡人無 , 不行. 重賂配德, 公子盡之, 無愛財! 人實有之, 我以 倖, 不亦可乎?" 公子夷吾出見使者, 再拜稽首, 起而不哭, 退而私於公子 曰 : "中大夫里克與我矣, 吾命之以汾陽之田百萬. 丕鄭與我矣, 吾命之以負蔡之田七十萬.
GK晉二08,09 君苟輔我, 蔑天命矣! 亡人苟入掃宗廟, 定社稷, 亡人何國之與有? 君實有 縣, 且入河外列城五.
GK晉二08,10 豈謂君無有? 亦爲君之東遊津梁之上, 無有難急也. 亡人之所懷挾纓 , 以望君之塵垢者. 黃金四十鎰, 白玉之珩六雙, 不敢當公子, 請納之左右."
GK晉二08,11 公子 反, 致命穆公. 穆公曰 : "吾與公子重耳, 重耳仁. 再拜不稽首, 不役爲後也 ; 起而哭, 愛其父孝也 ; 退而不私, 不役於利也." 公子 曰 : "君之言過矣. 君若求置晉君而載之, 置仁不亦可乎? 君若求置晋君以成各於天下, 則不如置不仁以猾其中, 且可以進退. 臣聞之曰 : '仁有置, 武有置. 仁置德, 武置服' ." 是故先置公子夷吾, 寔爲惠公.
GK晉二09,01 穆公問冀芮曰 : "公子誰恃於晉?" 對曰 : "臣聞之, 亡人無黨, 有黨必有 . 夷吾之少也, 不好弄戱, 不過所復, 怒不及色, 及其長也弗改. 故出亡無怨於國, 而衆安之. 不然, 夷吾不 , 其誰能恃乎?" 君子曰 : "善以微勸也."
<卷九 晉語三>
GK晉三01,01 惠公入而背外內賂. 輿人誦之曰 : " 之見 , 果喪其田. 詐之見詐, 果喪其賂. 得之而 , 終逢其咎. 喪田不懲, 禍亂其興."
GK晉三01,02 旣里·丕死, 禍, 公隕于韓. 郭偃曰 : "善哉! 夫衆口, 禍福之門, 是以君子省衆而動, 監戒而謀, 謀度而行, 故無不濟. 內謀外度, 考省不倦, 日考而習, 戒備畢矣."
GK晉三02,01 惠公卽位, 出共世子而改葬之, 臭達於外. 國人誦之曰 : "貞之無報也. 孰是人斯, 而有是臭也? 貞爲不聽, 信爲不誠. 國斯無刑, 偸居倖生. 不更厥貞, 大命其傾. 威兮懷兮, 各聚爾有, 以待所歸兮. 兮違兮, 心之哀兮. 歲之二七, 其靡有微兮. 若狄公子, 吾是之依兮. 鎭撫國家, 爲王妃兮." 郭偃曰 : "甚哉, 善之難也! 君改葬共君以爲榮也, 而惡滋章. 夫人美於中, 必播於外, 而越於民, 民實戴之. 惡亦如之. 故行不可不愼也, 必或知之. 十四年, 君之 嗣其替乎? 其數告於民矣. 公子重耳其入乎? 其魄兆於民矣. 若入, 必伯諸侯以見天子, 其光耿於民矣. 數, 言之紀也. 魄, 意之術也. 光, 明之曜也. 紀言以 之, 述意以導之, 明曜以昭之. 不至何待? 欲先導者行乎, 將至矣!"
GK晉三03,01 惠公旣殺里克而悔之, 曰 : "芮也, 使寡人過殺我社稷之鎭." 郭偃聞之, 曰 : "不謀而諫者, 冀芮也 ; 不圖而殺者, 君也. 不謀而諫, 不忠 ; 不圖而殺, 不祥. 不忠, 受君之罰 ; 不祥, 罹天之禍. 受君之罰, 死戮 ; 罹天之禍, 無後. 志道者勿忘, 將及矣! "及文公入, 秦人殺冀芮而施之.
GK晉三04,01 惠公旣卽位, 乃背秦賂. 使丕鄭聘於秦, 且謝之. 而殺里克, 曰 : "子殺二君與一大夫, 爲子君者, 不亦難乎?"
GK晉三04,02 丕鄭如秦謝緩賂, 乃謂穆公曰 : "君厚問以召呂甥· 稱·冀芮而止之, 以師奉公子重耳, 臣之屬內作, 晉君必出." 穆公使 至報問, 且召三大夫. 鄭也與客將行事, 冀芮曰 : "鄭之使薄而報厚, 其言我於秦也, 必使誘我. 弗殺, 必作難." 是故殺丕鄭及七輿大夫 : 共華·賈華·叔堅· · 虎·特宮·山祁, 皆里·丕之黨也. 丕豹出奔秦.
GK晉三04,03 丕鄭之自秦反也, 聞里克死, 見共華曰 : "可以入乎?" 共華曰 : "二三子皆在外而不及, 子使於秦, 可哉!" 丕鄭入, 君殺之. 共賜謂共華曰 : "子行乎? 其及也!" 共華曰 : "夫子之入, 吾謀也, 將待也." 賜曰 : "孰知之?" 共華曰 : "不可. 知而背之不信, 謀而困人不智, 困而不死無勇. 任大惡三, 行將安入? 子其行矣, 我姑待死."
GK晉三04,04 丕鄭之子曰豹, 出奔秦, 謂穆公曰 : "晉君大失其衆, 背君賂, 殺里克, 而忌處者, 衆固不說.
GK晉三04,05 今又殺臣之父及七輿大夫, 此其黨半國矣. 君若伐之, 其君必出." 穆公曰 : "失衆安能殺人? 且夫禍唯無斃, 足者不處, 處者不足, 勝敗若化. 以禍爲違, 孰能出君? 爾俟我!"
GK晉三05,01 晉饑, 乞 於秦. 丕豹曰 : "晉君無禮於君, 衆莫不知. 往年有難, 今又 饑. 已失人, 又失天, 其有殃也多矣. 君其伐之, 勿, 予 !" 公曰 : "寡人其君是惡, 其民何罪? 天殃流行, 國家代有. 補乏 饑, 道也, 不可以廢道於天下." 謂公孫枝曰 : "予之乎?" 公孫枝曰 : "君有施於晉君, 晉君無施於其衆. 今旱而聽於君, 其天道也. 君若弗予, 而天予之. 苟衆不說其君之不報也, 則有辭矣. 不若予之, 以說其衆. 衆說, 必咎於其君. 其君不聽, 然後誅焉. 雖欲禦我, 誰與?" 是故氾舟於河, 歸 於晉.
GK晉三05,02 秦饑, 公令河上輸之粟. 射曰 : "弗與賂地而予之 , 無損於怨而厚於寇, 不若勿予." 公曰 : "然." 慶鄭曰 : "不可. 已賴其地, 而又愛其實, 忘善而背德, 雖我必擊之. 弗予, 必擊我." 公曰 : "非鄭之所知也." 遂不予.
GK晉三06,01 六年, 秦歲定, 帥師侵晉, 至於韓. 公謂慶鄭曰 : "秦寇深矣, 奈何?" 慶鄭曰 : "君深其怨, 能淺其寇乎? 非鄭之所知也, 君其訊射也." 公曰 : "舅所病也." 卜右, 慶鄭吉. 公曰 : "鄭也不遜." 以家僕徒爲右, 步揚御戎 ; 梁由靡御韓簡, 射爲右, 以承公.
GK晉三06,02 公禦秦師, 令韓簡視師, 曰 : "師少於我, 鬪士衆." 公曰 : "何故?" 簡曰 : "以君之出也處己, 入也煩己, 饑食其 , 三施而無報, 故來. 今又擊之, 秦莫不 , 晉莫不怠, 鬪士是故衆." 公曰 : "然, 今我不擊, 歸必 . 一夫不可 , 而 國乎!" 公令韓簡挑戰, 曰 : "昔君之惠也, 寡人未之敢忘. 寡人有衆, 能合之, 弗能離也. 君若還, 寡人之願也. 君若不還, 寡人將無所避." 穆公衡彫戈出見使者, 曰 : "昔君之未入, 寡人之憂也. 君入而列未成, 寡人未敢忘. 今君旣定而列成, 君其整列, 寡人將親見."
GK晉三06,03 客還, 公孫枝進諫曰 : "昔君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 是君之不置德而置服也. 置而不遂, 擊而不勝, 其若爲諸侯笑何? 君 待之乎?" 穆公曰 : "然. 昔吾之不納公子重耳而納晉君, 是吾不置德而置服也. 然公子重耳實不肯, 吾有奚言哉? 殺其內主, 背其外賂, 彼塞我施, 若無天乎? 若有天, 吾必勝之." 君揖大夫就車, 君鼓而進之. 晉師潰, 戎馬 而止. 公號慶鄭曰 : "載我!" 慶鄭曰 : "忘善而背德, 又廢吉卜, 何我之載? 鄭之車不足以辱君避也!"
GK晉三06,04 梁由靡御韓簡, 輅秦公, 將止之, 慶鄭曰 : "釋來救君!" 亦不克救君, 遂止于秦.
GK晉三06,05 穆公歸, 至於王城, 合大夫而謀曰 : "殺晉君與逐出之, 與以歸之, 與復之, 孰利?" 公子 曰 : "殺之利. 逐之恐 諸侯, 以歸則國家多慝, 復之則君臣合作, 恐爲君憂, 不若殺之."
GK晉三06,06 公孫枝曰 : "不可. 恥大國之士於中原, 又殺其君以重之, 子思報父之 , 臣思報君之 . 雖微秦國, 天下孰弗患?" 公子 曰 : "吾豈將徒殺之? 吾將以公子重耳代之. 晉君之無道莫不聞, 公子重耳之仁莫不知. 戰生大國, 武也 ; 殺無道而立有道, 仁也 ; 勝無後害, 智也."
GK晉三06,07 公孫枝曰 : "恥一國之士, 又曰余納有道以臨女, 無乃不可乎? 若不可, 必爲諸侯笑, 戰而取笑諸侯, 不可謂武 ; 殺其弟而立其兄, 兄德我而忘其親, 不可謂仁 ; 若弗忘, 是再施不遂也, 不可謂智." 君曰 : "然則若何?" 公孫枝曰 : "不若以歸, 以要晉國之成, 復其君而質其適子, 使子父代處秦, 國可以無害." 是故歸惠公而質子 , 秦始知河東之政.
GK晉三07,01 公在秦三月, 聞秦將成, 乃使 乞告呂甥. 呂甥敎之言, 令國人於朝曰 : "君使乞告二三子曰 : '秦將歸寡人, 寡人不足以辱社稷, 二三子其改置以代 也.' " 且賞以悅衆, 衆皆哭, 焉作轅田.
GK晉三07,02 呂甥致衆而告之曰 : "吾君慙焉, 其亡之不 , 而 臣是憂不亦惠乎? 君猶在外, 若何?" 衆曰 : "何爲而可?" 呂甥曰 : "以韓之病, 兵甲盡矣. 若征繕以輔孺子, 以爲君援, 雖四 之聞之也, 喪君有君, 臣輯睦, 兵甲益多, 好我者勸, 惡我者懼, 庶有益乎?" 衆皆說, 焉作州兵.
GK晉三07,03 呂甥逆君於秦, 穆公訊之曰 : "晉國和乎?" 對曰 : "不知." 公曰 : "何故?" 對曰 : "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 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喪者, 不憚征繕以立孺子, 曰 : '必報 , 吾寧事齊·楚, 齊·楚又交輔之.' 其君子思其君, 且知其罪, 曰 : '必事秦, 有死無他.' 故不和. 比其和之而來, 故久." 公曰 : "而無來, 吾固將歸君. 國謂君何?" 對曰 : "小人曰不免, 君子則否." 公曰 : "何故?" 對曰 : "小人忌而不思, 願從其君而與報秦, 是故云, 其君子則否, 曰'吾君之入也, 君之惠也.' 能納之, 能執之則能釋之. 德莫厚焉, 惠莫大焉. 納而不遂, 廢而不起, 以德不怨, 君其不然." 秦君曰 : "然." 乃改館晉君, 饋七牢焉.
GK晉三08,01 惠公未至, 蛾析謂慶鄭曰 : "君之止, 子之罪也. 今君將來, 子何俟?" 慶鄭曰 : "鄭也聞之曰 : '軍敗, 死之 ; 將止, 死之.' 二者不行, 又重之以誤人, 而喪其君, 有大罪三, 將安適? 君若來, 將待刑以快君志 ; 君若不來, 將獨伐秦. 不得君, 必死之. 此所以待也. 臣得其志, 而使君 , 是犯也. 君行犯, 猶失其國, 而 臣乎?"
GK晉三08,02 公至於絳郊, 聞慶鄭止, 使家僕徒召之, 曰 : "鄭也有罪, 猶在乎?" 慶鄭曰 : "臣怨君始入而報德, 不降 ; 降而聽諫, 不戰 ; 戰而用良, 不敗, 旣敗而誅, 又失有罪, 不可以封國. 臣是以待卽刑, 以成君政." 君曰 : "刑之!" 慶鄭曰 : "下有直言, 臣之行也 ; 上有直刑 , 君之明也. 臣行君明, 國之利也. 君雖弗刑, 必自殺也." 蛾析曰 : "臣聞奔刑之臣, 不若赦之以報 . 君 赦之, 以報于秦?" 梁由靡曰 : "不可. 我能行之, 秦豈不能? 且戰不勝, 而報之以賊, 不武 ; 出戰不克, 入處不安, 不智 ; 成而反之, 不信 ; 失刑亂政, 不威 ; 出不能用, 入不能治, 敗國且殺孺子, 不若刑之." 君曰 : "斬鄭, 無使自殺!" 家僕徒曰 : "有君不忌, 有臣死刑, 其聞賢於刑之." 梁由靡曰 : "夫君政刑, 是以治民. 不聞命而擅進退, 犯政也 ; 快意而喪君, 犯刑也. 鄭也, 賊而亂國, 不可失也! 且戰而自退, 退而自殺 ; 臣得其志, 君失其刑, 後不可用也." 君令司馬說刑之. 司馬說進三軍之士, 而數慶鄭曰 : "夫韓之誓曰 : "失次犯令 ; 死 ; 將止不面夷, 死 ; 僞言誤衆, 死. 今鄭失次犯令, 而罪一也 ; 鄭擅進退, 而罪二也 ; 女誤梁由靡, 使失秦公, 而罪三也 ; 君親止, 女不面夷, 而罪四也 : 鄭也就刑!" 慶鄭曰 : "說! 三軍之士皆在, 有人能坐待刑而不能面夷? 趣行事乎!" 丁丑, 斬慶鄭, 乃入絳.
GK晉三08,03 十五年, 惠公卒, 懷公立, 秦乃召重耳於楚而納之. 晉人殺懷公於高梁, 而授重耳, 實爲文公.
<卷十 晉語四>
GK晉四01,01 文公在狄十二年, 狐偃曰 : "日, 吾來此也, 非以狄爲榮, 可以成事也. 吾曰 : '奔而易達, 困而有資, 休以擇利, 可以戾也.' 今戾久矣, 戾久將底. 底著滯淫, 誰能興之? 速行乎? 吾不適齊·楚, 避其遠也. 蓄力一紀, 可以遠矣. 齊侯長矣, 而欲親晉. 管仲歿矣, 多讒在側. 謀而無正, 衷而思始, 夫必追擇前言, 求善以終, 邇逐遠, 遠人入服, 不爲郵矣. 會其季年可也, 可以親." 皆以爲然, 乃行. 過五鹿, 乞食於野人. 野人擧塊以與之, 公子怒, 將鞭之. 子犯曰 : "天賜也. 民以土服, 又何求焉? 天事必象, 十有二年, 必獲此土. 二三子志之. 歲在壽星及 尾, 其有此土乎! 天以命矣, 復於壽星, 必獲諸侯. 天之道也, 由是始之. 有此, 其以戊申乎! 所以申土也." 再拜稽首, 受而載之. 遂適齊.
GK晉四02,01 齊侯妻之, 甚善焉. 有馬二十乘, 將死於齊而已矣. 曰 : "民生安樂, 誰知其他?" 桓公卒, 孝公卽位, 諸侯叛齊. 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 而知文公之安齊, 而有終焉之志也, 欲行, 而患之, 與從者謀於桑下. 蠶妾在焉, 莫知其在也. 妾告姜氏, 姜氏殺之, 而言於公子曰 : "從者將以子行, 其聞之者, 吾以除之矣. 子必從之, 不可以貳, 貳無成命. ≪詩≫云 : '上帝臨女, 無貳爾心.' 先王其知之矣, 貳將可乎? 子去晉難而極於此. 自子之行, 晉無寧歲, 民無成君. 天未喪晉, 無異公子, 有晉國者, 非子而誰? 子其勉之! 上帝臨子, 貳必有咎."
GK晉四02,02 公子曰 : "吾不動矣, 必死於此." 姜曰 : "不然. ≪周詩≫曰 : '莘莘征夫, 每懷靡及.' 夙夜征行, 不遑啓處, 猶懼無及, 其順身·縱欲·懷安? 將何及矣! 人不求及, 其能及乎? 日月不處, 人誰獲安? 西方之書有之曰 : '懷與安, 實 大事.' ≪鄭詩≫云 : '仲可懷也, 人之多言, 亦可畏也.' 昔管敬仲有言, 小妾聞之, 曰 : '畏威如疾, 民之上也 ; 從懷如流, 民之下也 ; 見懷思威, 民之中也. 畏威如疾, 乃能威民, 威在民上 ; 弗畏有刑, 從懷如流, 去威遠矣, 故謂之下. 其在 也, 吾從中也. ≪鄭詩≫之言, 吾其從之.' 此大夫管仲之所以紀綱齊國, 裨輔先君而成 者也. 子而棄之, 不亦難乎? 齊國之政敗矣, 晉之無道久矣, 從者之謀忠矣, 時日及矣, 公子幾矣. 君國可以濟百姓, 而釋之者, 非人也. 敗不可處, 時不可失, 忠不可棄, 懷不可從, 子必速行. 吾聞晉之始封也, 歲在大炎, 閼伯之星也, 實紀商人. 商之饗國三十一王, 史之紀曰 : '唐叔之世, 將如商數.' 今未半也. 亂不長世, 公子唯子, 子必有晉. 若何懷安?" 公子弗聽.
GK晉四03,01 姜與子犯謀, 醉而載之以行. 醒, 以戈逐子犯, 曰 : "若無所濟, 吾食舅氏之肉, 其知 乎!" 舅犯走, 且對曰 : "若無所濟, 余未知死所, 誰能與豺狼爭食? 若克有成, 公子無亦晉之柔嘉, 是以甘食. 偃之肉腥 , 將焉用之?" 遂行. 過衛.
GK晉四04,01 衛文公有邢·狄之虞, 不能禮焉. 寧莊於言于公曰 : "夫禮, 國之紀也 ; 親, 民之結也 ; 善, 德之建也. 國無紀不可以終, 民無結不可以固, 德無建不可以立. 此三者, 君之所愼也. 今君棄之, 無乃不可乎! 晉公子, 善人也, 而衛, 親也, 君不禮焉, 棄三德矣. 臣故云 : 君其圖之. 康叔, 文之昭也 ; 唐叔, 武之穆也. 周之大功在武, 天祚將在武族. 苟姬未絶周室, 而 守天聚者, 必武族也. 武族唯晉實昌, 晉胤公子實德. 晉仍無道, 天祚有德, 晉之守祀, 必公子也. 若復而修其德, 鎭撫其民, 必獲諸侯, 以討無禮. 君弗蚤圖, 衛而在討. 小人是懼, 敢不盡心." 公弗聽. 自衛過曹.
GK晉四05,01 曹共公亦不禮焉, 聞其 脅, 欲觀其狀, 止其舍, 諜其將浴, 設微薄而觀之. 僖負羈之妻言於負羈曰 : "吾觀晉公子賢人也, 其從者皆國相也, 以相一人, 必得晉國. 得晉國而討無禮, 曹其首誅也. 子 蚤自貳焉?" 僖負羈饋 , 置璧焉. 公子受 反璧.
GK晉四05,02 負羈言於曹伯曰 : "夫晉公子在此, 君之匹也, 不亦禮焉?" 曹伯曰 : "諸侯之亡公子其多矣, 誰不過此? 亡者皆無禮者也, 余焉能盡禮焉?" 對曰 : "臣聞之, 愛親明賢, 政之幹也 ; 禮賓矜窮, 禮之宗也, 禮以紀政, 國之常也. 失常不立, 君所知也. 國君無親, 以國爲親, 先君叔振, 出自文王, 晉祖唐叔, 出自武王, 文·武之功, 實建諸姬, 故二王之嗣, 世不廢親. 今君棄之, 不愛親也. 晉公子生十七年而亡, 卿材三人從之, 可謂賢矣, 而君蔑之, 是不明賢也. 謂晉公子之亡, 不可不憐也. 比之賓客, 不可不禮也. 失此二者, 是不禮賓, 不憐窮也. 守天之聚, 將施于宜. 宜而不施, 聚必有闕. 玉帛酒食, 猶糞土也, 愛糞土以毁五常, 失位而闕聚, 是之不難, 無乃不可乎? 君其圖之!" 公弗聽.
GK晉四06,01 公子過宋, 與司馬公孫固相善, 公孫固言於襄公曰 : "晉公子亡長幼矣, 而好善不厭, 父事狐偃, 師事趙衰, 而長事賈 . 狐偃, 其舅也, 而惠以有謀 ; 趙衰, 其先君之戎御, 趙夙之弟也, 而文以忠貞 ; 賈 , 公族也, 而多識以恭敬. 此三人者, 實左右之. 公子居則下之, 動則咨焉, 成幼而不倦, 殆有禮矣. 樹於有禮, 必有艾. ≪商頌≫曰 : '湯降不遲, 聖敬日 .' 降, 有禮之謂也. 君其圖之!" 襄公從之, 贈以馬二十乘.
GK晉四07,01 公子過鄭, 鄭文公亦不禮焉. 叔詹諫曰 : "臣聞之 : 親有天, 用前訓, 禮兄弟, 資窮困, 天所福也. 今晉公子有三祚焉, 天將啓之. 同姓不婚, 惡不殖也. 狐氏出自唐叔. 狐姬, 伯行之子也, 實生重耳. 成而儁才, 離違而得所, 久約而無 , 一也. 同出九人, 唯重耳在, 離外之患, 而晉國不靖, 二也. 晉侯日載其怨, 外內棄之 ; 重耳日載其德, 狐·趙謀之, 三也.
GK晉四07,02 在≪周頌≫曰 : '天作高山, 大王荒之.' 荒, 大之也. 大天所作, 可謂親有天矣. 晉·鄭, 兄弟也, 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 股肱周室, 夾輔平王, 平王勞而德之, 而賜之盟質, 曰 : '世相起也.' 若親有天, 猶三祚者, 可謂大天. 若用前訓, 文侯之功, 武公之業, 可謂前訓. 若禮兄弟, 晉·鄭之親, 王之遺命, 可謂兄弟. 若資窮困, 亡在長幼, 還軫諸侯, 可謂窮困. 棄此四者, 以 天禍, 無乃不可乎? 君其圖之!" 弗聽.
GK晉四07,03 叔詹曰 : "若不禮焉, 則請殺之. 諺曰 : '黍稷無成, 不能爲榮. 黍不爲黍, 不能蕃 . 稷不爲稷, 不能蕃殖. 所生不疑, 唯德之基.' " 公弗聽. 遂如楚.
GK晉四08,01 楚成王以周禮享之, 九獻, 庭實旅百. 公子欲辭, 子犯曰 : "天命也, 君其饗之. 亡人而國 之, 非敵而君設之, 非天, 誰啓之心?" 旣饗, 楚子問於公子曰 : "子若克復晉國, 何以報我?" 公子再拜稽首, 對曰 : "子女玉帛, 則君有之. 羽 齒革, 則君地生焉. 其波及晉國者, 君之餘也, 又何以報?" 王曰 : "雖然, 不穀願聞之." 對曰 : "若以君之靈, 得復晉國, 晉·楚治兵, 會於中原, 其避君二舍. 若不獲命, 其左執鞭 , 右屬 , 以與君周旋."
GK晉四08,02 令尹子玉曰 : "請殺晉公子. 弗殺, 而反晉國, 必懼楚師." 王曰 : "不可. 楚師之懼, 我不修也. 我之不德, 殺之何爲! 天之祚楚, 誰能懼之? 楚不可祚, 冀州之土, 其無令君乎? 且晉公子敏而有文, 約而不諂, 三材侍之, 天祚之矣. 天之所興, 誰能廢之?" 子玉曰 : "然則請止狐偃." 王曰 : "不可. ≪曹詩≫曰 : '彼己之子, 不遂其 , ' 郵之也. 夫郵而效之, 郵又甚焉. 郊郵, 非禮也."
GK晉四08,03 於是懷公自秦逃歸. 秦伯召公子於楚, 楚子厚幣以送公子於秦.
GK晉四09,01 秦伯歸女五人, 懷 與焉. 公子使奉沃沃 , 旣而揮之. 怒曰 : "秦·晉匹也, 何以卑我?" 公子懼, 降服囚命. 秦伯見公子曰 : "寡人之適, 此爲才. 子 之辱, 備嬪 焉, 欲以成婚, 而懼離其惡名. 非此, 則無故. 不敢以禮致之, 之故也. 公子有辱, 寡人之罪也. 惟命是聽."
GK晉四09,02 公子欲辭, 司空季子曰 : "同姓爲兄弟. 黃帝之子二十五人, 其同姓者二人而已, 唯靑陽與夷鼓皆爲己姓. 靑陽, 方雷氏之甥也. 夷鼓, 魚氏之甥也. 其同生而異姓者, 四母之子別爲十二姓. 凡黃帝之子, 二十五宗, 其得姓者十四人, 爲十二姓. 姬·酉·祁·己· ·箴·任·荀·僖· · ·依是也. 唯靑陽與蒼林氏同于黃帝, 故皆爲姬姓, 同德之難也如是.
GK晉四09,03 昔少典娶于有 氏, 生黃帝·炎帝. 黃帝以姬水成, 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異德, 故黃帝爲姬, 炎帝爲姜, 二帝用師以相濟也, 異德之故也. 異姓則異德, 異德則異類. 異類雖近, 男女相及, 以生民也. 同姓則同德, 同德則同心, 同心則同志. 同志雖遠, 男女不相及, 畏 敬也. 則生怨, 怨亂毓災, 災毓滅姓. 是故娶妻避其同姓. 畏亂災也. 故異德合姓, 同德合義. 義以導利, 利以阜姓. 姓利相更, 成而不遷, 乃能攝固, 保其土房. 今子於子 , 道路之人也, 取其所棄, 以濟大事, 不亦可乎?"
GK晉四09,04 公子謂子犯曰 : "何如?" 對曰 : "將奪其國, 何有於妻? 唯秦所命從也." 謂子餘曰 : "何如?" 對曰 : "≪禮志≫有之曰 : '將有請於人, 必先有入焉. 欲人之愛己也, 必先愛人. 欲人之從己也, 必先從人. 無德於人, 而求用於人, 罪也.' 今將婚 以從秦, 受好以愛之, 聽從以德之, 懼其未可也, 又何疑焉?" 乃歸女而納幣, 且逆之.
GK晉四10,01 他日, 秦伯將享公子, 公子使子犯從. 子犯曰 : "吾不如衰之文也, 請使衰從." 使子餘從.
GK晉四10,02 秦伯享公子如享國君之禮, 子餘相, 如賓. 卒事, 秦伯謂其大夫曰 : "爲禮而不終, 也 ; 中不勝貌, 也 ; 華而不實, 也 ; 不度而施, 也 ; 施而不濟, 也. 門不閉, 不可以封 ; 非此, 用師則無所矣. 二三子敬乎!"
GK晉四10,03 明日宴, 秦伯賦≪ 菽≫, 子餘使公子降拜. 秦伯降辭. 子餘曰 : "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 重耳敢有安志, 敢不降拜?" 成拜卒登, 子餘使公子賦≪黍苗≫. 子餘曰 : "重耳之仰君也, 若黍苗之仰陰雨也. 若君實庇 膏澤之, 使能成嘉穀, 在宗廟, 君之力也. 君若昭先君之榮, 東行濟河, 整師以復彊周室, 重耳之望也. 重耳若獲集德而歸載, 使主晉民, 成封國, 其何實不從? 君若恣志以用重耳, 四方諸侯, 其誰不 以從命?" 秦伯歎曰 : "是子將有焉, 豈專在寡人乎?" 秦伯賦≪鳩飛≫, 公子賦≪河水≫. 秦伯賦≪六月≫, 子餘使公子降拜. 秦伯降辭. 子餘曰 : "君稱所以佐天子·匡王國者以命重耳, 重耳敢有惰心? 敢不從德?"
GK晉四11,01 公子親筮之, 曰 : "尙有晉國." 得貞≪屯≫·悔≪豫≫, 皆八也. 筮史占之, 皆曰 : "不吉. 閉而不通, 爻無爲也." 司空季子曰 : "吉. 是在≪周易≫, 皆利建侯. 不有晉國, 以輔王室, 安能建侯? 我命筮曰 '尙有晉國' , 筮告我曰 '利建侯' , 得國之務也, 吉孰大焉! ≪震≫, 車也 ; ≪坎≫, 水也 ; ≪坤≫, 土也 ; ≪屯≫, 厚也 ; ≪豫≫, 樂也. 車班外內, 順以訓之, 泉原以資之, 土厚而樂其實, 不有晉國, 何以當之? ≪震≫, 雷也, 車也 ; ≪坎≫, 勞也, 水也, 衆也. 主雷與車, 而尙水與衆. 車有震, 武也 ; 衆順, 文也. 文武具, 厚之至也, 故曰≪屯≫. 其繇曰 : '元亨利貞, 勿用有攸往, 利建侯.' 主震雷, 長也, 故曰元 ; 衆而順, 嘉也, 故曰亨 ; 內有震雷, 故曰利貞. 車上水下, 必伯. 小事不濟, 壅也,
GK晉四11,02 故曰勿用有攸往, 一夫之行也. 衆順而有武威, 故曰 '利建侯' . ≪坤≫, 母也 ; ≪震≫, 長男也. 母老子彊, 故曰≪豫≫. 其繇曰 : '利建侯行師.' 居樂·出威之謂也. 是二者, 得國之卦也."
GK晉四12,01 十月, 惠公卒. 十二月, 秦伯納公子. 及河, 子犯授公子載璧, 曰 : "臣從君還軫, 巡於天下, 怨其多矣! 臣猶知之, 而 君乎? 不忍其死, 請由此亡." 公子曰 : "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有如河水." 璧以質.
GK晉四12,02 董因迎公於河, 公問焉, 曰 "吾其濟乎?" 對曰 : "歲在大梁, 將集天行, 元年始受, 實沈之星也. 實沈之墟, 晉人是居, 所以興也. 今君當之, 無不濟矣. 君之行也, 歲在大火, 閼伯之星也, 是謂大辰. 辰以成善, 后稷是相, 唐叔以封. 史記曰 : "嗣續其祖, 如穀之滋, 必有晉國. 臣筮之, 得≪秦≫之八. 曰 : 是謂天地配亨, 小往大來. 今及之矣, 何不濟之有? 且以辰出而以參入, 皆晉祥也, 而天之大紀也. 濟且秉成, 必 諸侯. 子孫賴之, 君無懼矣!"
GK晉四12,03 公子濟河, 召令狐·臼衰·桑泉, 皆降. 晉人懼, 懷公奔高梁. 呂甥·冀芮帥師, 甲午, 軍于廬柳. 秦伯使公子 如師, 師退, 次于 . 辛丑, 狐偃及秦·晉大夫盟于 . 壬寅, 公入于晉師. 甲辰, 秦伯還. 丙午, 入于曲沃. 丁未, 入絳, 卽位于武宮. 戊申, 刺懷公于高梁.
GK晉四13,01 初, 獻公使寺人勃 伐公於蒲城, 文公踰垣, 勃 斬其 . 及入, 勃 求見, 公辭焉, 曰 : "驪姬之讒, 爾射余於屛內, 困余於蒲城斬余衣 . 又爲惠公從余於渭濱, 命曰三日, 若宿而至. 若干二命, 以求殺余. 余於伯楚屢困, 何舊怨也? 退而思之, 異日見我." 對曰 : "吾以君爲己知之矣, 故入 ; 猶未知之也, 又將出矣. 事君不貳是謂臣, 好惡不易是謂君. 君君臣臣, 是謂明訓. 明訓能終, 民之主也. 二君之世, 蒲人·狄人, 余何有焉? 除君之惡, 唯力所及, 何貳之有? 今君卽位, 其無蒲·狄乎? 伊尹放太甲而卒爲明王, 管仲賊桓公而卒以爲侯伯. 乾時之役, 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鉤近於 , 而無怨言, 佐相以終, 克成令名. 今君之德宇, 何不寬裕也? 惡其所好, 其能久矣? 君實不能明訓, 而棄民主. 余, 罪戾之人也, 又何患焉? 且不見我, 君其無悔乎!
GK晉四13,02 於是呂甥·冀芮畏 , 悔納文公, 謀作亂, 將以己丑焚公宮, 公出救火而遂弑之. 伯楚知之, 故求見公. 公懼, 遽出見之, 曰 : "豈不如女言? 然是吾惡心也, 吾請去之." 伯楚以呂· 之謀告公. 公懼, 乘馹自下, 脫會秦伯于王城, 告之亂故. 及己丑, 公宮火, 二子求公不獲, 遂如河上, 秦伯誘而殺之.
GK晉四14,01 文公之出也, 頭須, 守藏者也, 不從. 公入, 乃求見, 公辭焉以沐. 謂謁者曰 : "沐則心覆, 心覆則圖反, 宜吾不得見也. 從者爲羈 之僕, 居者爲社稷之守, 何必罪居者! 國君而 匹夫, 懼者衆矣." 謁者以告, 公遽見之.
GK晉四15,01 元年春, 公及夫人 氏至自王城. 秦伯納衛三千人, 實紀綱之僕. 公屬百官, 賦職任功. 棄責薄斂, 施舍分寡. 救乏振滯, 匡困資無. 輕關易道, 通商寬農. 懋穡勸分, 省用足財. 利器明德, 以厚民性. 擧善援能, 官方定物, 正名育類. 昭舊族, 愛親戚, 明賢良, 尊貴寵, 賞功勞, 事耉老, 禮賓旅, 友故舊. 胥·籍·狐·箕·欒· ·栢·先·羊舌·董·韓, 寔掌近官. 諸姬之良, 掌其中官. 異姓之能, 掌其遠官. 公食貢, 大夫食邑, 士食田, 庶人食力, 工商食官, 隷食職, 官宰食加. 政平民阜, 財用不 .
GK晉四15,02 冬, 襄王避昭叔之難, 居于鄭地 . 使來告難, 亦使告于秦. 子犯曰 : "民親而未知義也, 君 納王以敎之義? 若不納, 秦將納之, 則失周矣, 何以求諸侯? 不能修身, 而又不能宗人, 人將焉依? 繼文之業, 定武之功, 啓土安疆, 於此乎在矣, 君其務之!" 公說, 乃行賂于草中之戎與麗土之狄, 以啓東道.
GK晉四16,01 二年春, 公以二軍下, 次於陽樊, 右師取昭叔于溫, 殺之于 城. 左師迎王于鄭. 王入于成周, 遂定之于 . 王饗醴, 命公 侑. 公請隧, 弗許, 曰 : "王章也, 不可以二王, 無若政何?" 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 · ·組· 茅之田. 陽人不服, 公圍之, 將殘其民. 倉葛呼曰 : "君補王闕, 以順禮也. 陽人未狎君德, 而未敢承命. 君將殘之, 無乃非禮乎!
GK晉四16,02 陽人有夏·商之嗣典, 有周室之師旅, 樊仲之官守焉, 其非官守, 則皆王之父兄甥舅也. 君定王室而殘其姻族, 民將焉放? 敢私布於吏, 唯君圖之!" 公曰 : "是君子之言也." 出陽人.
GK晉四17,01 文公伐原, 令以三日之糧. 三日而原不降, 公令疏軍而去之. 諜出曰 : "原不過一二日矣!" 軍吏以告, 公曰 : "得原而失信, 何以使人? 夫信, 民之所庇也, 不可失." 乃去之, 及孟門, 而原請降.
GK晉四18,01 文公立四年, 楚成王伐宋. 公率齊·秦伐曹·衛以救宋. 宋人使門尹班告急於晉, 公告大夫曰 : "宋人告急, 舍之則宋絶. 告楚則不許我. 我欲擊楚, 齊·秦不欲, 其若之何?" 先軫曰 : "不若使齊·秦主楚怨." 公曰 : "可乎?" 先軫曰 : "使宋舍我而賂齊·秦, 藉之告楚. 我分曹·衛之地以賜宋人. 楚愛曹·衛, 必不許齊·秦. 齊·秦不得其請, 必屬怨焉, 然後用之, 蔑不欲矣." 公說, 是故以曹田·衛田賜宋人. 令尹子玉使宛春來告曰 : "請復衛侯而封曹, 臣亦釋宋之圍." 舅犯 曰 : "子玉無禮哉! 君取一, 臣取二, 必擊之." 先軫曰 : "子與之. 我不許曹·衛之請, 是不許釋宋也. 宋衆無乃彊乎!" 是楚一言而有三施, 子一言而有三怨. 怨已多矣, 難以擊人. 不若私許復曹·衛以 之, 執宛春以怒楚, 旣戰而後圖之."
GK晉四18,02 公說, 是故拘宛春於衛.
GK晉四18,03 子玉釋宋圍, 從晉師. 楚旣陳, 晉師退舍? 軍吏請曰 : "以君避臣, 辱也. 且楚師老矣, 必敗. 何故退?" 子犯曰 : "二三子忘在楚乎? 偃也聞之 : 戰鬪, 直爲壯, 曲爲老. 未報楚惠而抗宋, 我曲楚直, 其衆莫不生氣, 不可謂老 ; 若我以君避臣, 而不去, 彼亦曲矣." 退三舍避楚. 楚衆欲止, 子玉不肯, 至於城 , 果戰, 楚衆大敗. 君子曰 : "善以德勸."
GK晉四19,01 文公誅觀狀以伐鄭, 反其 . 鄭人以名寶行成, 公弗許, 曰 : "予我詹而師還." 詹請往, 鄭伯弗許, 詹固請曰 : "一臣可以赦百姓而定社稷, 君何愛於臣也?"
GK晉四19,02 鄭人以詹予晉, 晉人將烹之. 詹曰 : "臣願獲盡辭而死, 固所願也." 公聽其辭. 詹曰 : "天降鄭禍, 使淫觀狀, 棄禮違親. 臣曰 : '不可. 夫晉公子賢明, 其左右皆卿才, 若復其國, 而得志於諸侯, 禍無赦矣.' 今禍及矣. 尊明勝患, 智也 ; 殺身贖國, 忠也." 乃就烹, 據鼎耳而疾號曰 : "自今以往, 知忠以事君者, 與詹同!" 乃命弗殺, 厚爲之禮而歸之. 鄭人以詹爲將軍.
GK晉四20,01 晉饑, 公問於箕鄭曰 : "救饑何以?" 對曰 : "信." 公曰 : "安信?" 對曰 : "信於君心, 信於名, 信於令, 信於事." 公曰 : "然則若何?" 對曰 : "信於君心, 則美惡不踰 ; 信於名, 則上下不干 ; 信於令, 則時無廢功 ; 信於事, 則民從事有業. 於是乎民知君心, 貧而不懼, 藏出如入, 何 之有?" 公使爲箕. 及淸原之蒐, 使佐新上軍.
GK晉四21,01 文公問元帥於趙衰, 對曰 : " 可. 行年五十矣, 守學彌惇, 夫先王之法志, 德義之府也. 夫德義, 生民之本也 ; 能惇篤者, 不忘百姓也. 請使 ." 公從之.
GK晉四21,02 公使趙衰爲卿, 辭曰 : "欒枝貞愼, 先軫有謀, 胥臣多聞, 皆可以爲輔佐, 臣弗若也." 乃使欒枝將下軍, 先軫佐之. 取五鹿, 先軫之謀也. 卒, 使先軫代之. 胥臣佐下軍. 公使原季爲卿, 辭曰 : "夫三德者, 偃之出也. 以德紀民, 其章大矣, 不可廢也." 使狐偃爲卿, 辭曰 : "毛之智, 賢于臣, 其齒又長. 毛也不在位, 不敢聞命." 乃使狐毛將上軍, 狐偃佐之.
GK晉四21,03 狐毛卒, 使趙衰代之, 辭曰 : "城 之役, 先且居之佐軍也善, 軍伐有賞, 善君有賞, 能其官有賞. 且居有三賞, 不可廢也. 且臣之倫, 箕鄭·胥 ·先都在." 乃使先且居將上軍.
GK晉四21,04 公曰 : "趙衰三讓. 其所讓, 皆社稷之衛也. 廢讓, 是廢德也." 以趙衰之故, 蒐于淸原, 作五軍. 使趙衰將新上軍, 箕鄭佐之 ; 胥 將新下軍, 先都佐之. 子犯卒, 蒲城伯請佐, 公曰 : "夫趙衰三讓不失義. 讓, 推賢也 ; 義, 廣德也. 德廣賢至, 又何患矣! 請令衰也從子."
GK晉四21,05 乃使趙衰新上軍.
GK晉四22,01 文公學讀書于臼季, 三日, 曰 : "吾不能行也咫, 聞則多矣." 對曰 : "然而多聞以待能者, 不猶愈也?"
GK晉四23,01 文公問於郭偃曰 : "始也, 吾以治爲易, 今也難." 對曰 : "君以爲易, 其難也將至矣. 君以爲難, 其易也將至焉."
GK晉四24,01 文公問於胥臣曰 : "吾欲使陽處父傅 也而敎誨之, 其能善之乎?" 對曰 : "是在 也. 不可使俯, 戚施不可使仰, 僥不可使擧, 侏儒不可使援, , 不可使視, 不可使言, 聾 不可使聽, 童昏不可使謀. 質將善, 而賢良贊之, 則濟可 . 若有違質, 敎將不入, 其何善之爲! 臣聞昔者大任娠文王不變, 少 於豕牢, 而得文王, 不加疾焉. 文王在母不憂, 在傅弗勤, 處師弗煩, 事王不怒, 孝友二 , 而惠慈二蔡, 刑於大 , 比於諸弟. ≪詩≫云 : '刑於寡妻, 至於兄弟, 以御於家邦.' 於是乎用四方之賢良. 及其卽位也, 詢於 '八虞' , 而諮于'二 , 度於 夭, 而謀於南宮, 諏於蔡·原, 而訪於辛·尹, 重之以周·邵·畢·榮, 億寧百神, 而柔和萬民. 故≪詩≫云 : '惠於宗公, 神罔時 .' 若是, 則文王非專敎誨之力也."
GK晉四24,02 公曰 : "然則敎無益乎?" 對曰 : "胡爲? 文益其質. 故人生而學, 非學不入." 公曰 : "奈夫八疾何!" 對曰 : "官師之所材也, 戚施直 , 蒙 , 侏儒扶盧, 修聲, 聾 司火. 童昏· · 僥, 官師之所不材也, 以實裔土. 夫敎者, 因體能質而利之者也. 若川然有原, 以 浦而後大."
GK晉四25,01 文公卽位二年, 欲用其民, 子犯曰 : "民未知義, 納天子以示之義?" 乃納襄王于周. 公曰 : "可矣乎?" 對曰 : "民未知信, 伐原以示之信?" 乃伐原. 曰 : "可矣乎?" 對曰 : "民未知禮, 大蒐, 備師尙禮以示之?" 乃大蒐于被廬, 作三軍. 使 穀將中軍, 以爲大政, 溱佐之. 子犯曰 : "可矣." 遂伐曹·衛, 出穀戍, 釋宋圍, 賊楚師于城 , 於是乎遂伯.
<卷十一 晉語五>
GK晉五01,01 臼季使, 舍於冀野. 冀缺 , 其妻 之, 敬, 相待如賓. 從而問之, 冀芮之子也, 與之歸. 旣復命, 而進之曰 : "臣得賢人, 敢以告." 文公曰 : "其父有罪, 可乎?" 對曰 : "國之良也, 滅其前惡, 是故舜之刑也 , 其擧也興禹. 今君之所聞也, 齊桓公親擧管敬子, 其賊也." 公曰 : "子何以知其賢也?" 對曰 : "臣見其不忘敬也. 夫敬, 德之恪也. 恪於德以臨事, 其何不濟?"
GK晉五01,02 公見之, 使爲下軍大夫.
GK晉五02,01 陽處父如衛, 反, 過寧, 舍於逆旅寧 氏. 謂其妻曰 : "吾求君子久矣, 今乃得之." 擧而從之, 陽子道與之語, 及山而還. 其妻曰 : "子得所求而不從之, 何其懷也?" 曰 : "吾見其貌而欲之, 聞其言而惡之. 夫貌, 情之華也 ; 言, 貌之機也. 身爲情, 成於中. 言, 身之文也. 言文而發之, 合而後行, 離則有 . 今陽子之貌濟, 其言 , 非其實也. 若中不濟, 而外彊之, 其卒將復, 中以外易矣. 若內外類, 而言反之, 瀆其信也. 夫言以昭信, 奉之如機, 曆時而發之, 胡可瀆也? 今陽子之情 矣, 以濟蓋也, 且剛而主能, 不本而犯, 怨之所聚也. 吾懼未獲其利而及其難, 是故去之."
GK晉五02,02 朞年, 乃有賈季之難, 陽子死之.
GK晉五03,01 趙宣子言韓獻子於靈公, 以爲司馬. 河曲之役, 趙孟使人以其乘車干行, 獻子執而戮之. 衆咸曰 : "韓厥必不沒矣. 其主朝升之, 而暮戮其車, 其誰安之?" 宣子召而禮之, 曰 : "吾聞事君者比而不黨. 夫周以擧義, 比也 ; 擧以其私, 黨也. 夫軍事無犯, 犯而不隱, 義也. 吾言女於君, 懼女不能也. 擧而不能, 黨孰大焉! 事君而黨, 吾何以從政? 吾故以是觀女, 女勉之. 苟從是行也, 臨長晉國者, 非女其誰?" 皆告諸大夫曰 : "二三子可以賀我矣! 吾擧厥也而中, 吾乃今知免於罪矣."
GK晉五04,01 宋人弑昭公, 趙宣子請師於靈公以伐宋, 公曰 : "非晉國之急也." 對曰 : "大者天地, 其次君臣, 所以爲明訓也. 今宋人弑其君, 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 天必誅焉. 晉爲盟主, 而不修天罰, 將懼及焉."
GK晉五04,02 公許之. 乃發令于太廟, 召軍吏而戒樂正, 令三軍之鍾鼓必備. 趙同曰 : "國有大役, 不鎭撫民而備鍾鼓, 何也?" 宣子曰 : "大罪伐之, 小罪憚之. 襲侵之事, 陵也. 是故伐備鍾鼓, 聲其罪也 ; 戰以錞于·丁寧, 儆其民也. 襲侵密聲, 爲 事也. 今宋人弑其君, 罪莫大焉! 明聲之, 猶恐其不聞也. 吾備鍾鼓, 爲君故也." 乃使旁告於諸侯, 治兵振旅, 鳴鍾鼓, 以至於宋.
GK晉五05,01 靈公虐, 趙宣子驟諫, 公患之, 使 賊之. 晨往, 則寢門 矣, 盛服將朝, 蚤而假寐. 退, 歎而言曰 : "趙孟敬哉! 夫不忘恭敬, 社稷之鎭也. 賊國之鎭不忠, 受命而廢之不信, 享一名於此, 不如死. 觸庭之槐而死. 靈公將殺趙盾, 不克. 趙穿攻公放桃園, 逆公子黑臀而立之, 寔爲成公.
GK晉五06,01 獻子聘于齊, 齊頃公使婦人觀而笑之. 獻子怒, 歸, 請伐齊. 范武子退自朝, 曰 : "燮乎, 吾聞之, 干人之怒, 必獲毒焉. 夫 子之怒甚矣, 不逞於齊, 必發諸晉國. 不得政, 何以逞怒? 余將致政焉, 以成其怒, 無以內易外也. 爾勉從二三子, 以承君命, 唯敬." 乃老.
GK晉五07,01 范文子暮退於朝. 武子曰 : "何暮也?" 對曰 : "有秦客庾辭於朝, 大夫莫之能對也, 吾知三焉." 武子怒曰 : "大夫非不能也, 讓父兄也. 爾童子, 而三掩人於朝. 吾不在晉國, 亡無日矣." 擊之以杖, 折委 .
GK晉五08,01 靡 之役, 韓獻子將斬人. 獻子駕, 將求之, 至則旣斬之矣. 獻子請以徇. 其僕曰 : "子不將救之乎?" 獻子曰 : "敢不分謗乎!"
GK晉五09,01 靡 之役, 獻子傷, 曰 : "余病喙." 張侯御, 曰 : "三軍之心, 在此車也, 其耳目在於旗鼓. 車無退表, 鼓無退聲, 軍事集焉. 吾子忍之, 不可以言病. 受命於廟, 受 於社, 甲胄而效死, 戎之政也. 病未若死, 以解志." 乃左幷 , 右授 而鼓之, 馬逸不能止, 三軍從之. 齊師大敗, 逐之, 三周華不注之山.
GK晉五10,01 靡 之役, 獻子師勝而返, 范文子後入. 武子曰 : "燮乎, 女亦知吾望爾也乎?" 對曰 : "夫師, 子之師也, 其事臧. 若先, 則恐國人之屬耳目於我也, 故不敢." 武子曰 : "吾知免矣."
GK晉五11,01 靡 之役, 獻子見, 公曰 : "子之力也夫!" 對曰 : "克也以君命命三軍之士, 三軍之士用命, 克也何力之有焉?" 范文子見, 公曰 : "子之力也夫!" 對曰 : "燮也受命於中軍, 以命上軍之士, 上軍之士用命, 燮也何力之有焉?" 欒武子見, 公曰 : "子之力也夫!" 對曰 : "書也受命於上軍, 以命下軍之士, 下軍之士用命, 書也何力之有焉?"
GK晉五12,01 靡 之役也, 獻子伐齊. 齊侯來, 獻之以得殞命之禮, 曰 : "寡君使克也, 不 弊邑之禮, 爲君之辱, 敢歸諸下執政, 以整御人." 苗 皇曰 : " 子勇而不知禮, 矜其伐而恥國君, 其與幾何?"
GK晉五13,01 梁山崩, 以傳召伯宗, 遇大車當道而覆, 立而 之曰 : "避傳." 對曰 : "傳爲速也, 若俟吾避, 則加遲矣, 不如捷而行." 伯宗喜, 問其居, 曰 : "絳人也." 伯宗曰 : "何聞?" 曰 : "梁山崩, 而以傳召伯宗." 伯宗問曰 : "乃將若何?" 對曰 : "山有朽壤而崩, 將若何? 夫國主山川, 故川 山崩, 君爲之降服·出次·乘 ·不擧, 策於上帝, 國三日哭, 以禮焉. 雖伯宗亦如是而已, 其若之何?" 問其名, 不告, 請以見, 不許. 伯宗及絳, 以告, 而從之.
GK晉五14,01 伯宗朝, 以喜歸. 其妻曰 : "子貌有喜, 何也?" 曰 : "吾言於朝, 諸大夫皆謂我智似陽子." 對曰 : "陽子華而不實, 主言而無謀, 是以難及其身. 子何喜焉?" 伯宗曰 : "吾飮諸大夫酒, 而與之語, 爾試聽之." 曰 : "諾." 旣飮, 其妻曰 : "諸大夫莫子若也. 然而民不能戴其上久矣, 難必及子乎! 索士整庇州 焉?" 得畢陽. 及欒弗忌之難, 諸大夫害伯宗, 將謀而殺之. 畢陽實送州 于荊.
<卷十二 晉語六>
GK晉六01,01
趙文子冠, 見欒武子, 武子曰 : "美哉! 昔吾逮事莊主, 華則榮矣, 實之不知, 請務實乎!" 見中行宣子, 宣子曰 : "美哉! 惜也, 吾老矣."
見范文子, 文子曰 : "而今可以戒矣. 夫賢者寵至而益戒, 不足者爲寵驕. 故興王賞諫臣, 逸王罰之. 吾聞古之言王者, 政德旣成, 又聽於民, 於是乎使工誦諫於朝, 在列者獻詩, 使勿兜, 風聽 言於 , 辨 祥於謠, 考百事於朝, 問謗譽於路, 有邪而正之, 盡戒之術也. 先王疾是驕也." 見 駒伯, 駒伯曰 : "美哉! 然而壯不若老者多矣." 見韓獻子, 獻子曰 : "戒之, 此謂成人. 成人在始與善. 始與善, 善進善, 不善蔑由至矣 ; 始與不善, 不善進不善, 善亦蔑由至矣. 如草木之産也, 各以其物. 人之有冠, 猶宮室之有牆屋也, 糞除而已, 又何加焉!"
見智武子, 武子曰 : "吾子勉之, 成·宣之後而老爲大夫, 非恥乎? 成子之文, 宣子之忠, 其可忘乎? 夫成子導前志以佐先君, 導法而卒以政, 可不謂文乎? 夫宣子盡諫於襄·靈, 以諫取惡, 不憚死進, 可不謂忠乎? 吾子勉之, 有宣子之忠, 而納之以成子之文, 事君必濟." 見苦成叔子, 叔子曰 : "抑年少而執官者衆, 吾安容子." 見溫季子, 季子曰 : "誰之不如, 可以求之." 見張老而語之, 張老曰 : "善矣, 從欒伯之言, 可以滋 ; 范叔之敎, 可以大 ; 韓子之戒, 可以成. 物備矣, 志在子. 若夫三 , 亡人之言也, 何稱述焉? 智子之道善矣, 是先王覆露子也."
二
公將伐鄭, 范文子不欲, 曰 : "若以吾意, 諸侯皆叛, 則晉可爲也. 唯有諸侯, 故擾擾焉. 凡諸侯, 難之本也. 得鄭憂滋長, 焉用鄭!" 至曰 : "然則王者多憂乎?" 文子曰 : "我王者也乎哉? 夫王者成其德, 而遠人以其方賄歸之, 故無憂. 今我寡德而求王者之功, 故多憂. 子見無土而欲富者, 樂乎哉?"
三
公六年, 伐鄭, 且使苦成叔及欒 興齊·魯之師. 楚恭王帥東夷救鄭. 楚半陣, 公使擊之. 欒書曰 : "君使 也興齊·魯之師, 請俟之." 至曰 : "不可. 楚師將退, 我擊之, 必以勝歸. 夫陣不違忌, 一閒也 ; 夫南夷與楚來而不與陣, 二閒也 ; 夫楚與鄭陣而不與整, 三閒也 ; 且其士卒在陣而譁, 四閒也 ; 夫衆聞譁則必懼, 五閒也. 鄭將顧楚, 楚將顧夷, 莫有鬪心, 不可失也." 公說. 於是敗楚師於 陵, 欒書是以怨 至.
四
之戰, 至以 韋之 注, 三逐楚平王卒, 見王必下奔. 退戰, 王使工尹襄問之以弓, 曰 : "方事之殷也, 有 韋之 注, 君子也, 屬見不穀而下, 無乃傷乎?" 至甲胄而見客, 免胄而聽命, 曰 : "君之外臣至, 以寡君之靈, 閒蒙甲胄不敢當拜君命之辱, 爲使者故, 敢三肅之." 君子曰 : "勇以知禮."
五
之役, 晉人欲爭鄭, 范文子不欲, 曰 : "吾聞之, 爲人臣者, 能內睦而後圖外, 不睦而圖外, 必內爭, 姑謀睦乎! 考訊其阜以出, 則怨靖."
六
之役, 晉伐鄭, 荊救之. 大夫欲戰, 范文子不欲, 曰 : "吾聞之, 君人者刑其民成, 而後振武於外, 是以內和而外威. 今吾司寇之刀鋸日弊, 而斧鉞不行, 內猶有不刑, 而 外乎? 夫戰, 刑也, 刑之過也. 過由大, 而怨由細, 故以惠誅怨, 以忍去過. 細無怨而大不過, 而後可以武, 刑外之不服者. 今吾刑外乎大人, 而忍於小民, 將誰行武? 武不行而勝, 幸也. 幸以爲政, 必有內憂. 且唯聖人能無外患, 又無內憂, 非聖人, 必偏而後可. 偏而在外, 猶可救也, 疾自中起, 是難. 姑釋荊與鄭以爲外患乎?"
七
之役, 晉伐鄭, 荊救之. 欒武子將上軍, 范文子將下軍. 欒武子欲戰, 范文子不欲, 曰 : "吾聞之, 唯厚德者能受多福, 無德而服者衆, 必自傷也. 稱晉之德, 諸侯皆叛, 國可以少安. 唯有諸侯, 故擾擾焉, 凡諸侯, 難之本也. 且唯聖人能無外患, 又無內憂, 非聖人, 不有外患, 必有內憂, 姑釋荊與鄭以爲外患乎! 諸臣之內相與, 必將輯睦. 今我戰又勝荊與鄭, 吾君將伐智而多力, 怠敎而重斂, 大其私 而益婦人田, 不奪諸大夫田, 則焉取以益此? 諸臣之委室而徒退者, 將與幾人? 戰若不勝, 則晉國之福也" 戰若勝, 亂地之秩者也, 其産將害大, 姑無戰乎!"
欒武子曰 : "昔韓之役, 惠公不復舍 ; 之役, 三軍不振旅 ; 箕之役, 先軫不復命 : 晉國固大恥三. 今我任晉國之政, 不毁晉恥, 又以違蠻·夷重之, 雖有後患, 非吾所知也." 范文子曰 : "擇福莫若重, 擇禍莫若輕, 福無所用輕, 禍無所用重, 晉國故有大恥, 與其君臣不相聽以爲諸侯笑也, 姑以違蠻·夷爲恥乎?"
欒武子不聽, 遂與荊人戰於 陵, 大勝之. 於是乎君伐智而多力, 怠敎而重斂, 大其私 , 殺三 而尸諸朝, 納其室以分婦人, 於是乎國人不 , 遂弑諸翼, 葬於翼東門之外, 以車一乘. 公之所以死者, 唯無德而功烈多, 服者衆也.
八
之役, 荊壓晉軍. 軍吏患之, 將謀. 范 自公族趨過之, 曰 : "夷 井, 非退而何?" 范文子執戈逐之, 曰 : "國之存亡, 天命也, 童子何知焉! 且不及而言, 姦也, 必爲戮." 苗賁皇曰 : "善逃難哉!"
旣退荊師於 , 將穀, 范文子立於戎馬之前, 曰 : "君幼弱, 諸臣不 , 吾何福以及此! 吾聞之, '天道無親, 唯德是授.' 吾庸知天之不授晉, 且以勸楚乎? 君與二三臣其戒之! 夫德, 福之基也, 無德而福隆, 猶無基而厚墉也, 其壞也無日矣."
九
反自 , 范文子謂其宗·祝曰 : "君驕泰而有烈. 夫以德勝者猶懼失之, 而 驕泰乎? 君多私, 今以勝歸, 私必昭. 昭私, 難必作, 吾恐及焉. 凡吾宗·祝, 爲我祈死, 先難爲免." 七年夏, 范文子卒. 冬, 難作, 始於三 , 卒於公.
十
旣戰, 獲王子發鉤. 欒書謂王子發鉤曰 : "子告君曰 : ' 至使人勸王戰, 及齊·魯之未至也. 且夫戰也, 微 至, 王必不免.' 吾歸子."
發鉤告君, 君告欒書, 欒書曰 : "臣固聞之, 至欲爲難, 使苦成叔緩齊·魯之師, 己勸君戰, 戰敗, 將納孫周, 事不成, 故免楚王. 然戰而擅捨國君, 而受其問, 不亦大罪乎? 且今君若使之於周, 必見孫周." 君曰 : "諾." 欒書使人謂孫周曰 : " 至將往, 必見之!" 至聘於周, 公使 之, 見孫周. 是故使胥之昧與夷羊五刺 至·苦成叔及 錡.
錡謂 至曰 : "君不道於我, 我欲以吾宗與吾黨夾而攻之, 雖死必敗君, 君必危, 其可乎?" 至曰 : "不可. 至聞之, 武人不亂, 智人不詐, 仁人不黨. 夫利君之富, 富以聚黨, 利黨以危君, 君之殺我也後矣. 且衆何罪? 鈞之死也, 不若聽君之命." 是故皆自殺. 旣刺三 , 欒書弑 公, 乃納孫周而立之, 寔爲悼公.
十一
長魚矯毁殺三 , 乃脅欒·中行而言於公曰 : "不殺此二子者, 憂必及君." 公曰 : "一旦而尸三卿, 不可益也." 對曰 : "臣聞之, 亂在內爲 , 在外爲姦, 御 以德, 御姦以刑. 今治政而內亂, 不可謂德. 除 而避彊, 不可謂刑. 德刑不立, 姦 幷至, 臣脆弱, 不能忍俟也." 乃奔狄. 三月, 公弑.
十二
欒武子·中行獻子圍公於匠麗氏, 乃召韓獻子. 獻子辭曰 : "弑君以求威, 非吾所能爲也. 威行爲不仁, 事廢爲不智, 享一利亦得一惡, 非所務也. 昔者吾畜於趙氏, 趙孟姬之讒, 吾能違兵. 人有言曰 : '殺老牛, 莫之敢尸.' 而 君乎! 二三子不能事君, 安用厥也?" 中行偃欲伐之, 欒書曰 : "不可. 其身果而辭順. 順無不行, 果無不徹, 犯順不祥, 伐果不克. 夫以果戾, 民不犯也, 吾雖欲攻之, 其能乎?" 乃止.
<卷十三 晉語七>
一
旣弑 公, 欒武子使智武子· 恭子如周迎悼公. 庚午, 大夫逆于淸原. 公言於諸大夫曰 : "孤始願不及此. 孤之及此, 天也. 抑人之有元君, 將稟命焉. 若稟而棄之, 是焚穀也 ; 其稟而不材, 是穀不成也. 穀之不成, 孤之咎也 ; 成而焚之, 二三子之虐也. 孤欲長處其願, 出令將不敢不成, 二三子爲令之不從, 故求元君而訪焉. 孤之不元, 廢也, 其誰怨? 元而以虐奉之, 二三子之制也. 若欲奉元以濟大義, 將在今日 ; 若欲暴虐以離百姓, 反易民常, 亦在今日. 圖之進退, 願由今日." 大夫對曰 : "君鎭撫 臣而大庇 之, 無乃不堪君訓而陷
於大戮, 以煩刑·史, 辱君之允令, 敢不承業!" 乃盟而入.
辛巳, 朝于武宮. 定百事, 立百官, 育門子, 選賢良, 興舊族, 出滯賞, 畢故刑, 赦囚繫, 宥閒罪, 積德, 逮鰥寡, 振廢淹, 養老幼, 恤孤疾, 年過七十, 公親見之, 稱曰 : "王父, 敢不承" .
二
二月乙酉, 公卽位. 使呂宣子將下軍, 曰 : " 之役, 呂錡佐智莊子於上軍, 獲楚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 以免子羽. 之役, 親射楚王而敗楚師, 以定晉國, 而無後, 其子孫不可不崇也." 使 恭子將新軍, 曰 : "武子之季, 文子之母弟也. 武子宣法以定晉國, 至於今是用.
文子勤身以定諸侯, 至於今是賴. 夫二子之德, 其可忘乎!" 故以 季屛其宗. 使令狐文子佐之, 曰 : "昔克潞之役, 秦來圖敗晉功, 魏顆以其身却退秦師于輔氏, 親止杜回, 其勳銘於景鍾. 至於今不育, 其子不可不興也."
君知士貞子之帥志博聞, 而宣惠於敎也, 使爲太傅. 知右行辛之能以數宣物定功也, 使爲元司空. 知欒糾之能御以和于政也, 使爲戎御. 知荀賓之有力而不暴也, 使爲戎右.
欒伯請公族大夫, 公曰 : "荀家惇惠, 荀會文敏, 也果敢, 無忌鎭靜, 使 四人者爲之. 夫膏粱之性難正也, , 故使惇惠者敎之, 使文敏者導之, 使果敢者 之, 使鎭靜者修之. 惇惠者敎之, 則 而不倦, 文敏者導之, 則婉而入, 果敢者 之, 則過不隱 ; 鎭靜者修之, 則壹. 使 四人者爲公族大夫."
公知祁奚之果而不淫也, 使爲元尉. 知羊舌職之聰敏肅給也, 使佐之. 知魏絳之勇而不亂也, 使爲元司馬. 知張老之智而不詐也, 使爲元候. 知鐸 寇之恭敬而信彊也, 使爲輿尉. 知籍偃之惇帥舊職而恭給也, 使爲輿司馬. 知程鄭端而不淫, 且好諫而不隱也, 使爲贊僕.
三
始合諸侯于虛 以救宋, 使張老延君譽于四方, 且觀道逆者. 呂宣子卒, 公以趙文子爲文也, 而能恤大事, 使佐新軍. 三年, 公始合諸侯. 四年, 諸侯會于 丘, 於是乎布命·結援, 脩好·申盟而還. 令狐文子卒, 公以魏絳爲不怨, 使佐新軍. 使張老爲司徒, 使范獻子爲侯奄.
公譽達于戎. 五年, 諸戎來請服, 使魏莊子盟之, 於是乎始復 .
四年, 會諸侯於 丘, 魏絳爲中軍司馬, 公子揚干亂行於曲梁, 魏絳斬其僕. 公謂羊舌赤曰 : "寡人屬諸侯, 魏絳戮寡人之弟, 爲我勿失." 赤對曰 : "臣聞絳之志, 有事不避難, 有罪不避刑, 其將來辭." 言終, 魏絳至, 授僕人書而伏劍. 士 ·張老交止之. 僕人授公,
公讀書曰 : "臣誅於揚干, 不忘其死. 日君乏使, 使臣 中軍之司馬. 臣聞師衆以順爲武, 軍事有死無犯爲敬, 君合諸侯, 臣敢不敬! 君不說, 請死之." 公跣而出, 曰 : "寡人之言, 兄弟之禮也. 子之誅, 軍旅之事也, 請無重寡人之過." 反役, 與之禮食, 令之佐新軍.
四
祁奚辭於軍尉, 公問焉, 曰 : "孰可?" 對曰 : "臣之子午可. 人有言曰 : '擇臣莫若君, 擇子莫若父.' 午之少也, 婉以從令, 遊有鄕, 處有所, 好學而不戱 ; 其壯也, 彊志而用命, 守業而不淫 ; 其冠也, 和安而好敬, 柔惠小物, 而鎭定大事, 有直質而無流心, 非義不變, 非上不擧. 若臨大事, 其可以賢于臣. 臣請 所能, 擇而君比義焉." 公使祁午爲軍尉, 歿平公, 軍無秕政.
五
五年, 無終子嘉父使孟樂因魏莊子納虎豹之皮以和諸戎. 公曰 : "戎·狄無親而好得, 不若伐之." 魏絳曰 : "勞師於戎, 而失諸華, 雖有功, 猶得獸而失人也, 安用之? 且夫戎·狄 處, 貴貨而易土, 予之貨而獲其土, 其利一也 ; 邊鄙耕農不儆, 其利二也 ; 戎·狄事晉, 四 莫不震動, 其利三也. 君其圖之!" 公說, 故使魏絳撫諸戎, 於是乎遂伯.
六
韓獻子老, 使公族穆子受事於朝. 辭曰 : " 公之亂, 無忌備公族, 不能死. 臣聞之曰 : '無功庸者, 不敢居高位.' 今無忌, 智不能匡君, 使至於難, 仁不能救, 勇不能死, 敢辱君朝以 韓宗, 請退也." 固辭不立. 悼公聞之, 曰 : "難雖不能死君而能讓, 不可不賞也." 使掌公族大夫.
七
悼公使張老爲卿, 辭曰 : "臣不如魏絳. 夫絳之智能治大官, 其仁可以利公室不忘, 其勇不 於刑, 其學不廢其先人之職. 若在卿位, 外內必平. 且 丘之會, 其官不犯而辭順, 不可不賞也." 公五命之, 固辭, 乃使爲司馬. 使魏絳佐新軍.
八
十二年, 公伐鄭, 軍于蕭魚. 鄭伯嘉來納女·工·妾三十人, 女樂二八, 歌鍾二肆, 及寶 , 輅車十五乘. 公錫魏絳女樂一八, 歌鍾一肆, 曰 : "子敎寡人和諸戎·狄而正諸華, 於今八年, 七合諸侯, 寡人無不得志, 請與子共樂之."
魏絳辭曰 : "夫和戎·狄, 君之幸也. 八年之中, 七合諸侯, 君之靈也, 二三子之勞也, 臣焉得之?" 公曰 : "微子, 寡人無以待戎, 無以濟河, 二三子何勞焉! 子其受之." 君子曰 : "能志善也."
九
悼公與司馬侯升壹而望曰 : "樂夫!" 對曰 : "臨下之樂則樂矣, 德義之樂則未也." 公曰 : "何謂德義?" 對曰 : "諸侯之爲, 日在君側, 以其善行, 以其惡戒, 可謂德義矣." 公曰 : "孰能?" 對曰 : "羊舌 習於春秋." 乃召叔向使傅太子彪.
<卷十四 晉語八>
一
平公六年, 箕遺及黃淵·嘉父作亂, 不克而死. 公遂逐君賊, 謂陽畢曰 : "自穆侯以至於今, 亂兵不輟, 民志不厭, 禍敗無已, 離民且速寇, 恐及吾身, 若之何?" 陽畢對曰 : "本根猶樹, 枝葉益長, 本根益茂, 是以難已也. 今若大其柯, 去其枝葉, 絶其本根, 可以少閒." 公曰 : "子實圖之." 對曰 : "圖在明訓, 明訓在威權, 威權在君. 君 賢人之後有常位於國者而立之, 亦 逞志虧君以亂國者之後而去之, 是遂威而遠權. 民畏其威, 而懷其德, 莫能勿從. 若從, 則民心皆可畜. 畜其心而知其欲惡, 人孰偸生? 若不偸生, 則莫思亂矣.
且夫欒氏之誣晉國久也, 欒書實覆宗, 弑 公以厚其家, 若滅欒氏, 則民威矣. 今吾若起瑕·原·韓·魏之後而賞立之, 則民懷矣. 威與懷各當其所, 則國安矣. 君治而國安, 欲作亂者誰與?"
君曰 : "欒書立吾先君, 欒盈不獲罪, 如何?" 陽畢曰 : "夫正國者, 不可以 於權, 行權不可以隱於私. 於權, 則民不導 ; 行權隱於私, 則政不行. 政不行, 何以導民? 民之不導, 亦無君也, 則其爲 與隱也, 復害矣, 且勤身. 君其圖之! 若愛欒盈, 則明逐君賊而知國倫, 數而遣之, 厚箴戒圖以待之. 彼若求逞志而報於君, 罪孰大焉, 滅之猶少. 彼若不敢而遠逃, 乃厚其外交而勉之, 以報其德, 不亦可乎?"
公許諾, 盡逐 賊而使祁午及陽畢適曲沃逐欒盈, 欒盈出奔楚. 遂令於國人曰 : "自文公以來有力於先君而子孫不立者, 將授立之, 得之者賞."
居三年, 欒盈晝入, 爲賊於絳. 范宣子以公入於襄公之宮, 欒盈不克, 出奔曲沃, 遂刺欒盈, 滅欒氏. 是以沒平公之身無內亂也.
二
欒懷子之出, 執政使欒氏之臣勿從, 從欒氏者大戮施. 欒氏之臣辛兪行, 吏執之獻諸公. 公曰 : "國有大令, 何故犯之?" 對曰 : "臣順之也, 豈敢犯之? 執政曰 '無從欒氏而從君' , 是明令必從君也. 臣聞之曰 : '三世事家, 君之 ; 再世以下, 主之.' 事君以死, 事主以勤, 君之明令也. 自臣之祖, 以無大援於晉國, 世隷於欒氏, 於今三世矣, 臣故不敢不君.
今執政曰 '不從君者爲大戮' , 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 以煩司寇?"
公說, 固止之, 不可, 厚賂之. 辭曰 : "臣嘗陳辭矣, 心以守志, 辭以行之, 所以事君也. 若受君賜, 是墮其前言. 君問之, 陳辭未退而逆之, 何以事君?" 君知其不可得也, 乃遣之.
三
叔魚生, 其母視之, 曰 : "是虎目而豕喙, 鳶肩而牛腹, 溪壑可盈, 是不可 也, 必以賄死." 遂不視. 楊食我生, 叔向之母聞之, 往, 及堂, 聞其號也, 乃還, 曰 : "其聲, 豺狼之聲, 終滅羊舌氏之宗者, 必是子也."
四
魯襄公使叔孫穆子來聘, 范宣子問焉, 曰 : "人有言曰 '死而不朽' , 何謂也?" 穆子未對. 宣子曰 : "昔 之祖, 自虞以上爲陶唐氏, 在夏爲御龍氏, 在商爲豕韋氏, 在周爲唐·杜氏. 周卑, 晉繼之, 爲范氏, 其此之謂也." 對曰 : "以豹所聞, 此之謂世祿, 非不朽也. 魯先大夫臧文仲, 其身歿矣, 其言立於後世, 此之謂死而不朽."
五
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 久而無成. 宣子欲攻之, 問於伯華. 伯華曰 : "外有軍, 內有事. 赤也, 外事也, 不敢侵官. 且吾子之心有出焉, 可徵訊也." 問於孫林甫, 孫林甫曰 : "旅人, 所以事子也, 唯事是待." 問於張老, 張老曰 : "老也以軍事承子, 非戎, 則非吾所知也. " 問於祁奚, 祁奚曰 : "公族之不恭, 公室之有回, 內事之邪, 大夫之貪, 是吾罪也. 若以君官從子之私, 懼子之應且增也." 問於籍偃, 籍偃曰 : "偃也以斧鉞從於張孟, 日聽命焉, 若夫子之命也, 何二之有? 釋夫子而擧, 是反吾子也." 問於叔魚, 叔魚曰 : "待吾爲子殺之."
叔向聞之, 見宣子曰 : "聞子與和未寧, 問于大夫, 又無決, 訪之 ? 實直而博,直能端辨之, 博能上下比之, 且吾子之家老也. 吾聞國家有大事, 必順于典刑, 而訪諮於耉, 而後行之." 司馬侯見, 曰 : "聞吾子有和之怒, 吾以爲不信. 諸侯皆有二心, 是之不憂, 而怒和大夫, 非子之任也." 祁午見, 曰 : "晉爲諸侯盟主, 子爲正卿, 若能靖端諸侯, 使服聽命於晉, 晉國其誰不爲子從, 何必和? 密和, 和大以平小乎!"
宣子問於 , 對曰 : "昔 叔子違周難於晉國, 生子輿爲理, 以正於朝, 朝無姦官 ; 爲司空, 以正於國, 國無敗績. 世及武子, 佐文·襄爲諸侯, 諸侯無二心. 及爲卿, 以輔成·景, 軍無敗政. 及爲成師, 居太傅, 端刑法, 緝訓典, 國無姦民, 後之人可則, 是以受隨·范. 及文子成晉·荊之盟, 兄弟之國, 使無有間隙, 是以受 · . 今吾子嗣位, 於朝無姦行, 於國無邪民, 於是無四方之患, 而無外內之憂, 賴三子之功, 而饗其祿位. 今旣無事矣, 而非和, 於是加寵, 將何治爲?" 宣子說, 乃益和田而與之和.
六
死, 范宣子謂獻子曰 : " 乎! 昔者吾有 也, 吾朝夕顧焉, 以相晉國, 且爲吾家. 今吾觀女也, 專則不能謀則無與也, 將若之何?" 對曰 : " 也, 居處恭, 不敢安易, 敬學而好仁, 和於政而好其道, 謀於衆不以賈好, 私志雖衷, 不敢謂是也, 必長者之由." 宣子曰 : "可以免身."
七
平公說新聲, 師曠曰 : "公室其將卑乎! 君之明兆於衰矣. 夫樂以開山川之風也, 以耀德於廣遠也. 風德以廣之, 風山川以遠之, 風物以聽之, 循詩以詠之, 循禮以節之. 夫德廣遠而有時節, 是以遠服而邇不遷."
八
平公射 , 不死, 使 襄搏之, 失. 公怒, 拘將殺之. 叔向聞之, 夕, 君告之. 叔向曰 : "君必殺之. 昔吾先君唐叔射 于徒林, , 以爲大甲, 以封于晉.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 射 不死, 搏之不得, 是揚吾君之 者也. 君其必速殺之, 勿令遠聞!" 君 , 乃趣赦之.
九
叔向見司馬侯之子, 撫而泣這, 曰 : "自此其父之死, 吾蔑與比而事君矣! 昔者此其父始之, 我終之, 我始之, 夫子終之, 無不可." 籍偃在側, 曰 : "君子有比乎?" 叔向曰 : "君子比而不別. 比德以贊事, 比也 ; 引黨以封己, 利己而忘君, 別也."
十
秦景公使其弟鍼來求成, 叔向命召行人子員. 行人子朱曰 : "朱也在此." 叔向曰 : "召子員." 子朱曰 : "朱也當御." 叔向曰 : " 也欲子員之對客也." 子朱怒曰 : "皆君之臣也, 班爵同, 何以黜朱也?" 撫劍就之. 叔向曰 : "秦·晉不和久矣, 今日之事幸而集, 子孫饗之. 不集, 三軍之士暴骨. 夫子員導賓主之言無私, 子常易之. 姦以事君者, 吾所能禦也." "拂衣從之, 入救之. 平公聞之曰 : "晉其庶乎! 吾臣之所爭者大." 師曠侍, 曰 : "公室懼卑, 其臣不心競而力爭."
十一
諸侯之大夫盟于宋, 楚令尹子木欲襲晉軍, 曰 : "若盡晉師而殺趙武, 則晉可弱也." 文子聞之, 謂叔向曰 : "若之何?" 叔向曰 : "子何患焉? 忠不可暴, 信不可犯, 忠自中, 而信自身, 其爲德也深矣, 其爲本也固矣, 故不可損也. 今我以忠謀諸侯, 而以信覆之, 荊之逆諸侯也亦云, 是以在此. 若襲我, 是自背其信而塞其忠也. 信反必斃, 忠塞無用, 安能害我? 且夫合諸侯以爲不信, 諸侯何望焉? 爲此行也, 荊敗我, 諸侯必叛之, 子何愛於死? 死而可以固晉國之盟主, 何懼焉?" 是行也, 以藩爲軍, 攀輦卽利而舍, 侯遮 衛不行, 楚人不敢謀, 畏晉之信也. 自是沒平公無楚患.
十二
宋之盟, 楚人固請先 . 叔向謂趙文子曰 : "夫 王之勢, 在德不在先 , 子若能以忠信贊君, 而裨諸侯之闕, 雖在後, 諸侯將載之, 何爭於先? 若違於德而以賄成事, 今雖先 , 諸侯將棄之, 何欲於先? 昔成王盟諸侯於岐陽, 楚爲荊蠻, 置 , 設望表, 與鮮卑守燎, 故不與盟. 今將與狎主諸侯之盟, 唯有德也. 子務德, 無爭先, 務德, 所以服楚也." 乃先楚人.
十三
之會, 魯人食言, 楚令尹圍將以魯叔孫穆子爲戮, 樂工 求貨焉, 不予. 趙文子謂叔孫曰 : "夫楚令尹有欲於楚, 少懦於諸侯. 諸侯之故, 求治之, 不求致也. 其爲人也, 剛而尙寵, 若及, 必不避也. 子 逃之? 不幸, 必及於子." 對曰 : "豹也受命於君, 以從諸侯之盟, 爲社稷也. 若魯有罪, 而受盟者逃, 必不免, 是吾出而危之也. 若爲諸侯戮者, 魯誅盡矣, 必不加師. 請爲戮也. 夫戮出於身, 實難, 自他及之, 何害? 苟可以安君利國, 美惡一心也."
文子將請之於楚, 樂王 曰 : "諸侯有盟未退, 而魯背之, 安用齊盟? 縱不能討, 又免其受盟者, 晉何以爲盟主矣? 必殺叔孫豹." 文子曰 : "有人不難以死, 安利其國, 可無愛乎! 若皆 國如是, 則大不喪威, 而小不見陵矣. 若是道也果, 可以敎訓, 何敗國之有! 吾聞之曰 : '善人在位患, 弗救不祥 ; 惡人在位, 不去亦不祥.' 必免叔孫." 固請於楚而免之.
十四
趙文子爲室, 其椽而 之. 張老夕焉而見之, 不謁而歸. 文子聞之, 駕而往, 曰 : "吾不善, 子亦告我, 何其速也!" 對曰 : "天子之室, 其椽而 之, 加密石焉 ; 諸侯 之, 大夫 之, 士首之. 備其物, 義也 ; 從其等, 禮也. 今子貴而忘義, 富而忘禮, 吾懼不免, 何敢以告?" 文子歸, 令之勿 也. 匠人請皆 之, 文子曰 : " . 爲後世之見之也. 其 者, 仁者之爲也 ; 其 者, 不仁者之爲也."
十五
趙文子與叔向遊於九原, 曰 : "死者若可作也, 吾誰與歸?" 叔向曰 : "其陽子乎?" 文子曰 : "夫陽子, 行廉直於晉國, 不免其身, 其知不足稱也." 叔向曰 : "其舅犯乎?" 文子曰 : "夫舅犯, 見利而不顧其君, 其仁足稱也." "其隨武子乎!" "納諫不忘其師, 言身不失其友, 事君不援而進, 不阿而退."
十六
秦后子來奔. 趙文子見之, 問曰 : "秦君道乎?" 對曰 : "不識." 文子曰 : "公子辱於弊邑, 必避不道也." 對曰 : "有焉." 文子曰 : "猶可以久乎?" 對曰 : "鍼聞之, 國無道而年穀 熟, 鮮不五稔." 文子視日曰 : "朝夕不相及, 誰能俟五!" 文子出, 后子謂其徒曰 : "趙孟將死矣! 夫君子寬惠以 後, 猶恐不濟. 今趙孟相晉國, 以主諸侯之盟, 思長世之德, 曆遠年之數, 猶懼不終其身 ; 今 日而 歲, 怠偸甚矣, 非死逮之, 必有大咎."
冬, 趙文子卒.
十七
平公有疾, 秦景公使 和視之, 出曰 : "不可爲也. 是謂遠男而近女, 惑以生蠱 ; 非鬼非食, 惑以喪志. 良臣不生, 天命不祐. 若君不死, 必失諸侯." 趙文子聞之曰 : "武從二三子以佐君爲諸侯盟主, 於今八年矣, 內無苛慝, 諸侯不二, 子胡曰 '良臣不生, 天命不祐' ?" 對曰 : "自今之謂. 和聞之曰 : '直不輔曲, 明不規闇, 拱木不生危, 松柏不生 .' 吾子不能諫惑, 使至於生疾, 又不自退而寵其政, 八年之謂多矣, 何以能久?" 文子曰 : " 及國家乎?" 對曰 : "上 國, 其次疾人, 固 官也." 文子曰 : "子稱蠱, 何實生之?" 對曰 : "蠱之慝, 穀之飛實生之. 物莫伏於蠱, 莫嘉於穀, 穀興蠱伏而章明者也. 故食穀者, 晝選男德以象穀明, 宵靜女德以伏蠱慝, 今君一之, 是不饗穀而食蠱也, 是不昭穀明而皿蠱也. 夫文, '蟲' · '皿' 爲 '蠱' , 吾是以云." 文子曰 : "君其幾何?" 對曰 : "若諸侯服, 不過三年, 不服, 不過十年. 過是. 晉之殃也." 是歲也, 趙文子卒, 諸侯叛晉. 十年, 平公薨.
十八
秦后子來仕, 其車千乘. 楚公子干來仕, 其車五乘. 叔向爲太傅, 實賦祿, 韓宣子問二公子之祿焉. 對曰 : "大國之卿, 一旅之田, 上大夫, 一卒之田. 夫二公子者, 上大夫也, 皆一卒可也." 宣子曰 : "秦公子富, 若之何其鈞之?" 對曰 : "夫爵以建事, 祿以食爵, 德以賦之, 功庸以稱之, 若之何以富賦祿也? 夫絳之富商, 韋藩木楗以過於朝, 唯其功庸少也, 而能金玉其車, 文錯其服, 能行諸侯之賄, 而無尋尺之祿, 無大績於民故也. 且秦·楚, 匹也, 若之何其回於富也?" 乃均其祿.
十九
鄭簡公使公孫成子來聘, 平公有疾, 韓宣子贊授客館. 客問君疾, 對曰 : "寡君之疾久矣, 上下神祇無不 諭, 而無除. 今夢黃熊入於寢門, 不知人殺乎, 抑 鬼邪?" 子産曰 : "以君之明, 子爲大政, 其何 之有? 僑聞之, 昔者 違帝命, 之於羽山, 化爲黃熊, 以入於羽淵, 實爲夏郊, 三代擧之. 夫鬼神之所及, 非其族類, 則紹其同位, 是故天子祀上帝, 公侯祀百 , 自卿以下不過其族. 今周室少卑, 晉實繼之, 其惑者未擧夏郊邪?" 宣子以告, 祀夏郊, 董伯爲尸. 五日, 公見子産, 賜之 鼎.
二十
叔向見韓宣子, 宣子憂貧, 叔向賀之. 宣子曰 : "吾有卿之名, 而無其實, 無以從二三子, 吾是以憂. 子賀我, 何故?"
對曰 : "昔欒武子無一卒之田, 其宮不備其宗器, 宣其德行, 順其憲則, 使越於諸侯. 諸侯親之, 戎·狄懷之, 以正晉國. 行刑不 , 以免於難. 及桓子驕泰奢侈, 貪欲無藝, 略則行志, 假貸居賄, 宣及於難, 而賴武之德, 以沒其身. 及懷子改桓之行, 而修武之德, 可以免於難, 而離桓之罪, 以亡於楚. 夫 昭子, 其富半公室, 其家半三軍, 恃其富寵, 以泰於國.
其身尸於朝, 其宗滅於絳. 不然, 夫八 , 五大夫三卿, 其寵大矣, 一朝而滅, 莫之哀也, 唯無德也. 今吾子有欒武子之貧, 吾以爲能其德矣, 是以賀. 若不憂德之不建, 而患貨之不足, 將弔不暇, 何賀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 曰 : "起也將亡, 賴子存之, 非起也敢專承之, 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賜."
<卷十五 晉語九>
一
士景伯如楚, 叔魚爲贊理. 邢侯與雍子爭田, 雍子納其女於叔魚以求直. 及斷獄之日, 叔魚抑邢侯, 邢侯殺叔魚與雍子於朝. 韓宣子患之. 叔向曰 : "三姦同罪, 請殺其生者, 而戮其死者." 宣子曰 : "若何?" 對曰 : " 也 獄, 雍子賈之以其子, 邢侯非其官也而干之.
夫以回 國之中, 與絶親以買直, 與非司寇而擅殺, 其罪一也." 邢侯聞之, 逃. 遂施邢侯氏, 而尸叔魚與雍子於 .
二
中行穆子帥師伐狄, 圍鼓. 鼓人或請以城叛, 穆子不受. 軍吏曰 : "可無勞師而得城, 子何不爲?" 穆子曰 : "非事君之禮也. 夫以城來者, 必將求利於我. 夫守而二心, 姦之大者也 ; 賞善罰姦, 國之憲法也. 許而弗予, 失吾信也 ; 若其予之, 賞大姦也. 姦而盈祿, 善將若何? 且夫狄之憾者以城來盈願, 晉豈其無? 是我以鼓敎吾邊鄙貳也. 夫事君者, 量力而進, 不能則退, 不以安賈貳." 令軍吏呼城, 儆將攻之, 未傅而鼓降. 中行伯旣克, 以鼓子苑支來. 令鼓人各復其所, 非僚勿從.
鼓子之臣曰夙沙釐, 以其 行, 軍吏執之, 辭曰 : "我君是事, 非事土也. 名曰君臣, 豈曰土臣? 今君實遷, 臣何賴於鼓?" 穆子召之, 曰 : "鼓有君矣, 爾心事君, 吾定而祿爵." 對曰 : "臣委質於狄之鼓, 未委質於晉之鼓也. 臣聞之 : 委質爲臣, 無有二心. 委質而策死, 古之法也. 君有烈名, 臣無叛質. 敢卽私利, 以煩司寇而亂舊法? 其若不虞何!" 穆子歎而謂其左右曰 : "吾何德之務而有是臣也?" 乃使行. 旣獻, 言於公, 與鼓子田於河陰, 使夙沙釐相之.
三
范獻子聘於魯, 問具山·敖山, 魯人以其鄕對. 獻子曰 : "不爲具·敖乎?" 對曰 : "先君獻·武之諱也." 獻子歸, 戒其所知曰 : "人不可以不學. 吾適魯而名其二諱, 爲笑焉, 唯不學也. 人之有學也, 猶木之有枝葉也. 木有枝葉, 猶庇 人, 而 君子之學乎?"
四
董叔將娶於范氏, 叔向曰 : "范氏富, 已乎?" 曰 : "欲爲繫援焉." 他日, 董祁 於范獻子曰 : "不吾敬也." 獻子執而紡於庭之槐, 叔向過之, 曰 : "子 爲我請乎?" 叔向曰 : "求繫, 旣繫矣 ; 求援, 旣援矣. 欲而得之, 又何請焉?"
五
趙簡子曰 : "魯孟獻子有鬪臣五人, 我無一, 何也?" 叔向曰 : "子不欲也. 若欲之, 也待交 可也."
六
梗陽人有獄, 將不勝, 請納賂於魏獻子, 獻子將許之. 閻沒謂叔寬曰 : "與子諫乎! 吾主以不賄聞於諸侯, 今以梗陽之賄殃之, 不可." 二人朝, 而不退.
獻子將食, 問誰於庭, 曰 : "閻明·叔褒在." 召之, 使佐食. 比已食, 三歎. 旣飽, 獻子問焉, 曰 : "人有言曰 : "唯食可以忘憂. 吾子一食之閒而三歎, 何也?" 同辭對曰 : "吾小人也, 貪. 饋之始至, 懼其不足, 故歎. 中食而自咎也, 曰 : 豈主之食而有不足? 是以再歎. 主之旣已食, 願以小人之腹, 爲君子之心, 屬 而已, 是以三歎." 獻子曰 : "善." 乃辭梗陽人.
七
下邑之役, 董安於多. 趙簡子賞之, 辭. 固賞之, 對曰 : "方臣之少也, 進秉筆, 贊爲名命, 稱於前世, 立義於諸侯, 而主弗志. 及臣之壯也, 耆其股肱, 以從司馬, 苛慝不産. 及臣之長也, 端委 帶, 以隨宰人, 民無二心. 今臣一旦爲狂疾, 而曰 '必賞女' , 與余以狂疾賞也, 不如亡!" 趨而出. 乃釋之.
八
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 請曰 : "以爲繭絲乎? 抑爲保 乎?" 簡子曰 : "保 哉!" 尹鐸損其戶數. 簡子誡襄子曰 : "晉國有難, 而無以尹鐸爲少, 無以晉陽爲遠, 必以爲歸."
九
趙簡子使尹鐸爲晉陽, 曰 : "必墮其壘培. 吾將往焉, 若見壘培, 是見寅與吉射也." 尹鐸往而增之. 簡子如晉陽, 見壘怒曰: "必殺鐸也而後入." 大夫辭之, 不可, 曰 : "是昭余 也."
郵無正進, 曰 : "昔先主文子少 於難, 從姬氏於公宮, 有孝德以出在公族, 有恭德以升在位, 有武德以羞爲正卿, 有溫德以成其名譽, 失趙氏之典刑, 而去其師保, 基於其身, 以克復其所. 及景子長於公宮, 未及敎訓而嗣立矣, 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業, 無謗於國, 順德以學子, 擇言以敎子, 擇師保以相子. 今吾子嗣位, 有文之典刑, 有景之敎訓, 重之以師保, 加之以父兄, 子皆疏之, 以及此難. 夫尹鐸曰 : '思樂而喜, 思難而懼, 人之道也. 委土可以爲師保, 吾何爲不增?' 是以修之, 庶日可以鑒而鳩趙宗乎! 若罰之, 是罰善也. 罰善必賞惡. 臣何望矣!"
簡子說, 曰 : "微子, 吾幾不爲人矣!" 以免難之賞賞尹鐸.
初, 伯樂與尹鐸有怨, 以其賞如伯樂氏, 曰 : "子免吾死, 敢不歸祿!" 辭曰 : "吾爲主圖, 非爲子也, 怨若怨焉."
十
鐵之戰, 趙簡子曰 : "鄭人擊我, 吾伏 血, 鼓音不衰, 今日之事, 莫我若也." 衛莊公爲右, 曰 : "吾九上九下, 擊人盡 . 今日之事, 莫我加也." 郵無正御, 曰 : "吾兩 將絶, 吾能止之. 今日之事, 我上之次也." 駕而乘材, 兩 皆絶.
十一
衛莊公禱, 曰 : "曾孫 以諄趙 之故, 敢昭告于皇祖文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昭考靈公, 夷請無筋無骨, 無面傷, 無敗用, 無隕懼, 死不敢請." 簡子曰 : "志父寄也."
十二
趙簡子田于 , 史 聞之, 以犬待于門. 簡子見之, 曰 : "何爲?" 曰 : "有所得犬, 欲試之 ." 簡子曰 : "何爲不告?" 對曰 : "君行臣不從, 不順. 主將適 , 而麓不聞, 臣敢煩當日?" 簡子乃還.
十三
少室周爲趙簡子之右, 聞牛談有力, 請與之戱, 弗勝, 致右焉. 簡子許之, 使少室周爲宰, 曰 : "知賢而讓, 可以訓矣."
十四
趙簡子曰 : "吾願得范·中行之良臣." 史 侍, 曰 : "將焉用之?" 簡子曰 : "良臣, 人之所願也, 又何問焉?" 對曰 : "臣以爲不良故也. 夫事君者諫過而賞善, 可而替否, 獻能而進賢, 擇材而 之, 朝夕誦善敗而納之. 道之以文, 行之以順, 勤之以力, 致之以死. 聽則進, 否則退.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 使至於難 ; 君出在外, 又不能定而棄之, 則何良之爲? 若弗棄, 則主焉得之? 夫二子之良, 將勤營其君, 復使立於外, 死而後止, 何日以來? 若來, 乃非良臣也." 簡子曰 : "善. 吾言實過矣."
十五
趙簡子問於壯馳 曰 : "東方之士孰爲愈?" 壯馳 拜曰 : "敢賀!" 簡子曰 : "未應吾問, 何賀?" 對曰 : "臣聞之 : 國家之將興也, 君子自以爲不足 ; 其亡也, 若有餘. 今主任晉國之政, 而問及小人, 又求賢人, 吾是以賀."
十六
趙簡子歎曰 : "雀入于海爲蛤, 雉入于淮爲蜃. 魚鼈, 莫不能化, 唯人不能. 哀夫!" 竇 侍, 曰 : "臣聞之 : 君子哀無人, 不哀無賄 ; 哀無德, 不哀無寵 ; 哀名之不令, 不哀年之不登. 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難, 欲擅晉國, 今其子孫將耕於齊, 宗廟之 爲 畝之勤, 人之化也, 何日之有!"
十七
趙襄子使新稚穆子伐狄, 勝左人·中人, 遽人來告, 襄子將食, 尋飯有恐色. 侍者曰 : "狗之事大矣, 而主之色不怡, 何也?" 襄子曰 : "吾聞之 : 德不純而福祿幷至, 謂之幸. 夫幸非福, 非德不當雍, 雍不爲幸, 吾是以懼."
十八
智宣子將以瑤爲後, 智果曰 : "不如宵也." 宣子曰 : "宵也 ." 對曰 : "宵之 在面, 瑤之 在心. 心 敗國, 面 不害. 瑤之賢於人者五, 其不逮者一也. 美 長大則賢, 射御足力則賢, 伎藝畢給則賢, 巧文辯惠則賢, 彊毅果敢則賢. 如是而甚不仁. 以其五賢陵人, 而以不仁行之, 其誰能待之? 若果立瑤也, 智宗必滅." 弗聽. 智果別族于太史爲輔氏. 及智氏之亡也, 唯輔果在.
十九
智襄子爲室美, 士茁夕焉. 智伯曰 : "室美夫!" 對曰 : "美則美矣, 抑臣亦有懼也." 智伯曰 : "何懼?" 對曰 : "臣以秉筆事君. 志有之曰 : '高山峻原, 不生草木. 松柏之地, 其土不肥.' 今土木勝, 臣懼其不安人也." 室成三年, 而智氏亡.
二十
還自衛, 三卿宴於藍臺, 智襄子戱韓康子而侮段規. 智伯國聞之, 諫曰 : "主不備, 難必至矣." 曰 : "難將由我, 我不爲難, 誰敢興之!" 對曰 : "異於是. 夫 氏有車轅之難, 趙有孟姬之讒, 欒有叔祁之 , 范·中行有 治之難, 皆主之所知也. ≪夏書≫有之曰 : '一人三失, 怨豈在明? 不見是圖.' ≪周書≫有之曰 : '怨不在大, 亦不在小.' 夫君子能勤小物, 故無大患. 今主一宴而 人之君相, 又弗備, 曰 : '不敢興難' , 無乃不可乎! 夫誰不可喜, 而誰不可懼? 蟻蜂 , 皆能害人, 君相乎!" 弗聽. 自是五年, 乃有晉陽之難. 段規反, 首難, 而殺智伯於師, 遂滅智氏.
二十一
晉陽之圍, 張談曰 : "先主爲重器也, 爲國家之難也, 姑無愛寶於諸侯乎?" 襄子曰 : "吾無使也." 張談曰 : "地也可." 襄子曰 : "吾不幸有疾, 不夷於先子, 不德而賄. 夫地也求飮吾欲, 是養吾疾而干吾祿也. 吾不與皆斃."
襄子出, 曰 : "吾何走乎?" 從者曰 : "長子近, 且城厚完." 襄子曰 : "民罷力以完之, 又斃死以守之, 其誰與我?" 從者曰 : "邯鄲之倉庫實." 襄子曰 : "浚民之膏澤以實之, 又因而殺之, 其誰與我? 其晉陽乎! 先主之所屬也, 君鐸之所寬也, 民必和矣." 乃走晉陽, 晉師圍而灌之, 沈 産 , 民無叛意.
<卷十六 鄭語>
一
桓公爲司徒, 甚得周衆與東土之人, 問於史伯曰 : "王室多故, 余懼及焉, 其何所可以逃死?" 史伯對曰 : "王室將卑, 戎·狄必昌, 不可 也. 當成周者, 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隨·唐 ; 北有衛·燕·狄·鮮虞·潞·洛·泉·徐·蒲 ; 西有虞· ·晉· · ·楊·魏·芮 ; 東有齊·魯·曹·宋· ·薛·鄒· ; 是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也, 則皆蠻·荊·戎·狄之人也. 非親則頑, 不可入也. 其濟·洛·河·穎之閒乎? 是其子男之國, · 爲大, 叔恃勢, 仲恃險, 是皆有驕侈怠慢之心, 而加之以貪冒. 君若以周難之故, 寄 與賄焉, 不敢不許. 周亂而弊, 是驕而貪, 必將背君, 君若以成周之衆, 奉辭伐罪, 無不克矣. 若克二邑, ·弊·補·舟·依·*유·歷·華, 君之土也. 若前華後河, 右洛左濟, 主 · 而食溱·洧, 修典刑以守之, 是可以少固." 公曰 : "南方不可乎?" 對曰 : 夫荊子熊嚴生子四人 : 伯霜·仲雪·叔熊·季 . 叔熊逃難於 而蠻, 季 是立, 氏將起之, 禍又不克. 是天啓之心也, 又甚聰明和協, 蓋其先王. 臣聞之, 天之所啓, 十世不替. 夫其子孫必光啓土, 不可 也. 且重·黎之後也, 夫黎爲高辛氏火正, 以淳耀敦大, 天明地德, 光照四海, 故命之曰 '祝融' , 其功大矣.
"夫成天地之大功者, 其子孫未嘗不章, 虞·夏·商·周是也. 虞幕能聽協風, 以成樂物生者也. 夏禹能單平水土, 以品處庶類者也. 商契能和合五敎, 以保於百姓者也. 周棄能播殖百穀蔬, 以衣食民人者也. 其後皆爲王公侯伯. 祝融亦能昭顯天地之光明, 以生柔嘉材者也. 其後八姓於周, 未有侯伯. 佐制物於前代者, 昆吾爲夏伯矣, 大彭·豕韋爲商伯矣. 當周未有. 己姓昆吾·蘇·顧·溫·董, 董姓 夷· 龍, 則夏滅之矣. 彭姓彭祖·豕韋·諸稽, 則商滅之矣. 禿姓舟人, 則周滅之矣. 姓 · ·路· 陽, 曹姓鄒· , 皆爲 衛, 或在王室, 或在夷·狄, 莫之數也, 而又無令聞, 必不興矣. 斟姓無後. 融之興者, 其在 姓乎? 姓*기越, 不足命也. 蠻 蠻矣, 唯荊實有昭德, 若周衰, 其心興矣. 姜· ·荊· , 實與諸姬代相干也. 姜, 伯夷之後也, , 伯 之後也. 伯夷能禮於神, 以佐堯者也, 伯 能議百物, 以佐舜者也. 其後皆不失祀, 而未有興者, 周衰其將至矣."
公曰 : "謝西之九州, 何如?" 對曰 : "其民沓貪而忍, 不可因也. 唯謝· 之閒, 其 君侈驕, 其民怠沓其君, 而未及周德, 若更君而周訓之, 是易取也, 且可長用也." 公曰 : "周其弊乎?" 對曰 : "殆於必弊者也. ≪泰誓≫曰 : '民之所欲, 天必從之.' 今王棄高昭顯, 而好讒慝暗昧 ; 惡角犀 盈, 而近頑童窮固. 去和而取同. 夫和實生物, 同則不繼. 以他平他謂之和, 故能 長而物歸之 ; 若以同裨同, 盡乃棄矣. 故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雜, 以成百物. 是以和五味以調口, 剛四支以衛體, 和六律以聰耳, 正七體以役心, 平八索以成人, 建九紀以立純德, 合十數以訓百體. 出千品, 具萬方, 計億事, 材兆物, 收經入, 行*해極. 故王者居九垓之田, 收經入以食兆民, 周訓而能用之, 和樂如一. 夫如是, 和之至也. 於是乎先王聘后於異姓, 求財於有方, 擇臣取諫工, 而講以多物, 務和同也. 聲一無聽, 物一無文, 味一無果, 物一不講. 王將棄是類也而與 同. 天奪之明, 欲無弊, 得乎?
"夫 石父, 讒諂巧從之人也, 而立以爲卿士, 與 同也 ; 棄聘后而立內妾, 好窮固也 ; 侏儒戚施, 寔御在側, 近頑童也 ; 周法不昭, 而婦言是行, 用讒慝也 ; 不建立卿士, 而妖試幸措, 行暗昧也. 是物也, 不可以久. 且宣王之時有童謠曰 : ' 弧箕服, 實亡周國.' 於是宣王聞之, 有夫婦 是器者, 王使執而戮之. 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 懼而棄之. 此人也, 收以奔褒. 天之命此久矣, 其又何可爲乎? ≪訓語≫有之曰 : '夏之衰也, 褒人之神化爲二龍, 以同於王庭, 而言曰 : "余, 褒之二君也." 夏后卜殺之, 與去之, 與止之, 莫吉.
卜請其 而藏之, 吉. 乃布幣焉, 而策告之, 龍亡而 在, 而藏之, 傳郊之.' 及殷·周, 莫之發也. 及 王之末, 發而觀之, 流于庭, 不可除也. 王使婦人不 而 之, 化爲玄 , 以入于王府. 府之童妾未旣 而遭之, 旣 而孕, 當宣王時而生. 不夫而育, 故懼而棄之. 爲弧服者方戮在路, 夫婦哀其夜號也, 而取之以逸, 逃于褒. 褒人褒 有獄, 而以爲入於王, 王遂置之, 而嬖是女也, 使至於爲后, 而生伯服. 天之生此久矣, 其爲毒也大矣, 將使侯淫德而加之焉. 毒之酋 者, 其殺也滋速. 申·繒·西戎方彊, 王室方騷, 將以縱欲, 不亦難乎? 王欲殺太子以成伯服, 心求之申, 申人弗 , 必伐之. 若伐申, 而繒與西戎會以伐周, 周不守矣! 繒與西戎方將德申, 申·呂方彊, 其 愛太子亦必可知也, 王師若在, 其救之亦必然矣. 王心怒矣, 公從矣, 凡周存亡, 不三稔矣! 君若欲避其難, 其速規所矣, 時至而求用, 恐無及也!"
公曰 : "若周衰, 諸姬其孰興?" 對曰 : "臣聞之 : 武實昭文之功, 文之祚盡, 武其嗣乎! 武王之子, 應·韓不在, 其在晉乎! 距險而 於小, 若加之以德, 可以大啓." 公曰 : "姜· 其孰興?" 對曰 : "夫國大而有德者近興, 秦仲·齊侯, 姜· 之雋也, 且大, 其將興乎. 公說, 乃東寄帑與賄, · 受之, 十邑皆有寄地.
二
幽王八年而桓公爲司徒, 九年而王室始騷, 十一年而斃. 及平王之末, 而秦·晉·齊·楚代興, 秦景·襄於是乎取周土, 晉文侯於是乎定天子, 齊莊·僖於是乎小伯, 楚 冒於是乎始啓 .
<卷十七 楚語上>
一
莊王使士 傅太子箴, 辭曰 : "臣不才, 無能益焉." 王曰 : "賴子之善善之也." 對曰 : "夫善在太子, 太子欲善, 善人將至, 若不欲善, 善則不用. 故堯有丹朱, 舜有商均, 啓有五觀, 湯有太甲, 文王有管·蔡. 是五王者, 皆有元德也, 而有姦子. 夫豈不欲其善? 不能故也. 若民煩, 可敎訓. 蠻·夷·戎·狄, 其不賓也久矣, 中國所不能用也." 王卒使傅之. 問於申叔時, 叔時曰 : "敎之春秋, 而爲之聳善, 而抑惡焉, 以戒勸其心 ; 敎之世, 而爲之昭明德, 而廢, 幽昏焉, 以休懼其動 ; 敎之詩, 而爲之導廣顯德, 以耀明其志 ; 敎之禮, 使知上下之則 ; 敎之樂, 以疏其穢, 而鎭其浮 ; 敎之令, 使訪物官 ; 敎之語, 使明其德, 而知先王之務, 用明德於民也 ; 敎之故志, 使知廢興者, 而戒懼焉 ; 敎之訓典, 使知族類, 行比義焉.
"若是而不從, 動而不悛, 則文詠物以行之, 求賢良以翼之. 悛而不攝, 則身勤之, 多訓典刑以納之, 務愼惇篤以固之. 攝而不徹, 則明施舍以導之忠, 明久長以導之信, 明度量以導之義, 明恭儉以導之孝, 明敬戒以導之事, 明慈愛以導之仁, 明昭利以導之文, 明除害以導之武, 明精意以導之罰, 明正德以導之賞, 明齊肅以耀之臨. 若是而不濟, 不可爲也.
"且夫誦詩以輔相之, 威儀以先後之, 體貌以左右之, 明行以宣翼之, 制節義以動行之, 恭敬以臨監之, 勤勉以勸之, 孝順以納之, 忠信以發之, 德音以揚之, 敎備而不從者, 非人也. 其可興乎! 夫子踐位則退, 自退則敬, 否則 ."
二
恭王有疾, 召大夫曰 : "不穀不德, 失先君之業, 覆楚國之師, 不穀之罪也. 若得保其首領以歿, 唯是春秋所以從先君者, 請爲 '靈' 若 ' ' ." 大夫許諾. 王卒, 及葬, 子囊議諡. 大夫曰 : "王有命矣." 子囊曰 : "不可. 夫事君者, 先其善, 不從其過. 赫赫楚國, 而君臨之, 撫征南海, 訓及諸夏, 其寵大矣. 有是寵也, 而知其過, 可不謂 '恭' 乎? 若先君善, 則請爲 '恭' ." 大夫從之.
三
屈到嗜 , 有疾, 召其宗老而屬之曰 : "祭我必以 ." 及祥, 宗老將 , 屈建命去之. 宗老曰 : "夫子屬之." 子木曰 : "不然. 夫子承楚國之政, 其法刑在民心, 而藏在王府, 上之可以比先王, 下之可以訓後世, 雖微楚國, 諸侯莫不譽. 其祭典有之曰 : "國君有牛享, 大夫有羊饋, 士有豚犬之奠, 庶人有魚灸之 , 豆·脯 , 則上下共之, 不羞珍異, 不陳庶侈. 夫子不以其私欲于國之典." 遂不用.
四
椒擧娶於申公子牟, 子牟有罪而亡, 康王以爲椒擧遣之. 椒擧奔鄭, 將遂奔晉. 蔡聲子將如晉, 遇之於鄭, 饗之以璧侑, 曰 : "子尙良食, 二先子其皆相子, 尙能事晉君以爲諸侯主."
辭曰 : "非所願也. 若得歸骨於楚, 死且不配." 聲子曰 : "子尙良食, 吾歸子." 椒擧降三拜, 納其乘馬, 聲子受之.
還見令尹子木, 子木與之語, 曰 : "子雖兄弟於晉, 然蔡, 吾甥也, 二國孰賢?" 對曰 : "晉卿不若楚, 其大夫則賢, 其大夫皆卿材也. 若杞梓·皮革焉, 楚實遺之. 雖楚有材, 不能用也."
子木曰 : "彼有公族甥·舅, 若之何其遺之材也?" 對曰 : "昔令尹子元之難, 或 王孫啓於成王, 王弗是, 王孫啓奔晉, 晉人用之. 及城 之役, 晉將遁矣, 王孫啓豫於軍事, 謂先軫曰 : '是師也, 唯子玉欲之, 與王心違, 故唯東宮與西廣寔來. 諸侯之從者, 叛者半矣, 若敖氏離矣, 楚師必敗, 何故去之?' 先軫從之, 大敗楚師, 則王孫啓之爲也.
"昔莊王方弱, 申公子儀父爲師, 王子燮爲傅, 使師崇·子孔帥師以伐舒. 燮及儀父施二師而分其室. 師還至, 則以王如廬 黎, 廬 黎殺二子而復王. 或 析公臣於王, 王弗是, 析公奔晉, 晉人用之. 寔讒敗楚, 使不規東夏, 則析公之爲也.
"昔雍子之父兄 雍子於恭王, 王弗是, 雍子奔晉, 晉人用之. 及 之役, 晉將遁矣, 雍子與於軍事, 謂欒書曰 : '楚師可料也, 在中軍王族而已. 若易中下, 楚必歆之. 若合而函吾中, 吾上下必敗其左右, 則三萃以攻其王族, 必大敗之.' 欒書從之, 大敗楚師, 王親面傷, 則雍子之爲也.
"昔陳公子夏爲御叔娶於鄭穆公, 生子南. 子南之母亂陳而亡之, 使子南戮於諸侯. 莊王旣以夏氏之室賜申公巫臣, 則又 之子反, 卒於襄老. 襄老死於 , 二子爭之, 未有成. 恭王使巫臣聘於齊, 以夏姬行, 遂奔晉. 晉人用之, 寔通吳·晉. 使其子孤庸爲行人於吳, 而敎之射御, 導之伐楚, 至於今爲患, 則申公巫臣之爲也.
"今椒擧娶於子牟, 子牟得罪而亡, 執政弗是, 謂椒擧曰 : '女實遣之.' 彼懼而奔鄭, 緬然引領南望, 曰 : '庶幾赦吾罪.' 又不圖也, 乃遂奔晉, 晉人又用之矣. 彼若謀楚, 其亦必有 敗也哉!"
子木 然, 曰 : "夫子何如? 召之, 其來乎?" 對曰 : "亡人得生, 又何不來爲?" 子木曰 : "不來, 則若之何?" 對曰 : "夫子不居矣, 春秋相事, 以還軫於諸侯. 若資東陽之盜使殺之, 其可乎? 不然, 不來矣." 子木曰 : "不可. 我爲楚卿, 而賂盜以賊一夫於晉, 非義也. 子爲我召之, 吾倍其室." 乃使椒鳴召其父而復之.
五
靈王爲章華之臺, 與伍擧升焉, 曰 : "臺美夫!" 對曰 : "臣聞國君服寵以爲美, 安民以爲樂, 聽德以爲聰, 致遠以爲明. 不聞其以土木之崇高· 鏤爲美, 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 庶爲樂 ; 不聞其以觀大·視移·淫色以爲明, 而以察淸濁爲聰.
"先君莊王爲匏居之臺, 高不過望國 , 不大過容宴豆, 木不妨守備, 用不煩官府, 民不廢時務, 官不易朝常. 問誰宴焉, 則宋公·鄭伯 ; 問誰相禮, 則華元·駟 ; 問誰贊事, 則陳侯·蔡侯·許男·頓子, 其大夫侍之. 先君以是除亂克敵, 而無惡於諸侯. 今君爲此臺也, 國民罷焉, 財用盡焉, 年穀敗焉, 百官煩焉, 擧國留之, 數年乃成. 願得諸侯與始升焉, 諸侯皆距無有至者. 而後使太宰啓疆請於魯侯, 懼之以蜀之役, 而僅得以來. 使富都那 贊焉, 而使長 之士相焉, 臣不知其美也.
"夫美也者, 上下·內外·小大·遠近, 皆無害焉, 故曰美. 若於目觀則美, 縮於財用則 , 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 胡美之焉? 夫君國者, 將民之與處 ; 民實瘠矣, 君安得肥? 且夫私欲弘侈, 則德義鮮少 ; 德義不行, 則邇者騷離, 而遠者距違. 天子之貴也, 唯其以公侯爲官正, 而以伯子男爲師旅. 其有美名也, 唯其施令德於遠近, 而小大安之也. 若斂民利以成其私欲, 使民蒿焉, 忘其安樂, 而有遠心, 其爲惡也甚矣, 安用目觀? "故先王之爲臺 也, 不過講軍實, 臺不過望 祥. 故 度於大卒之居, 臺度於臨觀之高. 其所不奪穡地, 其爲不 財用, 其事不煩官業, 其日不廢時務. 瘠 之地, 於是乎爲之 ; 城守之木, 於是乎用之 ; 官僚之暇, 於是乎臨之 ; 四時之隙, 於是乎成之. 故≪周詩≫曰 : '經始靈臺, 經之營之. 庶民攻之, 不日成之. 經始勿 , 庶民子來. 王在靈 , 鹿攸伏.' 夫爲臺 , 將以敎民利也, 不知其以 之也. 若君謂此臺美而爲之正, 楚其殆矣!"
六
靈王城陳·蔡·不羹, 使僕夫子 問於范無宇, 曰 : "吾不服諸夏, 而獨事晉, 何也? 唯晉近我遠也. 今吾城三國, 賦皆千乘, 亦當晉矣, 又加之以楚, 諸侯其來乎?" 對曰 : "其在志也, 國爲大城, 未有利者. 昔鄭有京· , 衛有蒲·戚, 宋有蕭蒙, 魯有弁費, 章有渠丘, 晉有曲沃, 秦有徵衙. 叔段以京患莊公, 鄭幾不克, 人寔使鄭子不得其位. 衛蒲·戚寔出獻公, 宋蕭蒙寔弑昭公, 魯弁費寔弱襄公, 齊渠丘寔殺無知, 晉曲沃寔納齊師, 秦徵衙寔難桓·景, 皆志於諸侯, 此其不利也.
"且夫制城邑若體性焉, 有首領·股肱, 至於手拇·毛脈, 大能掉小, 故變而不勤. 地有高下, 天有晦明, 民有君臣, 國有都鄙, 古之制也. 先王懼其不帥, 故制之以義, 施之以服, 行之以禮, 辯之以名, 書之以文, 道之以言. 旣其失也, 易物之由. 夫邊境者, 國之尾也, 譬之如牛馬, 處暑之旣至, *유之旣多, 而不能掉其尾, 臣亦懼之. 不然, 是三城也, 豈不使諸侯之心 焉!"
子 復命, 王曰 : "是知天咫, 安知民則? 是言誕也." 右尹子革侍, 曰 : "民, 天之生也. 知天, 必知民矣. 是其言可以懼哉!"
三年, 陳·蔡及不羹人納棄疾而弑靈王.
七
左史倚相廷見申公子 , 子 不出, 左史謗之, 擧伯以告. 子 怒而出, 曰 : "女無亦謂我老 而舍我·而又謗我!"
左史倚相曰 : "唯子老 , 故欲見以交儆子. 若子方壯, 能經營百事, 倚相將奔走承序, 於是不給, 而何暇得見? 昔衛武公年數九十有五矣, 猶箴儆於國, 曰 : '自卿以下, 至於師長士, 苟在朝者, 無謂我老 而舍我, 必恭恪於朝, 朝夕以交戒我 ; 聞一二之言, 必誦志而納之, 以訓導我.' 我輿有旅賁之規, 位 有官師之典, 倚幾有誦訓之諫, 居寢有褻御之箴, 臨事有 史之導, 宴居有師工之通. 史不失書, 不失誦, 以訓御之, 於是乎作≪懿≫戒, 以自儆也. 及其沒也, 謂之睿聖武公. 子實不睿聖, 於倚相何害? ≪周書≫曰 : '文王至於日中 , 不皇暇食. 惠於小民, 唯政之恭.'
文王猶不敢驕. 今子老楚國而欲自安也, 以御數戒者, 王將何爲? 若常如此, 楚其難哉!" 子 曰 : "老之過也." 乃驟見左史.
八
靈王虐, 白公子張驟諫. 王患之, 謂史老曰 : "吾欲已子張之諫, 若何?" 對曰 : "用之寔難已之易矣. 若諫, 君則曰 : '余左執鬼中, 右執 宮, 凡百箴諫, 吾盡聞之矣, 寧聞他言.' "
白公又諫, 王如史老之言. 對曰 : "昔殷武丁能聳其德, 至於神明, 以入于河, 自河 , 於是乎三年, 默以思道. 卿士患之, 曰 : '王言以出令也, 若不言, 是無所稟令也.' 武丁於是作書, 曰 : '以余正四方, 余恐德之不類, 故不言.' 如是而又使以象夢旁求四方之賢, 得傅說以來, 升以爲公, 而使朝夕規諫, 曰 : '若金, 用女作礪. 若津水, 用女作舟. 若天旱, 用女作霖雨. 啓乃心, 沃朕心. 若藥不瞑眩, 厥疾不 . 若跣不視地, 厥足用傷.' 若武丁之神明也, 其聖之睿廣也, 其智之不疾也, 猶自謂未乂, 故三年默以思道. 旣得道, 猶不敢專制, 使以象旁求聖人. 旣得, 以爲輔. 又恐其荒失遺忘, 故使朝夕規誨箴諫, 曰 : '必交修余, 無余棄也.' 今君或者未及武丁, 而惡規諫者, 不亦難乎!
"齊桓·晉文, 皆非嗣也, 還軫諸侯, 不敢淫逸, 心類德音, 以德有國. 近臣諫, 遠臣謗, 輿人誦, 以自誥也. 是以其入也, 四封不備一同, 而至於是有畿田, 以屬諸侯, 至於今爲令君. 桓·文皆然. 君不度憂於二令君, 而欲自逸也, 無乃不可乎! ≪周詩≫有之曰 : '弗躬弗親, 庶民弗信.' 臣懼民之不信君也, 故不敢不言. 不然, 何急以其言取罪也?' 王病之, 曰 : "子復語. 不穀雖不能用, 吾 置之於耳." 對曰 : "賴君用之也, 故言. 不然, 巴浦之犀· · ·象, 其可盡乎? 其又以規爲 也?" 遂趨而退, 歸, 杜門不出. 七月, 乃有乾谿之亂, 靈王死之.
九
司馬子期欲以妾爲內子, 訪之左史倚相, 曰 : "吾有妾而愿. 欲 之, 其可乎?" 對曰 : "昔先大夫子囊違王之命諡 ; 子夕嗜 , 子木有羊饋而無 . 君子曰 : 違而道. 穀陽 愛子反之勞也, 而獻飮焉, 以斃於 ; 芋尹申亥從靈王之欲, 以隕於乾谿. 君子曰 : 從而逆. 君子之行, 欲其道也, 故進退周旋, 唯道是從. 夫子木能違若敖之欲, 以之道而去 , 吾子經營楚國, 而欲 以干之, 其可乎?" 子期乃止.
<卷十八 楚語下>
一
昭王問於觀射父曰 : "≪周書≫所謂重·黎, 寔使天地不通者, 何也? 若無然, 民將能登天乎?"
對曰 : "非此之謂也. 古者民神不雜. 民之精爽不 貳者, 而又能齊肅衷正, 其智能上下比義, 其聖能光遠宣朗, 其明能光照之, 其聰能聽徹之, 如是則明神降之, 在男曰覡, 在女曰巫. 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 而爲之牲器時服, 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 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戚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 之服, 而敬恭明神者, 以爲之祝. 使名姓之後, 能知四時之生· 牲之物·玉帛之類· 服之儀· 器之量·次主之度·屛攝之位·壇場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 而心率舊典者, 爲之宗. 於是乎有天地·神民·類物之官, 是謂五官, 各司其序, 不相亂也. 民是以能有忠信, 神是以能有明德, 民神異業, 敬而不瀆, 故神降之嘉生, 民以物享, 禍災不至, 求用不 .
"及少 之衰也, 九黎亂德, 民神雜 , 不可方物. 夫人作享, 家爲巫史, 無有要質. 民 于祀, 而不知其福. 烝享無度, 民神同位. 民瀆齊盟, 無有嚴威. 神狎民則, 不 其爲. 嘉生不降, 無物以享. 禍災 臻莫盡其氣. 頊受之, 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 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使復舊常, 無相侵瀆, 是謂絶地天通.
"其後, 三苗復九黎之德, 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 使復典之. 以至於夏·商, 故重·黎氏世 天地, 而別其分主者也. 其在周, 程伯休父其後也, 當宣王時, 失其官守, 而爲司馬氏. 寵神其祖, 以取威于民, 曰 : '重寔上天, 黎寔下地.' 遭世之亂, 而莫之能禦也. 不然, 夫天地成而不變, 何比之有?"
二
子期祀平王, 祭以牛俎於王, 王問於觀射父曰 : "祀牲何及?" 對曰 : "祀加於擧. 天子擧以大牢, 祀以會 ; 諸侯擧以特牛, 祀以太牢 ; 卿擧以少牢, 祀以特牛 ; 大夫擧以特牲, 祀以少牢 ; 士食魚灸, 祀以特牲 ; 庶人食菜, 祀以魚. 上下有序, 則民不慢."
王曰 : "其小大何如?" 對曰 : "郊 不過繭栗, 烝嘗不過把握." 王曰 : "何其小也!" 對曰 : "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 故求備物, 不求 大. 是以先王之祀也, 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百姓·千品·萬官·億醜·兆民經入垓數以奉之, 明德以昭之, 和聲以聽之, 以告 至, 則無不受休. 毛以示物, 血以告殺, 接誠拔取以獻具, 爲齊敬也. 敬不可久, 民力不堪, 故齊肅以承之."
王曰 : "芻 幾何?" 對曰 : "遠不過三月, 近不過浹日." 王曰 : "祀不可以已乎?" 對曰 : "祀所以昭孝息民·撫國家·定百姓也, 不可以已. 夫民氣縱則底, 底則滯, 滯久而不振, 生乃不殖. 其用不從, 其生不殖, 不可以封. 是以古者先王日祭·月享·時類·歲祀. 諸侯舍日, 卿·大夫舍月, 士·庶人舍時. 天子 祀 神品物, 諸侯祀天地·三辰, 及其土之山川, 卿·大夫祀其禮, 士·庶人不過其祖. 日月會於龍*투, 土氣含收, 天明昌作, 百嘉備舍, 神頻行. 國於是乎蒸嘗, 家於是乎嘗祀, 百姓夫婦擇其令辰, 奉其 牲, 敬其 盛, 其糞除, 愼其 服, 其酒醴, 帥其子姓, 從其時享, 虔其祝宗, 道其順辭, 以昭祀其先祖, 肅肅濟濟, 如或臨之. 於是乎合其州鄕朋友婚姻, 比爾兄弟親戚. 於是乎 其百苛, 殄其讒慝, 合其嘉好, 結其親 , 億其上下, 以申固其姓. 上所以敎民虔也, 下所以昭事上也. 天子 郊之事, 必自射其姓, 王后必自 其 ; 諸侯宗廟之事, 必自射牛· 羊·擊豕, 夫人必自 其盛. 其下之人, 其誰敢不戰戰兢兢, 以事百神! 天子親 郊之盛. 王后親繰其服, 自公以下至於庶人, 其誰敢不齊肅·恭敬·致力於神! 民所以攝固者也, 若之何其舍之也?"
王曰 : "所謂一純·二精·七事者, 何也?" 對曰 : "聖王正端冕, 以其不違心, 帥其 臣, 精物以臨, 監享祀, 無有苛慝於神者, 謂之一純. 玉·帛爲二精. 天·地·民, 及四時之務爲七事." 王曰 : "三事者, 何也?" 對曰 : "天事武, 地事文, 民事忠信." 王曰 : "所謂百姓·千品·萬官·億醜·兆民經入垓數者, 何也?" 對曰 : "民之徹官百. 王公之子弟之質, 能言能聽徹其官者, 而物賜之姓, 以監其官, 是爲百姓. 姓有徹品. 十於王謂之千品. 五物之官陪屬萬, 爲萬官. 官有十醜, 爲億醜. 天子之田九垓, 以食兆民, 王取經入焉, 以食萬官."
三
鬪且廷見令尹子常, 子常與之語, 問蓄貨聚馬, 歸以語其弟曰 : "楚其亡乎! 不然, 令尹其不免乎! 吾見令尹, 令尹問蓄聚積實, 如餓豺狼焉, 殆必亡者也. "夫古者聚貨不妨民衣食之利, 聚馬不害民之財用, 國馬足以行軍, 公馬足以稱賦, 不是過也.
公貨足以賓獻, 家貨足以共用, 不是過也. 夫貨·馬郵, 則闕於民, 民多闕, 則有離叛之心, 將何以封矣?
"昔鬪子文三舍令君, 無一日之積, 恤民之故也. 成王聞子文之朝不及夕也, 於是乎每朝設脯一束· 一筐, 以羞子文, 至於今令尹秩之. 成王每出子文之祿, 必逃, 王止而後復. 人謂子文曰 : '人生求富, 而子逃之, 何也?' 對曰 : '夫從政者, 以庇民也. 民多曠也, 而我取富焉, 是勤民以自封, 死無日矣. 我逃死, 非逃富也.' 故莊王之世, 滅若敖氏, 唯子文之後在, 至於今處 , 爲楚良臣. 是不先恤民而後己之富乎?
"今子常, 先大夫之後也, 而相楚君, 無令名於四方. 民之 , 日已甚矣. 四境盈壘, 道 相望, 盜賊司目, 民無所放. 是之不恤, 而蓄聚不厭, 其速怨於民多矣. 積貨滋厚, 不亡何待?
"夫民心之 也, 若防大川焉, 潰而所犯必大矣. 子常其能賢於成·靈乎? 成不禮於穆, 願食熊 , 不獲而死. 靈不顧於民, 一國棄之, 如遺迹焉. 子常爲政, 而無禮不顧, 甚於成·靈, 其獨何力以待之!"
期年, 乃有柏擧之戰, 子常奔鄭, 昭王奔隨.
四
吳人入楚, 昭王出奔, 濟於成臼, 見藍尹 載其 . 王曰 : "載予!" 對曰 : "自先王莫墜其國, 當君而亡之, 君之過也." 遂去王. 王歸, 又求見, 王欲執之, 子西曰 : "請聽其辭, 夫其有故." 王使謂之曰 : "成臼之役, 而棄不穀, 今而敢來, 何也?" 對曰 : "昔瓦唯長舊怨, 以敗於栢擧, 故君及此. 今又效之, 無乃不可乎? 臣避於成臼, 以儆君也, 庶悛而更乎? 今之敢見, 觀君之德也, 曰 : 庶憶懼而鑒前惡乎? 君若不鑒而長之, 君實有國而不愛, 臣何有於死? 死在司敗矣, 惟君圖之!" 子西曰 : "使復在其位, 以無忘前敗." 王乃見之.
五
吳人入楚, 昭王奔 , 公之弟懷將弑王, 公辛止之. 懷曰 : "平王殺吾父, 在國則君, 在外則 也. 見 弗殺, 非人也." 公曰 : "夫事君者, 不爲外內行, 不爲 約擧, 苟君之, 卑尊一也. 且夫自敵以下則有 , 非是不 . 下虐上爲弑, 上虐下爲討, 而 君乎! 君而討臣, 何 之爲? 若皆 君, 則何上下之有乎? 吾先人以善事君, 成名於諸侯, 自鬪伯比以來, 未之失也. 今爾以是殃之, 不可." 懷弗聽, 曰 : "吾思父, 不能顧矣." 公以王奔隨. 王歸而賞及 ·懷, 子西諫曰 : "君有二臣, 或可賞也, 或可戮也. 君王均之, 臣懼矣." 王曰 : "夫子期之二子耶? 吾知之矣. 或禮於君, 或禮於父, 均之, 不亦可乎?"
六
子西歎於朝, 藍尹 曰 : "吾聞君子唯獨居思念前世之崇替者, 與哀殯喪, 於是有歎, 其餘則否. 君子臨政思義, 飮食思禮, 同宴思樂, 在樂思舊, 無有歎焉. 今吾子臨政而歎, 何也?" 子西曰 : "闔廬能敗吾師. 闔廬卽世, 吾聞其嗣又甚焉. 吾是以歎." 對曰 : "子患政德之不修, 無患吳矣. 闔廬, 口不貪嘉味, 耳不樂逸聲, 目不淫於色, 身不懷於安, 朝夕勤志, 民之羸, 聞一善若驚, 得一士若賞, 有過必悛, 有不善必懼, 是故得民以濟其志. 今吾聞夫差好罷民力以成私好, 縱過而 諫, 一夕之宿, 臺 陂池必成, 六畜玩好必從. 夫差先自敗也已, 焉能敗人? 子修德以待吳, 吳將斃矣."
七
王孫 聘於晉, 定公饗之. 趙簡子鳴玉以相, 問於王孫圍曰 : "楚之白珩猶在乎?" 對曰 : "然." 簡子曰 : "其爲寶也幾何矣?"
曰 : "未嘗爲寶. 楚之所寶者, 曰觀射父, 能作訓辭, 以行事於諸侯, 使無以寡君爲口實. 又有左史倚相, 能道訓典, 以 百物, 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 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 ; 又能上下說于鬼神, 順道其欲惡, 使神無有怨痛于楚國. 又有藪曰雲連徒洲, 金木竹箭之所生也. 龜·珠·角·齒·皮·革·羽·毛, 所以備賦, 以戒不虞者也. 所以共幣帛, 以賓享於諸侯者也. 若諸侯之好幣具, 而導之以訓辭, 有不虞之備, 而皇神相之, 寡君其可以免罪於諸侯, 而國民保焉. 此楚國之寶也. 若夫白珩, 先王之玩也, 何寶之焉?
"圍聞國之寶六而已. 明王聖人能制議百物, 以輔相國家, 則寶之 ; 玉足以庇 嘉穀, 使無水旱之災, 則寶之 ; 龜足以憲藏否, 則寶之 ; 珠足以禦火災, 則寶之 ; 金足以禦兵亂, 則寶之 ; 山林藪澤足以備財用, 則寶之. 若夫譁 之美, 楚雖蠻夷, 不能寶也."
八
惠王以梁與魯陽文子, 文子辭, 曰 : "梁險而在境, 懼子孫之有貳者也. 夫事君無憾, 憾則懼 , 則懼貳. 夫盈而不 , 憾而不貳者, 臣能自壽, 不知其他. 縱臣而得以其首領以沒, 懼子孫之以梁之險, 乏臣之祀也." 王曰 : "子之仁, 不忘子孫, 施及楚國, 敢不從子!" 與之魯陽.
九
子西使人召王孫勝, 沈諸梁聞之, 見子西曰 : "聞子召王孫勝, 信乎?" 曰 : "然." 子高曰 : "將焉用之?" 曰 : "吾聞之, 勝直而剛, 欲置之境."
子高曰 : "不可. 其爲人也, 展而不信, 愛而不仁, 詐而不智, 毅而不勇, 直而不衷, 周而不淑. 復言而不謀身, 展也 ; 愛而不謀長, 不仁也 ; 以謀蓋人, 詐也 ; 彊忍犯義, 毅也 ; 直而不顧, 不衷也 ; 周言棄德, 不淑也. 是六德者, 皆有其華而不實者也, 將焉用之? "彼其父爲戮於楚, 其心又 而不 . 若其 也, 不忘舊怨, 而不以 悛德, 思報怨而已. 則其愛也足以得人, 其展也足以復之, 其詐也足以謀之, 其直也足以帥之, 其周也足以蓋之, 其不 也足以行之, 而加之以不仁, 奉之以不義, 蔑不克矣.
"夫造勝之怨者, 皆不在矣. 若來而無寵, 速其怒也. 若其寵之, 毅貪無厭, 旣能得入, 而耀之以大利, 不仁以長之, 思舊怨以修其心, 苟國有 , 必不居矣. 非子職之, 其誰乎? 彼將思舊怨, 而欲大寵, 動而得人, 怨而有術, 若果用之, 害可待也. 余愛子與司馬, 故不敢不言."
子西曰 : "德其忘怨. 余善之, 夫乃其寧." 子高曰 : "不然. 吾聞之, 唯仁者可好也, 可惡也, 可高也, 可下也. 好之不 , 惡之不怨, 高之不驕, 下之不懼. 不仁者則不然. 人好之則 , 惡之則怨, 高之則驕, 下之則懼. 驕有欲焉, 懼有惡焉, 欲惡怨 , 所以生詐謀也. 子將若何? 若召而下之, 將戚而懼 ; 爲之上者, 將怒而怨. 詐謀之心, 無所靖矣. 有一不義, 猶敗國家, 今壹五六, 而必欲用之, 不亦難乎? 吾聞國家將敗, 必用姦人, 而嗜其疾味, 其子之謂乎?
"夫誰無疾 ? 能者蚤除之. 舊怨滅宗, 國之疾 也, 爲之關 蕃籬而遠備閉之. 猶恐其至也, 是之爲日 . 若召而近之, 死無日矣. 人有言曰 '狼子野心' , 怨賊之人也, 其又何善乎? 若子不我信, 求若敖氏與子干·子 之族而近之? 安用勝也? 其能幾何?
"昔齊騶馬 以胡公入於貝水, ·閻職 懿公於 竹, 晉長魚矯殺三 於 , 魯 人 殺子般於次, 夫是誰之故也? 非唯舊怨乎? 是皆子之所聞也. 人求多聞善敗, 以監戒也. 今子聞而棄之, 猶蒙耳也. 吾語子何益? 吾知逃也已."
子西笑曰 : "子之尙勝也." 不從, 遂使爲白公. 子高以疾閒居于蔡.
及白公之亂, 子西·子期死. 葉公聞之, 曰 : "吾怨其棄吾言, 而德其治楚國, 楚國之能平均以復先王之業者, 夫子也. 以小怨置大德, 吾不義也, 將入殺之." 帥方城之外以入, 殺白公而定王室, 葬二子之族.
<卷十九 吳語>
一
吳王夫差起師伐越, 越王句踐起師逆之. 大夫種乃獻謀曰 : "夫吳之與越, 唯天所授, 王其無庸戰! 夫申胥·華登簡報吳國之士於甲兵, 而未嘗有所挫也. 夫一人善射, 百夫決拾, 勝未可成也. 夫謀必素見成事焉, 而後履之, 不可以授命. 王不如設戎, 約辭行成, 以喜其民, 以廣侈吳王之心. 吾以卜之於天, 天若棄吳, 必許吾成, 而不吾足也, 將必寬然有伯諸侯之心焉. 旣罷弊其民, 而天奪之食, 安受其燼, 乃無有命矣."
越王許諾, 乃命諸稽 行成於吳, 曰 : "寡君句踐使下臣 , 不敢顯然布幣行禮, 敢私告於下執事曰 : 昔者越國見禍, 得罪於天王. 天王親趨玉趾, 以心孤句踐, 而又宥赦之. 君王之之越也, 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孤不敢忘天災, 其敢忘君王之大賜乎? 今句踐申禍無良, 草鄙之人, 敢忘天王之大德, 而思邊垂之小怨, 以重得罪於下執事? 句踐用帥二三之老, 親委重罪, 頓 於邊.
"今君王不察, 盛怒屬兵, 將殘伐越國. 越國固貢獻之邑也, 君王不以鞭 使之, 而辱軍士使寇令焉. 句踐請盟 : 一介嫡女, 執箕 以 姓於王宮 ; 一介嫡男, 奉槃 以隨諸御 ; 春秋貢獻, 不解於王府. 天王豈辱裁之? 亦征諸侯之禮也.
"夫諺曰 : '狐埋之而狐 之, 是以無成功.' 今天王旣封植越國, 以明聞於天下, 而又刈亡之, 是天王之無成勞也. 雖四方之諸侯, 則何實以事吳? 敢使下臣盡辭, 唯天王秉利度義焉!"
吳王夫差乃告諸大夫曰 : "孤將有大志於齊, 吾將許越成, 而無拂吾慮. 若越旣改, 吾又何求? 若其不改, 反行, 吾振旅焉."
申胥諫曰 : "不可許也. 夫越, 非實忠心好吳也, 又非 畏吾兵甲之彊也. 大夫種勇而善謀, 將還玩吾國於股掌之上, 以得其志. 夫固知君王之蓋威以好勝也, 故婉約其辭, 以從逸王志使淫樂於諸夏之國, 以自傷也. 使吾甲兵鈍弊, 民人離落, 而日以憔悴, 然後安受吾燼.
夫越王好信以愛民, 四方歸之, 年穀時熟, 日長炎炎. 及吾猶可以戰也. 爲 弗 , 爲蛇將若何?" 吳王曰 : "大夫奚隆於越, 越曾足以爲大虞乎? 若無越, 則吾何以春秋曜吾軍士?" 乃許之成. 將盟, 越王又使諸稽 辭曰 : "以盟爲有益乎? 前盟口血未乾, 足以結信矣. 以盟爲無益乎? 君王舍甲兵之威以臨使之, 而胡重於鬼神而自輕也?" 吳王乃許之, 荒成不盟.
二
吳王夫差旣許越成, 乃大戒師徒, 將以伐齊. 申胥進諫曰 : "昔天以越賜吳, 而王弗受. 夫天命有反, 今越王句踐恐懼而改其謀, 舍其愆令, 輕其征賦, 施民所善, 去民所惡, 身約也, 裕其衆庶, 其民殷衆, 以多甲兵. 越之在吳, 猶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夫越王之不忘敗吳, 於其心也戚然, 服士以伺吾閒. 今王非越是圖, 而齊·魯以爲憂. 夫齊·魯譬諸疾疥癬也, 豈能涉江·淮而與我爭此地哉? 將必越實有吳土.
"王其 亦鑑於人, 無鑑於水! 昔楚靈王不君, 其臣箴諫以不入. 乃築臺於章華之上, 闕爲石郭, 陂漢以象帝舜. 罷弊楚國, 以閒陳·蔡. 不修方城之內, 踰諸夏而圖東國, 三歲於沮·汾以服吳·越. 其民不忍饑勞之殃, 三軍叛王於乾溪. 王親獨行, 屛營 於山林之中, 三日乃見其涓人疇. 王呼之曰 : '余不食三日矣.' 疇趨而進, 王枕其股以寢於地. 王寢, 疇枕王以 而去之. 王覺而無見也, 乃匍匐將入於棘 , 棘 不納, 乃入芋尹申亥氏焉. 王縊, 申亥負王以歸, 而土埋之其室. 此志也, 豈遽忘於諸侯之耳乎?
"今王旣變 ·禹之功, 而高高下下, 以罷民於姑蘇. 天奪吾食, 都鄙 饑. 今王將 天而伐齊. 夫吳民離矣, 體有所傾, 譬如 獸然, 一個負矢, 將百 皆奔, 王其無方收也. 越人必來襲我, 王雖悔之, 其猶有及乎?"
王弗聽. 十二年, 遂伐齊. 齊人與戰于艾陵, 齊師敗績, 吳人有功.
三
吳王夫差旣勝齊人於艾陵, 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 曰 : "寡人帥師不 吳國之役, 遵汶之上, 不敢左右, 唯好之故. 今大夫國子興其衆庶, 以犯獵吳國之師徒, 天若不知有罪, 則何以使下國勝?"
四
吳王還自伐齊, 乃訊申胥曰 : "昔吾先王體德明聖, 達於上帝. 譬如農夫作 , 以刈殺四方之蓬蒿, 以立名於荊, 此則大夫之力也." 今大夫老, 而又不自安恬逸, 而處以念惡, 出則罪吾衆, 撓亂百度, 以妖 吳國. 今天降衷于吳, 齊師受服. 孤豈敢自多? 先王之鍾鼓, 寔式靈之. 敢告于大夫."
申胥釋劍而對曰 : "昔吾先王世有輔弼之臣, 以能遂疑計惡, 以不陷於大難. 今王播棄黎老, 而近孩童焉比謀, 曰 : '余令而不違.' 夫不違, 乃違也. 夫不違, 亡之階也. 夫天之所棄, 必驟近其小喜, 而遠其大憂. 王若不得志於齊, 而以覺寤王心, 而吳國猶世. 吾先君得之也, 必有以取之 ; 其亡之也, 亦有以棄之. 用能援持盈以沒, 而驟救傾以時. 今王無以取之, 而天祿 至, 是吳命之短也. 員不忍稱疾 易, 以見王之親爲越之擒也. 員請先死."
遂自殺. 將死, 曰 : "以懸吾目於東門, 以見越之入, 吳國之亡也."
王 曰 : "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 乃使取申胥之尸, 盛以 *제, 而投之於江.
五
吳王夫差旣殺申胥, 不稔於歲, 乃起師北征. 闕爲深溝, 通於商·魯之閒, 北屬之沂, 西屬之濟, 以會晉公午於黃池.
於是越王句踐乃命范 ·后庸, 率師沿海 淮以絶吳路. 敗王子友於姑熊夷. 越王句踐乃率中軍 江以襲吳, 入其 , 焚其姑蘇, 徙其大舟.
吳·晉爭長未成, 邊遽乃至, 以越亂告. 吳王懼, 乃合大夫而謀曰 : "越爲不道, 背其齊盟. 今吾道路修遠, 無會而歸, 與會而先晉, 孰利?" 王孫 曰 : "夫危事不齒, 敢先對. 二者莫利 : 無會而歸, 越聞章矣, 民懼而走, 遠無正就. 齊·宋·徐·夷曰 : '吳旣敗矣!" 將夾溝而*치我, 我無生命矣 ; 會而先晉, 晉旣執諸侯之柄以臨我, 將成其志以見天子. 吾須之不能, 去之不忍. 若越聞愈章, 吾民恐叛. 必會而先之."
王乃步就王孫 曰 : "先之, 圖之將若之何?" 王孫 曰 : "王其無疑! 吾道路悠遠, 必無有二命焉, 可以濟事." 王孫 進, 顧揖諸大夫曰 : "危事不可以爲安, 死事不可以爲生, 則無爲貴智矣. 民以惡死而欲貴富以長沒也, 與我同. 雖然, 彼近其國, 有遷 ; 我絶慮, 無遷. 彼豈能與我行此危事也哉? 事君勇謀, 於此用之. 今夕必挑戰, 以廣民心. 請王勵士, 以奮其朋勢, 勸之以高位重畜, 備刑戮以辱其不勵者, 令各輕其死. 彼將不戰而先我, 我旣執諸侯之柄, 以歲之不獲也, 無有誅焉, 而先罷之, 諸侯必說. 旣而皆入其地, 王安挺志, 一日 , 一日留, 以安步王志. 必設以此民也, 封於江·淮之閒, 乃能至於吳." 吳王許諾.
六
吳王昏乃戒, 令 馬食士. 夜中, 乃令服兵 甲, 係馬舌, 出火 , 陳士卒百人, 以爲徹行·百行. 行頭皆官師, 擁鐸拱稽, 建肥胡, 奉文犀之渠. 十行一嬖大夫, 建旌提鼓, 挾經秉 . 十旌一將軍, 載常建鼓, 挾經秉 . 萬人以爲方陣, 皆白裳·白 ·素甲·白羽之 , 望之如茶. 王親秉鉞, 載白旗以中陳而立. 左軍亦如之, 皆赤裳·赤 ·丹甲·朱羽之 , 望之如火. 右軍亦如之, 皆玄裳·玄旗·黑甲·烏羽之 , 望之如墨. 爲帶甲三萬, 以勢攻, 鳴乃定. 旣陳, 去晉軍一里. 昧明, 王乃秉 , 親就鳴鍾鼓·丁寧·錞于, 振鐸勇怯盡應, 三軍皆譁 以振旅, 其聲動天地.
晉師大駭不出, 周軍飾壘, 乃令董褐請事, 曰 : "兩君偃兵接好, 日中爲期. 今大國越錄, 而造於弊邑之軍壘, 敢請亂故."
吳王親對之曰 : "天子有命, 周室卑約, 貢獻莫入, 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 無姬姓之振也, 徒遽來告. 孤日夜相繼, 匍匐就君. 君今非王室不平安是憂, 億負晉衆庶, 不式諸戎·狄·楚·秦 ; 將不長弟, 以力征一二兄弟之國. 孤欲守吾先君之班爵, 進則不敢, 退則不可. 今會日薄矣, 恐事之不集, 以爲諸侯笑. 孤之事君在今日, 不得事君亦在今日. 爲使者之無遠也, 孤用親聽命於藩籬之外."
董褐將還, 王稱左畸, 曰 : "攝少司 與王士五人, 坐於王前." 乃皆進, 曰, 於客前以酬客.
董褐旣致命, 乃告趙 曰 : "臣觀吳王之色, 類有大憂, 小則嬖妾·嫡子死, 不則國有大難 ; 不則越入吳. 將毒, 不可與戰. 主其許之先, 無以待危, 然而不可徒許也." 趙 許諾.
晉乃令董褐復命曰 : "寡君未敗觀兵身見, 使褐復命曰 : ' 君之言, 周室旣卑, 諸侯失禮於天子, 請貞於陽卜, 收文·武之諸侯. 孤以下密邇於天子, 無所逃罪, 訊讓日至, 曰 : 昔吳伯父不失春秋, 必率諸侯以顧在余一人. 今伯父有蠻·荊之虞, 禮世不續, 用命孤禮佐周公, 以見我一二兄弟之國, 以休君憂. 今君掩王東海, 以淫名聞於天子, 君有短垣, 而自踰之, 蠻·荊則何有於周室? 夫命圭有命, 固曰吳伯, 不曰吳王. 諸侯是以敢辭. 夫諸侯無二君, 而周無二王, 君若無卑天子, 以干其不祥, 而曰吳公, 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 許諾."
吳王許諾, 乃退就幕而會. 吳公先 , 晉侯亞之. 吳王旣會, 越聞愈章, 恐齊·宋之爲己害也, 乃命王孫 先與勇獲帥徒師, 以爲過賓於宋, 以焚其北 焉而過之.
七
吳王夫差旣退于黃池, 乃使王孫苟告勞于周, 曰 : "昔者楚人爲不道, 不共承王事, 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 吾先君闔廬不貰不忍, 被甲帶劍, 挺 搢鐸, 以與楚昭王毒逐於中原柏擧. 天舍其衷, 楚師敗績, 王去其國, 遂至于 . 王總其百執事, 以奉其社稷之祭. 其父子·昆弟不相能, 夫槪王作亂, 是以復歸于吳. 今齊侯壬不鑒于楚. 又不承共王命, 以遠我一二兄弟之國. 夫差不貰不忍, 被甲帶劍, 挺 搢鐸, 遵汶伐博, 笠相望於艾陵. 天舍其衷, 齊師還. 夫差豈敢自多? 文·武寔舍其衷. 歸不稔於歲, 余沿江 淮, 闕溝深水, 出於商·魯之閒, 以徹於兄弟之國. 夫差克有成事, 敢使苟告於下執事."
周王答曰 : "苟, 伯父令女來, 明紹享余一人, 若余嘉之. 昔周室逢天之降禍, 遭民之不祥, 余心豈忘憂恤, 不唯下圭之不康靖? 今伯父曰 : '戮力同德.' 伯父若能然, 余一人兼受而介福. 伯父多曆年以沒元身, 伯父秉德已侈大哉!"
八
吳王夫差還自黃池, 息民不戒. 越大夫種乃唱謀曰 : "吾謂吳王將遂涉吾地, 今罷師而不戒以忘我, 我不可以怠. 日臣嘗卜於天, 今吳民旣罷, 而大荒 饑, 無赤米, 而 鹿空虛, 其民必移就蒲 于東海之濱. 天占旣兆, 人事又見, 我蔑卜筮矣. 王若今起師以會, 奪之利, 無使夫悛. 夫吳之邊鄙遠者, 罷而未至, 吳王將 不戰, 必不須至之會也, 而以中國之師與我戰若事幸而從我, 我遂踐其地, 其至者亦將不能之會也已, 吾用禦兒臨之. 吳王若 而又戰, 奔遂可出. 若不戰而結成, 王安厚取名而去之." 越王曰 : "善哉!" 乃大戒師, 將伐吳.
楚申包胥使於越, 越王句踐問焉, 曰 : "吳國爲不道, 求殘我社稷宗廟, 以爲平原, 弗使血食. 吾欲與之 天之衷, 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旣具, 無以行之. 請問戰奚以而可?" 包胥辭曰 : "不知." 王固問焉, 乃對曰 : "夫吳, 良國也, 能博取於諸侯. 敢問君五之所以與之戰者?" 王曰 : "在孤之側者, 觴酒·豆肉·簞食, 未嘗敢不分也. 飮食不致味, 聽樂不盡聲, 求以報吳. 願以此戰." 包胥曰 : "善則善矣, 未可以戰也." 王曰 : "越國之中, 疾者吾問之, 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 慈其幼, 長其孤, 問其病, 求以報吳. 願以此戰." 包胥曰 : "善則善矣, 未可以戰也." 王曰 : "越國之中, 吾寬民以子之, 忠惠以善之. 吾修令寬刑, 施民所欲, 去民所惡, 稱其善, 掩其惡, 求以報吳. 願以此戰." 包胥曰 : "善則善矣, 未可以戰也." 王曰 : "越國之中, 富者吾安之, 貧者吾與之, 救其不足, 裁其有餘, 使貧富皆利之, 求以報吳, 願以此戰." 包胥曰 : "善則善矣, 未可以戰也." 王曰 : "越國南則楚, 西則晉, 北則齊, 春秋皮幣·玉帛·子女以賓服焉, 未嘗敢絶, 求以報吳. 願以此戰." 包胥曰 : "善哉! 蔑以加焉, 然猶未可以戰也. 夫戰, 智爲始, 仁次之, 勇次之. 不智, 則不知民之極, 無以銓度天下之衆寡 ; 不仁, 則不能與三軍共饑勞之殃 ; 不勇, 則不能斷疑以發大計." 越王曰 : "諾."
越王句踐乃召五大夫, 曰 : "吳爲不道, 求殘吾社稷宗廟, 以爲平原, 不使血食. 吾欲與之 天之衷, 唯是車馬·兵甲·卒伍旣具, 無以行之. 吾問於王孫包胥, 旣命孤矣 ; 敢訪諸大夫, 問戰奚以而可? 句踐願諸大夫言之, 皆以情告, 無阿孤, 孤將以擧大事." 大夫后庸乃進對曰 : "審賞則可以戰乎?" 王曰 : "聖." 大夫苦成進對曰 : "審罰則可以戰乎?" 王曰 : "猛." 大夫種進對曰 : "審物則可以戰乎?" 王曰 : "辯." 大夫 進對曰 : "審備則可以戰乎?" 王曰 : "巧." 大夫皐如進對曰 : "審聲則可以乎?" 王曰 : "可矣." 王乃命有司大令於國曰 : "苟在戎者, 皆造於國門之外." 王乃命於國曰 : "國人欲告者來告, 告孤不審, 將爲戮不利, 及五日必審之, 過五日, 道將不行."
王乃入命夫人. 王背屛而立, 夫人向屛. 王曰 : "自今日以後, 內政無出, 外政無入. 內有辱, 是子也 ; 外有辱, 是我也. 吾見子於此止矣." 王遂出, 夫人送王, 不出屛, 乃闔左闔, 塡之以土, 去 側席而坐, 不掃. 王背 而立, 大夫向 . 王命大夫曰 : " 食土不均, 土地之不修, 內有辱於國, 是子也 ; 軍士不死, 外有辱, 是我也. 自今日以後, 內政無出, 外政無入, 吾見子於此止矣." 王遂出, 大夫送王不出 , 乃闔左闔, 塡之以土, 側席而坐, 不掃.
王乃之壇列, 鼓而行之, 至於軍, 斬有罪者以徇, 曰 : "莫如此以環 通相問也." 明日徙舍, 斬有罪者以徇, 曰 : "莫如此不從其伍之令." 明日徙舍, 斬有罪者以徇, 曰 : "莫如此不用王命." 明日徙舍, 至於禦兒, 斬有罪者以徇, 曰 : "莫如此淫逸不可禁也."
王乃命有司大徇於軍, 曰 : "有父母耆老而無昆弟者, 以告." 王親命之曰 : "我有大事, 子有父母耆老, 而子爲我死, 子之父母將轉於溝壑, 子爲我禮已重矣. 子歸, 歿而父母之世. 後若有事, 吾與子圖之." 明日徇於軍, 曰 : "有兄弟四五人皆在此者, 以告." 王親命之曰 : "我有大事, 子有昆弟四五人皆在此, 事若不捷, 則是盡也. 擇子之所欲歸者一人." 明日徇於軍, 曰 : "有眩 之疾者, 以告." 王親命之曰 : "我有大事, 子有眩 之疾, 其歸若已. 後若有事, 吾與子圖之." 明日徇於軍, 曰 : "筋力不足以勝甲兵, 志行不足以聽命者歸, 莫告." 明日, 遷軍接 , 斬有罪者以徇, 曰 : "莫如此志行不果." 於是人有致死之心, 王乃命有司大徇於軍, 曰 : "謂二三子歸而不歸, 處而不處, 進而不進, 退而不退, 左而不在左, 右而不在右, 身斬, 妻子 ."
於是吳王起師, 軍于江北, 越王軍于江南. 越王乃中分其師以爲左右軍, 以其私卒君子六千人爲中軍. 明日將舟戰於江, 及昏, 乃令左軍銜枚 江五里以須, 亦令右軍銜枚踰江五里以須. 夜中, 乃命左軍·右軍涉江鳴鼓中水以須. 吳師聞之大駭, 曰 : "越人分爲二師, 將以夾攻我師." 乃不待旦, 且亦中分其師, 將以禦越. 越王乃令其中軍銜枚潛涉, 不鼓不 以襲攻之, 吳師大北. 越之左軍·右軍乃遂涉而從之, 又大敗之於沒, 又郊敗之, 三戰三北, 乃至於吳. 越師遂入吳國, 圍王臺.
吳王懼, 使人行成, 曰 : "昔不穀先委制於越君, 君告孤請成, 男女服從. 孤無奈越之先君何, 畏天之不祥, 不敢絶祀, 許君成, 以至於今. 今孤不道, 得罪於君王, 君王以親辱於弊邑. 孤敢請成, 男女服爲臣御." 越王曰 : "昔天以越賜吳, 而吳不受 ; 今天以吳賜越, 孤敢不聽天之命, 而聽君之令乎?" 乃不許成. 因使人告於吳王曰 : "天以吳賜越, 孤不敢不受. 以民生之不長, 王其無死! 民生於地上, 寓也, 其與幾何? 寡人其達王於甬句東, 夫婦三百, 唯王所安, 以沒王年." 夫差辭曰 : "天旣降禍於吳國, 不在前後, 當孤之身寔失宗廟社稷. 凡吳土地人民, 越旣有之矣, 孤何以視於天下!" 夫差將死, 使人說於子胥曰 : "使死者無知, 則已矣 ; 若其有知, 吾何面目以見員也!" 遂自殺.
越滅吳, 上征上國, 宋·鄭·魯·衛·陳·蔡執玉之君皆入朝. 夫唯能下其君臣, 以集其謀故也.
<卷二十 越語上>
一
越王句踐棲於會稽之上, 乃號令於三軍曰 : "凡我父兄昆弟及國子姓, 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 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 大夫種進對曰 : "臣聞之, 賈人夏則資皮, 冬則資 , 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 以待乏也. 夫雖無四方之憂, 然謀臣與爪牙之士, 不可不養而擇也. 譬如蓑笠, 時雨旣至, 必求之. 今君王旣棲於會稽之上, 然後乃求謀臣, 無乃後乎?" 句踐曰 : "苟得聞子大夫之言, 何後之有?" 執其手而與之謀.
遂使之行成於吳, 曰 : "寡君句踐之無所使, 使其下臣種, 不敢徹聲聞於天王, 私於下執事曰 : 寡君之師徒不足以辱君矣, 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請句踐女女於王, 大夫女女於大夫, 士女女於士. 越國之寶器畢從, 寡君帥越國之衆, 以從君之師徒, 唯君左右之! 若以越國之罪爲不可赦也, 將焚宗廟, 係妻 , 沈金玉於江, 有帶甲五千人, 將以致死, 乃必有偶, 是以帶甲萬人事君也, 無乃卽傷君王之所愛乎? 與其殺是人也, 寧其得此國也, 其孰利乎?"
夫差將欲聽與之成, 子胥諫曰 : "不可! 夫吳之與越也, 敵戰之國也. 三江環之, 民無所移, 有吳則無越, 有越則無吳矣, 將不可改於是矣. 員聞之, 陸人居陸, 水人居水. 夫上黨之國, 我攻而勝之, 吾不能居其地, 不能乘其車 ; 夫越國, 吾攻而勝之, 吾能居其地, 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 不可失也已, 君必滅之. 失此利也, 雖悔之, 必無及已." 越人飾美女八人, 納之太宰 , 曰 : "子苟赦越國之罪, 又有美於此者將進之." 太宰 諫曰 : 聞古之伐國者, 服之而已. 今已服矣, 又何求焉?" 夫差與之成而去之.
句踐說於國人曰 :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而又與大國執 , 以暴露百姓之骨於中原, 此則寡人之罪也. 寡人請更." 於是葬死者, 問傷者, 養生者, 弔有憂, 賀有喜, 送往者, 迎來者, 去民之所惡, 補民之不足. 然後卑事夫差, 宦士三百人於吳, 其身親爲夫差前馬. 句踐之地, 南至於句無, 北至於禦兒, 東至於 , 西至於姑蔑, 廣運百里. 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 : "寡人聞古之賢君, 四方之民歸之, 若水之歸下也. 今寡人不能, 將帥二三子夫婦以蕃." 令壯者無取老婦, 令老者無取壯妻. 女子十七不嫁, 其父母有罪 ; 丈夫二十不娶, 其父母有罪. 將免者以告, 公 守之. 生丈夫, 二壺酒, 一犬 ; 生女子, 二壺酒, 一豚. 生三人, 公與之母 ; 生二人, 公與之 . 當室者死, 三年釋其政 ; 支子死, 三月釋其政. 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婦·疾疹·貧病者, 納宦其子. 其達士, 其居, 美其服, 飽其食, 而摩 之於義. 四方之士來者, 必廟禮之. 句踐載稻與脂於舟以行, 國之孺子遊者, 無不 也, 無不 也. 必問其名. 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 非其夫人之所織則不衣, 十年不收於國, 民俱有三年之食.
國之父兄請曰 : "昔者夫差恥吾君於諸侯之國, 今越國亦節矣, 請報之." 句踐辭曰 : "昔者之戰也, 非二三子之罪也, 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 安與知恥? 請姑無庸戰." 父兄又請曰 : "越四封之內, 親吾君也, 猶父母也. 子而思報父母之仇, 臣而思報君之 , 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請復戰." 句踐旣許之, 乃致其衆而誓之曰 : "寡人聞古之賢君, 不患其衆之不足也, 而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億有三千, 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 而患其衆之不足也. 今寡人將助天威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 欲其旅進旅退. 進則思賞, 退則思刑, 如此則有常賞 ; 進不用命, 退則無恥, 如此則有常刑." 果行, 國人皆勸, 父勉其子, 兄勉其弟, 婦勉其夫, 曰 : "孰是吾君也, 而可無死乎?" 是故敗吳於 , 又敗之於沒, 又郊敗之.
夫差行成, 曰 : "寡人之師徒, 不足以辱君矣. 請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句踐對曰 : "昔天以越予吳, 而吳不受命 ; 今天以吳予越, 越可以無聽天之命, 而聽君之令乎! 吾請達王甬句東, 吾與君爲二君乎?" 夫差對曰 : "寡人禮先壹飯矣, 君若不忘周室, 而爲弊邑宸宇, 亦寡人之願也. 君若曰 : '吾將殘汝社稷, 滅汝宗廟.' 寡人請死, 余何面目以視於天下乎? 越君其次也!" 遂滅吳.
<卷二十一 越語下>
一
越王句踐卽位三年而欲伐吳. 范 進諫曰 : "夫國家之事, 有持盈, 有定傾, 有節事." 王曰 : "爲三者, 奈何?" 對曰 : "持盈者與天, 定傾者與人, 節事者與地. 王不問, 不敢言.
天道盈而不溢, 盛而不驕, 勞而不矜其功. 夫聖人隨時以行, 是謂守時, 天時不作, 弗爲人客 ; 人事不起, 弗爲之始. 今君王未盈而溢, 未盛而驕, 不勞而矜其功, 天時不作, 而先爲人客, 人事不起, 而創爲之始, 此逆於天, 而不和於人. 王若行之, 將妨於國家, 靡王躬身." 王弗聽.
范 進諫曰 : "夫勇者, 逆德也 ; 兵者, 凶器也 ; 爭者, 事之末也. 陰謀逆德, 好用凶器, 始於人者, 人之所卒也 ; 淫佚之事, 上帝之禁也. 先行此者, 不利." 王曰 : "無是貳言也, 吾已斷之矣!" 果興師而伐吳, 戰於五湖, 不勝, 棲於會稽.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吾不用子之言, 以至於此, 爲之奈何?" 范 對曰 : "君王其忘之乎? 持盈者與天, 定傾者與人, 節事者與地." 王曰 : "與人奈何?" 對曰 : "卑辭尊禮, 玩好女樂, 尊之以名. 如此不已, 又身與之 ." 王曰 : "諾." 乃令大夫種行成於吳, 曰 : "請士女女於士, 大夫女女於大夫, 隨之以國家之重器." 吳人不許. 大夫種來而復往, 曰 : "請委管 , 屬國家, 以身隨之, 君王制之." 吳人許諾. 王曰 : " 爲我守於國." 對曰 : "四封之內, 百姓之事, 不如種也 ; 四封之外, 敵國之制, 立斷之事, 種亦不如 也."
王曰 : "諾" . 令大夫種守於國, 與范 入官於吳.
三年, 而吳人遣之. 歸. 及至於國, 王問於范 曰 : "節事奈何?" 對曰 : "節事者與地. 唯地能包萬物以爲一, 其事不失. 生萬物, 容畜禽獸, 然後受其名而兼其利. 美惡皆成, 以養其生. 時不至, 不可彊生 ; 事不究, 不可彊成. 自若以處, 以度天下. 待其來者而正之, 因時之所宜而定之. 同男女之功, 除民之害, 以避天殃. 田野開闢, 府倉實, 民衆殷, 無曠其衆, 以爲亂梯. 時將有反, 事將有閒, 必有以知天地之 制, 乃可以有天下之成利. 事無閒, 時無反, 則撫民保敎以須之." 王曰 : "不穀之國家, 之國家也, 其圖之!" 對曰 : "四封之內, 百姓之事, 時節三樂, 不亂民功, 不逆天時, 五穀睦熟, 民乃蕃滋, 君臣上下, 交得其志, 不如種也. 四封之外, 敵國之制, 立斷之事, 因陰陽之 , 順天地之常, 柔而不屈, 彊而不剛, 德虐之行, 因以爲常, 死生因天地之刑, 天因人, 聖人因天 ; 人自生之, 天地形之, 聖人因而成之, 是故戰勝而不報, 取地而不反, 兵勝於外, 福生於內, 用力甚少, 而名聲章明, 種亦不如 也." 王曰 : "諾." 令大夫種爲之.
二
四年,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先人就世, 不穀卽位. 吾年旣少, 未有 常, 出則禽荒, 入則 荒. 吾百姓之不圖, 唯舟與車. 上天降禍於越, 委制於吳. 吳人之那不穀, 亦又甚焉. 吾欲與子謀之, 其可乎?"
對曰 : "未可也. 聞之, 上帝不考, 時反是守, 彊索者不祥. 得時不成, 反受其殃. 失德滅名, 流走死亡. 有奪, 有予, 有不予, 王無蚤圖. 夫吳, 君王之吳也, 王若蚤圖之, 其事又將未可知也." 王曰 : "諾."
三
又一年,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 今吳王淫於樂而忘其百姓, 亂民功, 逆天時 ; 信讒喜優, 憎輔遠弼, 聖人不出, 忠臣解骨 ; 皆曲相御, 莫適相非, 上下相偸. 其可乎?"
對曰 : "人事至矣, 天應未也. 王姑待之!" 王曰 : "諾."
四
又一年,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 今申胥驟諫其王, 王怒而殺之, 其可乎?" 對曰 : "逆節萌生, 天地未形, 而先爲之征, 其事是以下成, 雜受其刑. 王姑待之." 王曰 : "諾."
五
又一年,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吾與子謀吳, 子曰 '未可也.' 今其稻蟹不遺種, 其可乎?" 對曰 : "天應至矣, 人事未盡也, 王姑待之!"
王怒曰 : "道固然乎? 妄其欺不穀邪? 吾與子言人事, 子應我以天時 ; 今天應至矣, 子應我以人事, 何也?" 范 對曰 : "王姑勿怪. 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 然後乃可以成功. 今其禍新民恐, 其君臣上下, 皆知其資財之下足以支長久也, 彼將同其力, 致其死, 猶尙殆. 王其且馳騁 獵, 無至禽荒 ; 宮中之樂, 無至酒荒 ; 肆與大夫觴飮, 無忘國常. 彼其上將薄其德, 民將盡其力, 又使之望而不得食, 乃可以致天地之 , 王姑待之."
六
至於玄月, 王召范 而問焉, 曰 : "諺有之曰 : ' 飮不及壺 .' 今歲晩矣, 子將奈何?" 對曰 : "微君王之言, 臣故將謁之. 臣聞從時者, 猶救火·追亡人也, 蹶而趨之, 唯恐弗及." 王曰 : "諾." 遂興師伐吳, 至於五湖.
吳人聞之, 出而挑戰, 一日五反. 王弗忍, 欲許之. 范 進諫曰 : "夫謀之廊廟, 失之中原, 其可乎? 王姑勿許也. 臣聞之, 得時無怠, 時不再來, 天予不取, 反爲之災, 縮轉化, 后將悔之. 天節固然, 唯謀不遷." 王曰 : "諾." 弗許.
范 曰 : "臣聞古之善用兵者, 縮以爲常, 四時以爲紀, 無過天極, 究數而止. 天道皇皇, 日月以爲常, 明者以爲法, 微者則是行. 陽至而陰, 陰至而陽 ; 日困而還, 月盈而匡. 古之善用兵者, 因天地之常, 與之俱行. 後則用陰, 先則用陽 ; 近則用柔, 遠則用剛. 後無陰蔽, 先無陽察, 用人無藝, 往從其所, 剛柔以禦, 陽節不盡, 不死其野. 彼來從我, 固守勿與. 若將與之, 必因天地之災, 又觀其民之饑飽勞逸以 之. 盡其陽節, 盈吾陰節, 而奪之利. 宜爲人客, 剛彊而力疾, 陽節不盡, 輕而不可取 ; 宜爲人主, 安徐而重固 ; 陰節不盡, 柔而不可迫. 凡陳之道, 設右以爲牝, 益左以爲牡, 蚤晏無失, 必順天道, 周旋無究. 今其來也, 剛彊而力疾, 王姑待之!" 王曰 : "諾." 弗與戰.
七
居軍三年, 吳師自潰. 吳王帥其賢良, 與其重祿, 以上姑蘇. 使王孫 行成於越, 曰 : "昔者上天降禍於吳, 得罪於會稽. 今王君其圖不穀, 不穀請復會稽之和." 王弗忍欲許之. 范 進諫曰 : "臣聞之, 聖人之功, 時爲之庸. 得時不成, 天有還形. 天節不遠, 五年復反. 小凶則近, 大凶則遠. 先人有言曰 : '伐柯者其則不遠.' 今君王不斷, 其忘會稽之事乎?" 王曰 : "諾." 不許.
使者往而復來, 辭愈卑, 禮愈尊, 王又欲許之. 范 諫曰 : "孰使我蚤朝而晏罷者? 非吳乎? 與我爭三江·五湖之利者, 非吳耶? 夫十年謀之, 一朝而棄之, 其可乎? 王姑勿許, 其事將易冀已." 王曰 : "于欲勿許, 而難對其使者, 子其對之!" 范 乃左提鼓, 右援 , 以應使者, 曰 : "昔者上天降禍於越, 委制於吳, 而吳不受. 今將反此義以報此禍, 吾王敢無聽天之命, 而聽君王之命乎?" 王孫 曰 : "子范子, 先人有言曰 : '無助天爲虐, 助天爲虐者不祥.' 今吳稻蟹不遺種, 子將助天爲虐, 不忌其不祥乎?" 范 曰 : "王孫子, 昔吾先君, 固周室之不成子也. 故濱於東海之陂, 龜魚鼈之與處, 而 之與同渚. 余雖 然而人面哉, 吾猶禽獸也, 又安知是 者乎?" 王孫 曰 : "子范子將助天爲虐, 助天爲虐不祥. 請反辭於王." 范 曰 : "君王已委制於執事之人矣. 子往矣! 無使執事之人得罪於子."
使者辭反. 范 不報于王, 擊鼓興師以隨使者, 至於姑蘇之宮. 不傷越民, 遂滅吳.
八
反至五湖, 范 辭於王曰 : "君王勉之! 臣不復入越國矣." 王曰 : "不穀疑子之所謂者何也?" 對曰 : "臣聞之, 爲人臣者, 君憂臣勞, 君辱臣死. 昔者君王辱於會稽, 臣所以不死者, 爲此事也. 今事已濟矣, 請從會稽之罰." 王曰 : "所不掩子之惡, 揚子之美者, 使其身無終沒於越國. 子聽吾言, 吾與子分國 ; 不聽吾言, 身死, 妻子爲戮." 范 對曰 : "臣聞命矣, 君行制, 臣行意." 遂乘輕舟以浮於五湖, 莫知其所終極.
王命金工以良金寫范 之狀而朝禮之, 浹日而令大夫朝之, 環會稽三百里者以爲范 地, 曰 : "後世子孫, 有敢侵 之地者, 使無終沒於越國, 皇天后土·四鄕地主正之!"
댓글